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节(1 / 2)

“这屋就咱们俩住,挺宽敞的,你要是缺什么你就跟我说……”

小帽子很热情,说着话还要帮易欣铺被褥。

“没事没事,我自己来就行了。”

易欣没让他上手,多看了小帽子几眼,这人不似看起来那么单纯热情,心里小算盘挺多的。

“行,那我就不瞎掺和了。”

小帽子在旁边的床上一坐,然后就热情给她说些永和宫里琐碎的事,真正需要注意的一个字没提,而且眼神一直没离开过易欣的被褥。

后来发现确实也就一床被褥,小帽子嘴角往下撇了撇:“对了,你是怎么遇到温公公的啊?”

“我在摆放烛台的时候遇到的。”

易欣知道他想问什么,但就故意没由着他的话头往下说。

“那摆放烛台,温公公怎么就把你调来了?”

“估计是看我聪明伶俐做事快吧。”

小帽子的脸微沉了沉,这是在暗讽他做人粗笨做事慢?

抬头看看没什么表情的易欣,小帽子又觉得这种膳房出来的,怎么可能有着胆子暗讽自己。

第二天一大早小帽子就自个儿起来了,动作颇轻,担心吵醒易欣的模样。

等他出去后,易欣也睁开眼,极快的穿好衣服出门,拐个弯去了正殿门口,恰好听见小帽子在跟温公公说话。

“小易子怎么还没来?”温公公语气听不出什么情绪。

“我刚叫了他,应该一会儿就来了吧。”

小帽子睁着眼睛说瞎话,易欣‘恰好’从拐角处‘跑’出来:“温公公,我迟了吗?”

“没有,我们去门口等着娘娘,准备祭拜易先生吧。”

易欣摆烛台时也从其他人口中得知,只有皇家会这般缅怀易先生,宫外的人都是带着素食糕点去最近的祭堂。

皇宫本来也有祭堂,但是皇帝只带赵贵妃一人去,所以其他宫里的人就只能自己临时搭个祭堂了。

烛台里的蜡烛将永和宫照的如同白昼,其他地方看起来也是灯火通明。

永和宫正殿前放了一张柜子,易欣正纳闷放柜子干什么,就看见温公公极小心的拿出一个画匣,从里面慢慢抽出一幅画,挂在柜子上。

易欣虽然有所准备,但是看见画上的人仍旧有一种诡异感。

画上的‘他’站在九卦门前,遥指着远方,似乎正在和旁边的人说什么。

温公公挂好画看见易欣满脸呆滞,就有些感慨道:“一般人看见这幅画,都会沉浸于易先生广阔的胸怀中无法自拔啊。”

广阔的胸怀?

易欣还真没从这幅画里看出这东西来。

说起这些事,温公公就兴致勃勃:“据说当时易先生遥指河山,谈笑要让各地都有九卦门的弟子,要让所有人都能有趋吉避凶的能力。”

“而他一生也都在为这句话而努力,你们说,这是多么博大的胸襟啊!”

易欣面露憧憬,但是她只想说——不,我没有说过这种话,我当时只是说对面山上的桃子结得不错,想吃。

第131章第二个世界

大概半个时辰左右,喜嫔在崔云姑姑的搀扶下出来,三皇女十二三岁左右,看样子已经对这套礼节很是熟悉了。

说起来也奇怪,承帝的前三个孩子都是女儿。

大皇女是娴妃所出,二皇女是皇后所出,现都已经出嫁了。而在皇后生了太子之后,慢慢的宫中才多了几位皇子。

而太子和二皇子又都是承帝未登基之前出生的,所以三皇子这个炮灰才最让赵贵妃介怀。

宫人们都站在两侧,微低着头,等温公公和崔云姑姑侍奉喜嫔礼成后,才能轮到他们。

易欣看着喜嫔走到那画像前,打了个奇怪的掌印,然后又好像有规律的走了一圈,然后又是一套繁杂的掌印,最后是三拜九叩。

喜嫔起身后,崔云姑姑递上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几张纸,写得满满的。

听崔云姑姑念了几句,大抵是感谢易先生的各种功德,然后是祈求易先生在未来的一年里能保佑承帝,保佑子民,保佑喜嫔……

易欣一点都不想知道这种神神叨叨的东西是谁弄出来的,肯定不是云杰,看那些华而不实的礼节,感觉是皇家才能发明出来。

待礼成后,喜嫔便照例给每人赏赐了一些东西,而后回了正殿。

小太监们就没那么复杂,恭恭敬敬的磕几个头就开始各自祈祷,声音低低的,每个人只能听见自己的声音。

易欣没想到她死以后三十年,会成为“神灵”般的存在。

“小易子你怎么不求易先生保佑?你不信易先生么?”

小帽子叽里咕噜自己说了一大堆,然后回头就看见易欣怔怔的,声音不大不小的问。

不少磕完头的小太监都看着易欣,她本就是今儿才来的,和各人都不熟悉,在这个大家都把“易先生”当神的年代,谁若是不信,就会成为所有人的敌视对象。

“我信啊,但是我想易先生今天听那么多人许愿,肯定很累了,我明儿再许好了。”

小帽子嗤笑一声:“易先生只有忌日这天才会魂归,明儿易先生早就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