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明年,那些卖掉土地的穷鬼,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就只有卖掉自己了
对这些富豪来说,南京烤鸭的味道真的很赞,吃过一次就让人忘不掉。
想要活命,到大华国去吧
这句话,如同一句魔咒,在周围百姓心里不断回荡。
要说这天底下哪里的百姓小日子过的最好哪里的百姓最富裕不用问,肯定是大华国啊
大华国,只要你是大华国承认的国民,所有百姓都能分到土地。
并且这些土地严禁买卖
在大华国,做工的机会太多太多了,只要你有膀子力气,只要你不偷懒肯干,就别愁找不到活计。
听人说,在大华国做工赚的钱,甚至比种地都多。
更不要说,在大华国就算种地,收成比他们都不知道多了多少。
人家的农作物更高产,人家的工具更先进,人家的耕种技术更科学,人家的水利设施更健全。
人家的亩产量几乎是他们的两倍,人家还特么的是一年两熟。
而他们呢最好的地方也就是两年三熟。
这些老百姓平常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下辈子再托生,就托生到大华去吧。
在这些心目中,大华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天堂。
平时的时候,虽然向往大华,但是日子还能过的去。
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盲目投奔到大华去。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现在的情况是他们已经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了。
是留在家乡准备活活饿死呢
还是到大华国去赌一下
如果大华国不收留他们的话,那他们的下场就只有死路一条。
但是一旦大华国收留了他们,他们马上就会从地狱来到天堂
左右是一个死,不如拼他娘的
于是,好多百姓都决定,到大华国去,谋取一条活路。
于是,好多百姓拖家带口的悄悄上路了。
这些百姓心里也清楚,他们是蜀汉或者是曹操治下的百姓,跑到大华国去,如果被抓住的话,肯定是通敌卖国的罪名。
所以,千万不能被官府抓住
这些百姓,将屋子家里的家具全部卖掉,换来盘缠,堵上了所有,就准备到大华国去博取一条生路。
他们拖家带口,悄悄上路,一路风餐露宿赶赴大华。
于是,在蜀汉还有曹操治下,出现了这样奇特的风景线。
好多拖家带口的百姓在沿途逃荒
第六百七十二章:还是无题
最近,蜀汉还有曹操治下的官员,尤其是靠近大华国边境线区域的官员,最近发现了一个流民逃荒的现象。
发现这种情况之后,这些官员本能的反应是把这些百姓统统扣押下来。
按照国家的律法,应当将这些百姓全部扣押下来,惩处一番,然后把他们打会原籍。
但是这些官员在迟疑了一番之后,最终还是决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现在的现实情况是,去年刚刚经历了大旱之年,今年又遭遇了蝗灾。
百姓民不聊生,已经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了。
他们逃荒,也是为了生存。
如果现在把他们堵下来,然后将他们打回原籍,就等于把他们的生路给断掉了。
横竖都是一死,谁能保证这些流民不会闹事
现在朝廷也拿不出这么多粮食来赈济灾民啊,如果逃荒能够给他们一条活路的话,那就让他们逃荒去吧
希望他们能够活下来,等到荒年结束之后,说不定他们还能回来呢
于是,这些官员对逃荒的流民,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这些官员没有发现的是,在士兵们防守薄弱的边界,这些流民钻过防守薄弱的地方,悄悄进入到大华国境内。
与此同时,大华国境内的守军,很快就抓到一些从蜀汉或者曹操治下偷渡过来的流民。
一开始人民子弟兵还认为这些流民是敌军,差点将他们射杀。
幸好在紧要关头看到他们的装饰,及时收手。
在将这些流民抓住之后,经过审讯,才知道这些百姓竟然都是蜀汉或者曹操境内的百姓。
而人民子弟兵的宗旨就是,不欺压百姓,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因为他们是人民子弟兵。
因此,在抓到这些流民之后,人民子弟兵并没有难为他们。
而是准备将他们驱逐回去,并且告诉这些流民,现在两国边境紧张,让他们不要乱跑,以免无端丢掉性命。
不料,这些难民说什么也不肯回去。
他们可是将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卖了,不但是土地,就连房屋都卖掉了。
现在他们哪里还有家
现在回去的话,绝对难逃一死
左右是死,与其回去死,还不如死在大华国呢
死在大华国,说不定下辈子再托生的话,就能托生成一个大华百姓了。
这些流民不肯回去,人民子弟兵从这些流民的叙述中,也能够判断出他们说的都是实情。
这种情况,不由让人民子弟兵为难起来,只得把这件事情进行上报。
而守备的官员,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只能将事情逐级上报。
最终,报告到了大华国最高领袖吕布哪里。
看到这个奏报之后,吕布不由兴奋起来。
这群家伙,真是蠢的可以啊
蜀汉还有曹操的百姓,竟然主动避难到我大华来了,这是好事啊
现在大华最缺的是什么最缺的就是人啊
吕布希望,前来投奔的百姓越多越好。
吕布迅速下达命令,命边防各地成立流民收容所。
将这些流民一一登记造册之后,就地安置到附近的郡县之中。
只要这些流民愿意,就可以成为大华国的臣民,接受大华国的户籍,可以分发到土地。
至于房屋和工具,暂时也可以提供给他们,不过这些都属于他们的借贷,到时候都是要还的。
当然了,这里的借贷,都是无息的,并且可以在十年内还清。
超过十年时间,才会收取一少部分利息。
如果不愿意加入大华户籍,就没有这么多好处了,只能被驱逐出境。
吕布的命令,很快就传达到了边境。
然后地方官员迅速执行吕布的命令,成立流民收容所,对前来大华避难的流民一一进行询问,然后登记造册,进行分配。
当流民接受询问,问他们愿不愿意成为大华国的臣民。
听到这个问题之后,这些流民激动的都快要疯掉了。
什么
竟然还有这种好事
大华国对待我们流民,竟然会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