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2 / 2)

农业中华 郁榕 5763 字 2019-04-27

柳慧终究还是不舍,叫道:“娘,我饿了。”

梅氏步伐很快,远远地说了一句:“早点回来吃饭。”

过南张市场时,袁定国留在新民商行。他不愿意和经常冒冷气的少女在一起。

张春、丽质、柳慧和张燕走过市场,很多人都在打招呼,就好像张春回到自己家一样。

张春很享受这种感觉。丽质和张燕也是一样。柳慧却在如此多的信息量面前,死机了,她完全反应不过来。反应不过来就代表危险,于是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少女寒气多了好几个级别。这导致和张春打招呼的人骤然减少。

人们走过时,还要嘀咕一声:“少爷从哪里带来的女孩子。”

丽质贴在柳慧耳边说:“别管他们。”

柳慧的手就和丽质紧了紧,这表示她非常担心人们不怀好意。

丽质用同样的动作告诉她:“没事,有我。”

因为有柳慧在,张春没有去很复杂的地方,而只是到蒙学堂看了一眼卜平。

卜平和张春呆在一起的时间很短,而且大部分都在昏迷中。这也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一年级的教室里,卜平一个人坐在中间位置,他明显跟不上四周小朋友的节奏。好在蒙学堂的孩子们都是这样过来的,还有半数也是同样的孤儿,不会歧视他。

张燕已经离开了。

张春带着丽质和柳慧默默地站在教室后面听了一会儿课。柳慧显然对小老师讲的算学十分新奇,她一定接受过这样的知识教育,不然不会听得懂。

孩子们下课的时候,张春走出了教室,刚走到操场,就看见金发碧眼的朱小妮和一个男孩子在操场上飞奔。看见张春直接转向跑过来,一跃就跳到了张春的背上,一路上笑声不断。

男孩子应该是犯了一点小错误,虽然跑过来,期期艾艾地不敢有什么出格的动作。

果然,朱小妮的小嘴不停地说小男孩学习考了最后一名,不爱学习,教也不听之类的话。

小男孩忍不住说:“我要当护卫队队员。”小家伙露出自己的胳膊表示自己锻炼得很好。

张春笑着说:“当护卫队员也要学习的,光身体好也不行。”

小男孩有些委屈,但还是点点头。

朱小妮则抓住了小辫子,小嘴不停地训小男孩。

还是五个洋娃娃中最大的朱安妮跑过来一把把朱小妮从张春背上揪下来,拧走了,才让小男孩得到了解脱。

朱安妮长大了,西方人的体型优势体现出来,看起来十五六岁的样子,只是有些发胖。这姑娘现在是化学所的学员,成绩一直很好。五个洋娃娃中,要说长得好,还是在医学堂的朱燕妮和这个活泼得过分的朱小妮。

因为有这五个小家伙在,蒙学堂一直和在德国的朱利安牧师有联系,很多资料,只要朱利安能够弄得到,都会打包邮寄过来。只是朱利安老头老了,身上的风湿病犯了,他又固执地不相信中医,坚持在德国治病。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这老头是个有理想的老头,中国已经没有了他的理想,自然不肯来中国。

第八章组建守备队

张春在训练营的演讲传了出去,因为有涉及洋教问题,在刚刚平息了几次教会冲突的情况下,很多报纸都不敢刊登。连刚刚成立的民报也不敢。

不过在日本的湖北留学生组织的知日会刊物上却发表了。给张春寄来了印刷很差的样刊。

因为影响太大,李文贵节前专门跑来训斥了张春一顿,不过这老头的话怎么听都是夸奖的意识。从来没露过面的刘管带倒是没训张春,而是托话来说张春的话没错,只是不合时宜。威廉保持了沉默,但是教会很生气,认为这侮辱了伟大的基督。

张家堡的图书室里,刊登演讲的报纸虽然不好看,但是也摆在最上面。

因为张春以前在讲课时就有颇多嘲讽朱利安和洋教的事情,所以张家堡的人对这部分习以为常,很多孩子把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放在嘴边上。被张春和顾明一顿敲打,才老实下来。没有实力就老老实实积攒实力,这个时候说大话是不明智之举。

