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最早的一家美术馆,可以说在南美的地位还是相当不错的。
“办展还是其次,这回有机会到在贝拉斯美术馆待了十几天,他们的雕塑作品我是看了个饱。感觉跟欧洲、美国那边的风格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有非常多的启发。”
林海文就笑了:“其实还是一个问题,欧美的叙事是遵循他们自己的文明源流的,古希腊文明的死尸碎片嘛,文艺复兴以来,更成为世界主流审美标准了。我们国家也好,南美也好,都成了小众艺术,小众艺术之间的交流总归是没有那么多机会的。”
“这话说的,有领导水准了。”孙唯又想起那篇“震惊华国”的文章来了:“说起来还真是同一个道理,不管是瓷器啊,还是雕塑美术之类的,就是一个主流叙事权的问题啊。我跟智利的艺术家讨论的时候,他们还特地说起你呢。”
“哦”
孙唯三十多的人了,还挺俏皮的了:“不过,可不是好话。”
这下子林海文是真好奇了,虽然他被异国他乡的人骂的挺多,欧美日韩,一个不拉。但远在南美,也有人特地骂他,那就比较奇怪了,还是当着华国艺术家的面。
“骂我什么他们是玩儿抽象的”
孙唯摇摇头:“不是那个,不是那码事。跟我说起的是智利国家美术馆的一个研究员,也是画写实的。他觉得你得天独厚,是目前应该说整个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青年油画家了。但是对于我们璀璨长久的华文明,却展示的极少。在你的作品里头,有浓郁的西方巨匠的味道,却极少有能够让人自然联想起华国文明的东西。他还说智利的艺术家都很努力想要表达出智利的文化,但却苦于没有平台和领导者,但我们有这样一个巨大的艺术市场做后盾,也有你这样代表未来的领军人物,却没有对本国文化的坚持,确实让人很遗憾。”
“噢,这样啊。”
在主流叙事之外,全世界的小众文化都在试图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孙唯能在智利碰见那样一个研究员,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油画这种纯西方的艺术,究竟是遵循规则,说明华国人并不逊色更重要,还是将它本地化,实质性地赋予新的文明内核更重要,是个两难问题对于林海文来说,后者这条路,已经有人去走了,比如俞妃和她的前辈们,将华国近代史剪影,农民的土地情怀,工人的劳动情怀凝聚在笔端,以民族性的叙述,传承至前苏的严格写实主义,应该说也是走出了一条华国油画的小路。
但究竟那些描绘开国大典、地道战、领袖,农民黝黑脸孔,工人昂扬气质的作品,是不是代表了一种成功的创造,这是有争议的。而今天俞妃这一派的影响力大幅度衰退和示弱,也是不争的事实。
再者说了,林海文的进步程度固然堪称天才,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靠“吃药”啊,系统给他吃了委拉斯贵支,吃了伦勃朗,吃了安格尔,那他也没有挑食的资格不是
“反正你自己是有想法的就行了。”孙唯的层次还没到这个级别。不过对于她现在的成绩,她倒也满意的很。
短短几年,她从一个在京城作坊画室教艺考生的半家庭妇女,成为可以去南美大国国家美术官举办个展的画家,这其中的际遇变化之大,堪称奇迹了。
而奇迹开始的地方,不过就是四五年前,一个从河东来的高三学生,意外找到了她的画室,说要学一点绘画基础。
“也是,这个话说起来就长了。”
“不过我这才一回来,你还是这么风光无限啊。”孙唯拿下巴点了点手机,示意她说的是凌瓷的事。
“嗨,没办法,我这种自发光的体制,想要不引人注目,唯一的办法就只有躲起来了。”
卢雨一直在耍自己的手机,听到这么表脸的话,也难得抬头起来狂吐舌头。
“这话我也无法反驳了,”孙唯换了个话题:“今年这么早就要谈春晚了”
“中河台,还有原来他们顾台长,催得紧,我也没办法,先准备起来也行吧。卢锐手上的活儿,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看着卢锐:“我是有个想法,想跟卢锐说一下。”
卢锐眼神一亮:“赶紧说赶紧说。”
看起来,中河台给卢锐的直接压力,比给上层人物给林海文,还要大得多啊。
第0617章乾嘉十三绝
“是一个戏曲类的节目。”
卢锐差点没把眼睛瞪出来,他确实是压力挺大的,中河台那位刘台长,原本就是负责联系他的刘副台长,两个人熟悉的不行。今年卢锐担纲总监制后,已经晋升的刘台,那也确实是没放过他。
加上今年林海文也打算撒手,卢锐是比较提心吊胆的
所以林海文一说有节目,他当然是期待万分,可万万没想到,居然是个戏剧节目。
这也太扯了。
戏曲类节目在晚会当中,是属于不能少的节目种类,但绝不是什么受关注的节目毕竟,现在谁还懂唱戏啊。这也就以为着,这种节目即便精彩,也没法跟歌舞类、小品类节目一样,支撑一台晚会。
“就是这一次我弄凌瓷展的时候,不是把我自己的一些化作,和凌瓷一起展出了么,效果还挺好的。我听华美那边做的观众调查,对这种绘画和瓷器一道展览安排,应该是起到了11大于2的效果,一些原本对单个展没什么动力的观众,也是被能够同时欣赏两种艺术形式给吸引到了。所以我是想说,能不能在晚会中,也把这一形式给发挥一下。”
当然都是托词。
林海文的节目创意,来自一个春晚节目这是个讲同光年间十三位梨园名伶的故事搬上舞台的节目。其中有几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也有大家不知道的,凑了个十三绝出来。
这么一来,就比较好操作了。
这个世界上,离当代最近的戏曲高峰期,当然属倒数第三个皇帝乾嘉了,所以弄个是没什么问题的。他这边请动天美国画系的周主任,给画一幅大的工笔图,届时通过现代影像技术,和十三位戏曲表演艺术家来个真假置换,从古代走到现代舞台,绝对是很有梗的。
而且林海文也还有个新的创意。
戏曲节目确实是有先天缺憾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唱完戏之后,将其中四位通过舞台升降机换成四位当代的歌手,分别演唱四首古风歌曲对应四幅新的画作,工笔、水墨各两幅。
这样的话,如果能处理得当,避免太乱,整个节目应该是特别美,也特别有文化意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