分节阅读 472(1 / 2)

商业一发展,大华还愁没有农业税吗

更别提,海外贸易,海外殖民,也在源源不断地给大华带来财富。

总之,短时间之内,大华都将处于一个飞速发展期。

这样的发展,大华已经已经经历过多次了。

从最早的吴郡开始,到后来的江东六郡,再到交州、荆州后来的益州,汉中,再后来的幽州等等。

他们有着足够的发展经验。

这一套模式,他们可以成功的总结归纳,然后进行复制。

这种事情,大华的内阁大学士,可以轻松解决。

而目前,让吕布真正重视起来的,则是文化入侵的事情。

吕布极为重视这一点。

想要席卷天下,文化势必要先行入侵。

一旦文化入侵成功,那么最终他们的军事行动,势必会事半而功倍。

反之则他们将会变得困难重重。

这一点很好理解。

在他们入侵之前,整个世界都了解到大华的文化,都认可大华的文化,对大华的文化十分向往,对大华的百姓各种羡慕嫉妒恨。

那么,他们再行入侵的话,那些异域的百姓,对他们就不会有太多的排斥,可以很快就能接受他们的统治。

但是,如果那些异域的人们,根本就不了解他们大华的文化呢

必将视他们为洪水猛兽,就算攻打下他们的地盘下来,也没办法让他们认同。

这样的话,势必会给他们的统治带来隐患和压力。

因此,文化入侵,实在必行,并且必须要见到切实可行的效果。

而现在,他们目前文化入侵的试验田,就是在霜贵帝国。

而现在,吕布想要验收一下他们文化入侵的成果,到底如何,有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

对霜贵的文化入侵,已经进行了将近十年的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总能看到一些效果了吧

而验收的手段,其实很简单,只需要进行一次统一的考试就可以了。

并且,吕布将考题也出的十分简单。

毕竟,他们是霜贵帝国的人,他们的接受能力,不可能和大华百姓一样。

将题目出的太难,没办法考出他们应有的能力。

这次题目出的很简单,简单到只要能熟悉背诵四书五经,就可以轻松考的高分。

甚至就算不会背诵,能够有浅显的理解,也能及格。

这样的考试难度,在大华来说,基本上就是三四年级的小学难度。

在吕布安排下去之后,很快,在霜贵帝国之中,由大华开设的那些大华学堂,就开始了统一考试。

很快,考试结束,老师在改完试卷之后,将分数统计下来,最终从霜贵帝国发了回来。

没过多久,吕布就看到了这个分数,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你麻痹

看完分数之后,吕布不由得直接爆粗口了

成绩竟然是个位数,三分

而满分成绩则是一百分

这就是你们将近十年做出来得成绩吗

这就是你们给朕交上来得答卷

三分啊,只有三分啊

丢人啊

耻辱啊

并且,吕布隐隐感觉到,就这三分得平均分,都未必是真实的成绩

很可能,真实成绩,连三分都达不到

第九百八十七章:难如登天

吕布的猜测,非常正确。

真实成绩的话,估计连一分都悬。

因为真实成绩低的恐怕,所以那些改卷老师才网开一面,多给了几分的人情分,最终的平均成绩,才勉勉强强达到了三分。

他们也想尽量将平均分值拉的更高一些,至少面子上不至于这么惨淡。

但是他们也害怕被皇上查出真实情况,到时候治他们一个欺君之罪,他们还活不活了

看到这个成绩之后,吕布脸色阴沉的可怕。

差不多十年的时间啊,你们就给朕交出这样一份答卷

就凭这样的成绩,还谈什么文化入侵

就算给他们一百年的时间,能做出多少成绩出来

必须要改变这种情况了,否则的话,想要搞什么文化入侵,无疑是痴人说梦。

估计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文化入侵的重要性吧

愤怒之下,吕布下了一道旨意,命令他们给出一个,成绩为什么会这么差的理由。

时日之后,驻霜贵帝国外交部部长,递交了一份成绩分析报告。

在报告上,他们分析了主观原因和客观因素。

主观原因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蛮夷之邦,他们根本就领悟不了我们华夏文明,领悟不了圣人的教诲。

想要教会那些蛮夷圣人之道,难度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

客观原因就是,华夏的汉字太难了,繁琐的笔画,他们根本就掌握不了。

似乎那些蛮夷得手指灵活性欠缺,写不了我们如此优美的汉字。

其实,有不少的蛮夷,已经学会好多汉语发音,简单的日常对话,他们基本可以掌握。

如果单考他们口语,不考他们写字的话,成绩要比现在好的多。

看完这份报告之中,吕布不由陷入沉思之中。

吕布感觉,这份报告,其实是有道理的。

就如同后世一样,将汉字简化,推行白话文。

经过改革之后,最终才逐渐普及了全民教育。

繁体字还有文言文,难道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别说让那些外国人去学了,就算是大华的百姓,学习起来都极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