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在对西域的征服中,最不顺利的就是花剌子模地区。
这一地区以及呼罗珊北部生活着大量的波斯人,其群体同时表现出了波斯人、大食人以及突厥人的三种特质。
波斯人进入农耕时代很早,所以他们北部就有着农耕民族的许多共同特点,比如重视家庭、组织力较强,但是接连遭到外部入侵之后,就如同历史上两宋的汉人一样开始变得内敛,进而变得异常保守。
先后阿拉伯化以及突厥化之后,波斯人简直是个矛盾综合体,明面上总是配合并主动迎合新的征服者,内部却开始变得极端化。
在领兵重返西域时,岳飞也是做足了功课的,所以不花剌之战结束后西域诸国纷纷归顺,岳飞也按照惯例,在花剌子模选任本地人为官,协助汉军在这一地区的收税和征粮工作。
而且岳飞为了尽可能平息本地区的反抗,对税率定得并不高,大约在二十税一左右,安西都护府驻军的日常开支费用,主要来自对商税的部分截留。
然而花剌子模的波斯人自己选出来的官员,全都是大地主出身,他们对本地百姓的征税,则是十税一,而这仅仅是名义上的,实际上百姓们基本都需要将一年产出的五分之一左右缴纳出来。
若是这些波斯官员打着自己的旗号还好,但他们偏偏以汉军为借口,惹得花剌子模地区的百姓对汉军的怨气极大。
岳飞察觉到这里不对劲后,便派人调查,于是罢免了一部分本地官员,要求波斯人重新选拔,然而选出来的官员还是一个德行。
偏偏汉军又无法直接插手,因为语言不通,因为岳飞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和人手维护这一地区的驻军,他只能奏请朝廷,将赶到西域的关胜留下来,就近协助监视波斯人。
岳飞很清楚丝绸之路对中原的重要性,只要这条商路不断,西北乃至西域就能够保证较长时期的和平,所以如何治理花剌子模,就成为岳飞最近最头疼的一件事。
花剌子模之外的其他地区,多以唐朝时的粟特胡人为主,尽管粟特人也被分化、同化、演变为诸多不同的部族,但管理的难度并不大。
因为粟特人历史上从未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家,昭武九姓虽然出名,但彼时的西域诸小国林立,所以粟特人一向以善经商而闻名,同中原的交流几乎没有断绝。
故而他们很顺畅地就接纳了汉军的统治,毕竟唐朝强盛时,他们也接受过唐军的统治,对此熟门熟路。
花剌子模就成为安西都护府周边最不稳固的一股势力,偏偏这一地区距离安息都护府的核心区域、距离西域最繁华的区域又不远,所以岳飞一直不放心。
若不能稳定了花剌子模,汉军是不能轻易南下杀向印度去的,谁也不敢肯定这群直娘贼的波斯人会不会突然叛变,断了汉军的后路。
事实上王伦挑选岳飞为安西大都护,对于西域诸国百姓而言,本是一件大好事的。
岳飞为人谨慎,非常有理智,愿意思考,也愿意站在其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他在西域并不暴虐,手段也很是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