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金珏将三巴三蜀各级官府收上来的粮食集中运到新都县到时候,是会给太守府和都尉府一定的分成的。
而三巴从来就不是益州境内主要的粮食生产地,巴郡境内原本可用于种植庄稼的土地就不多,哪怕是在长江边上,也同样是如此。
后世的重庆地区不就是山城吗?
更何况,在金珏制定的规划,杨沛具体付诸实施的重修益州境内的官道这项工程当中,在永宁郡境内的部分,也只是在沿着长江两岸修筑新的官道,根本就不会涉及到长江以南那些更为偏远的地区。
在没人的地方修筑新的官道,金珏吃饱了才会做这样没有任何效率,且得不到足够经济效益的事情。
在金珏军全军还在成都城外修筑长围的时候,除了被金珏先后平定的三蜀地区和汉中郡之外,益州其他各郡县境内可谓是烽笔书吧webshuba
刘璋一投降,别说是手中掌握兵权的两个都尉,就算是新上任或者那些被留任的县令、县长们自己都能够凑出兵力将县境内的叛军歼灭或者重新将之驱赶会山中去。
毕竟,三巴不是南中,哪怕这里也同样是山地多余平地的地形地貌,但是,三郡境内普通百姓当中,依然是汉人占到了大多数,而各县境内的蛮人,或是同部落一起居住在山中,或是杂居在城外的小村落里,成不了太大的气候。
故而,在历史记录当中,刘备夺取益州到时候,也并未记录拿下各郡县境内发生的小叛乱。
不过,在战后三个月,凡是没有能够剿灭掉足够首级的各县三主官全都被金珏下令,予以免职。
为何一定要如此呢?
金珏下得这个命令,并不是外界益州境内世家和儒生们都误以为他是在排除异己,将原先刘璋任命的官员齐齐清理一遍。
不是这样的,金珏此举是在清理不合格的地方官员,起码,在金珏自己眼中,这些被免职的官员们是不合格的。
与明清时期的县令不同,两汉时期的县令或者县长,其所掌控的地区,以及手中的权利,比后世的一个知府都要大得多。
事实上,到了东汉时期,汉光武帝刘秀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考虑,省却了郡都尉,以及都试——这个汉代最重要的地方军事官职和训练制度之后,不但极大的增强了一郡太守手中握有的权利,同时,也相应增强了一县县令或者县长手中的权利。
以往三主官是鼎足而立,而在东汉时期,不论是郡丞,亦或者县尉或者县丞,全都沦为了郡太守,县令或者县长的属官。
所以说,州牧制度的锅兵不应该全都被附在杨厚和刘焉的身上,追根溯源的话,还是在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自己的身上。
事实上,被后世赞誉极高的刘秀,他所建立的新体系,为整个东汉王朝留下了非常大的阴影——外戚当国,世家瓜分地方,进而影响到全国,为了对矿外戚和世家,新任的皇帝又不得不任用太监这个新体系。
在金珏与刘璋争夺益州控制权之际,因为各郡县境内叛乱而丧生的普通百姓难以胜数。
因此,在金珏看来,掌握了如此大、又如此多的权利的情况下,在两大蛮族部落被控制且表态愿意效忠金珏军的情况下,大部分之前得以留任的县令居然无法替境内百姓报仇,那么,以后,三巴境内在此次乱局中获得实际利益的那些蛮人,以后逮住机会依然还是会再次发动叛乱的。
原先的历史上,刘备夺取益州之后,益州境内的小叛乱依然没有停止过,就是这个原因。
《皇帝培养手册》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
div
皇帝培养手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