张春的任命没有被撤销,辛宝久一直埋怨他太冲动。但这次李文贵似乎偏要和上面较劲,来文要张春赶快把守备队建起来。

张春就在云龙旧守备队军营里开始办公。

守备队属于后备军,粮饷是由地方政府自筹,所以守备队的粮饷是辛宝久划拨。饷银按照一百人每年一两银子发放,所以划拨了一百两银子,粮食没有,要张春自筹。

各地的新军实际上都是这样,一百人的名额,能够招满五十人就不错了,剩下的银子自己吞掉也好,卖粮食也好。反正没人真的追查。

守备营划拨的一百杆汉阳造也到了,同时到的还有一万发子弹,只不过一半是黄赫元赞助的。

枪弹到的时候,云龙镇的各大家族就来问这些枪支卖不卖。看来也是常例。说不定张家以前的枪支也是这样来的。张春让张天把这些人送出了军营。

军营紧挨着古渠,是以前军营的旧址,地方很大,兵营加训练场有一百亩左右,不过营房实在破旧不堪,辛宝久也只是把残破的屋顶重新盖了一下而已。张春只带了张天和两个护卫队员,一个学测绘的护卫队员到了云龙镇。都是老队员,一个叫张亮,一个叫张明。测绘的叫张峰。这些人都是最早张家岭幸存的孩子,本来都没有大名,是张春统一起的名字。

新军的编制中队官相当于连长,一个队下面有三个排,一个排下面有三个棚,就是班。一个队常备军应该有152人,不过后备军不是那么严格,李文贵批了100人就是很大方的了。张春原本想三个排是要的,队部只设一个测绘班,这个时代的地图简直没法用。至于参谋人员,再说吧。排棚长也不允许有什么勤务人员。一个班九个人,十个班九十人,剩下的留给参谋人员。应该也差不多了。

可是招兵的时候,却不是那么好招。好男不当兵,要当也当常备军的兵,钱多粮足,有前途,所以但凡有点钱的人家的子弟都不会来。何况,李家对张春还是有几分排斥。吴家和杨家倒是让几个家仆来报名。不过一看都不是那么愿意。所以张春叫他们回去了。

剩下的几乎都是瘦骨嶙峋,衣衫褴褛的穷苦人,有些一家老小都来了,只求混口饭吃。

招人的时候,顾明也来了,他来招采石场的苦工,不分男女。告示很吸引人,张家有饭吃。两处合在一起招人,简直就是抢张春的生意。

张春挑的都是十三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男孩子,认得字的优先。不过能够绕着兵营跑一圈的人才要。

结果自然不理想,正规兵只收了三十二个人,认得字的只有两个。留了五个差点跑完一圈的人后,剩下的全部被顾明带走了。男女老少加在一起六百多人。

云龙镇为此一空,几乎看不到穷人了。

辛宝久连连向张春道谢。张春只有苦笑。

五个没达到要求,但是成绩不错的人组成了炊事班,他们的饷银减半。两个识字的人交给分到了测绘班。张天他们三个排长现在还不如一个常备军的棚长带的人多。不过这些人面黄肌瘦,还能绕着营房跑一圈,不是底子不错,就是意志坚强。算是不错了。

粮食从张家堡运过来,堆满了军营的粮仓,这让被选上的士兵安分得不可思议。

炊事班做好饭,张春和所有的长官是和他们一起吃饭的。饭吃饱了。炊事班继续烧水,五个木桶摆在营房门口,里面放了一些药材。热水烧好,张天下令每五个一组,脱掉身上的所有衣服,泡进热水的桶里。

虽然是冬天,但是这些人身上本身就没什么衣服。除了有些害羞以外,倒是没人出问题。

张春拉着剃头刀子把每个人的头发都剃了一个精光。

剃下来的头发和脱下来的衣服全部堆在营房门口烧掉了,里面的虱子烧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