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有资格出任大都护的自然就是韩世忠,但韩世忠是个过于豪迈的性子,若是让他不顺眼,他就敢大杀特杀,大不了被皇帝召回京师做个闲散的国公嘛!
良家子出身的岳飞不嗜杀,为人又公平,但是很显然,在波斯人眼里,这不过是征服者的虚情假意而已。
所以针对花剌子模的情况,岳飞写了一封奏章,希望朝廷下达旨意。若说岳飞找不到应对之策,那是不可能的,岳飞只是需要知晓皇帝以及朝廷的底线而已。
这封奏章送到京师时,已经到了洪武十四年年底,王伦将这封奏章以及从西域送来的各种情报看了又看,颇有些犹豫。
他知道波斯人善变,这几乎是任何一个被反复征服的民族的通病,岳飞能看出花剌子模的重要性,这让王伦感到很欣慰,觉得自己果然没有选错人。
或许只有一场大屠杀,才能够让波斯人彻底醒悟。
但朝廷能否负担得起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若要平定花剌子模,朝廷肯定要从内地府县抽调兵力的,眼下已经确定了明年也就是十五年发起对大理国的收复,万里奔袭西域朝廷实在负担不起啊!
要不要解开绳索,继续抽调草原诸部西进呢?
汉军重返西域,大致而言漠北诸部前往安西都护府,漠南诸部则前往北庭都护府,眼下在安西都护府驻地,朝廷已经调动迁徙了大约近五万户漠北牧民。
由于前期抽调以牧民青壮为主力,所以安西都护府理论上可以抽调的牧民兵力,达到了夸张的一户一兵,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数字。
实际上漠北诸部是被打散了的,是跟随并协助分散在西域诸城的汉军一起行动的,大致可以调动而不影响地方稳定的兵力,也就在二三万之间。
这是枢密院经过仔细的计算后,确认的汉人士兵与草原士兵的一个比例,若能维持在一比三左右,便可以保证迁徙到西域的漠北诸部不会造反。
迁徙入北庭都护府的漠南诸部,大多被安置在金山以南,侵占了一小部分乃蛮部的游牧地,但高宠杀向咸宁海后,乃蛮部的游牧地向西北方向又扩充了不少,而且在碎叶城周边也分得了一块牧场。
王伦要考虑西迁草原诸部的力量与本地驻守汉军的对比,他觉得若只针对花剌子模地区,朝廷抽调一半的漠南部落青壮,凑了三万兵力左右,一年时间大致是可以完成作战计划的。
“得挑个下手狠的将领,愿意承担些屠夫恶名的人,领兵前去!”
王伦便翻开了桌上的一本名册,这是朝廷在各地驻军营指挥使级别以上军官的名单,同时还有兵部对军官们的考定评价。
其实呼延灼、史进等将领都很适合带兵支援而去的,但呼延灼实在不合适,他带领的是朝廷唯一一支成建制的重骑兵,要留在临潢府一带就近监视东北和草原东部诸族,实在动不得。
史进则要威慑阴山以南诸部,也动不得,王伦翻看这名册,思量了许久,终于选定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