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2(2 / 2)

恶人大明星 丹尼尔秦 6324 字 2019-03-22

林海文叫了一声好:“霍副总有这个自信,我作为普通读者,也是乐见的。”

然后就闭嘴不谈周末了,反而转回了华周。

霍达明咬牙齿的声音都能听见了。汪处长和赵处长两位中间人,这会儿闭嘴不说话了。地方上的处长,在京城历来是没有什么姿态的,他们的顶头上司在京城也未必抖的起来。

“霍副总,其实啊,我也是很有善意的。”林海文瞪着眼睛眨了眨,似乎想要把自己的善意通过美丽的大眼睛传达给霍达明:“你瞧瞧,到目前为止,我的东西还都是交给建云警方的,可没有递到建云天山路19号去。哎,赵处,是19号吧”

天山路19号,整个天西省体制内的人,不会有人不知道,那是鞭子所在,御史驻地。

至于林海文为什么会知道,从霍达明的眼神里能看出来要寄东西,总归要先知道地址呀。

林海文这句话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小事衙门办,大事御史参。换而言之,林海文是说他手里还有大事的材料捏着呢。

霍达明觉得后背有点发冷,不过他并不完全相信,能拿到华周内部黑料,跟拿到他们集团材料的,完全不是一个等级和难度。顶多顶多,是一些蛛丝马迹,查无实据的东西。

“霍副总看来是不信,不过也无所谓,你们虽然对我不仁不义,但我不能对你们以直报怨啊。”

汪处长正在喝茶,差点呛着。

这一整晚上,就听见林海文东一刀西一锤的,把霍达明咋呼的跟个小伙子一样。这会儿他说别人对他不仁不义,也是忒表脸了。

“19号我是没那个打算的,不过我之前给国安部门递了一份材料。听说也是有了点结果的。霍副总回去不妨了解一下,彭越、李浩初、郝瑞这三位报道版的记者,做了点让人不齿的事情啊。”

怎么一竿子戳到了国安去了

天西的赵处长有点坐不住了,这不管是建云警方还是19号的御史台,都还在天西内部。可要是戳到了国安,那就不是天西的事情了,国安无小事,任何人想要插手,都要怕被咬一口了。

林海文放下茶杯,跟他们告辞。该说的已经说了,多留也就没有意思,他害怕消化不良呢。

也没有留他,真是不懂礼貌啊。

这一顿饭之后,也不知道霍达明有没有了解清楚。

两天之后,海城报业旗下新媒体平台“视眼华国”率先爆出华南周刊记者彭越、李浩初收受境外基金会美国全国民主基金会佣金,撰写倾向性、煽动性报导的犯罪案例,同时华南周刊另一位记者被爆曾经探知机密,并将一份密级材料交给美国驻华使馆工作人员戴维斯米特,换取其女儿在美国入学某常春藤高校。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事情,林海文都不敢直接在微博上爆料,而是密信给国安部门调查,可见敏感度。公众对于这些人总归是最不能容忍的。

“卧槽,就说华南周刊的屁股歪,没想到啊”

“那个什么基金会,完全就是美国搞颜色演化的台下武器,这帮汉奸。”

似乎也有人乐意看到这样沸腾民意,所以各大媒体略略登了一下,就开始大肆报道。

“华南周刊屋漏偏逢连夜雨,继多起职业犯罪之后,又有资深记者深陷国安犯罪。”

“敌人如此之近,知名刊物华南周刊记者,被爆收受境外佣金。”

网络媒体就更加直白。

“正宗美分,华周你的屁股该掰回来了”

华南报业、华南周刊发表紧急声明,表示将全力配合有关部门调查,绝不姑息纵容。重申了办刊初衷,拥护这个拥护那个一通。

紧随他们声明之后,林海文发文质问“一个充斥着利益买办、敲诈犯、谣言制造机、汉奸的杂志社,为什么还能够毫无问题地营运”同时呼吁读者和业内合作者,不要再为华周买单。这份信的抬头则是写给宣传部和新闻出版局的。

四天之后,华南报业宣布,华南周刊停刊整顿

未完待续。

第0383章肉身成圣410南盟加更6

不论是在微博等社交网络上,还是在媒体圈,都不啻是一颗深水炸弹。

销量四十多万的一份大周刊,就这么被停刊整顿了

十几位资深记者、中高层编辑,要么身陷囹圄,要么身败名裂。

不同的人关注的目标不同。

人民x报系列的评论集中在于召唤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和警惕境外组织的曲线渗透。如光明报就发表了整篇社论,一个一个盘点了华南周刊这些落马记者的所作所为。

“吴哲,以新闻之公器,谋一己之私利。还有触法重婚的行为。

陈辉等,以炒作负面评论,敲诈勒索。

汪英杰等,扰乱金融证券市场,藉此牟利。

华池,通过职务之便,侵犯实习新人。

彭越等,收受酬金,对内抹黑,对外加彩。

郝瑞,泄密”

盘点之后,光明报称“尽管这十几位记者,在华南周刊一百多位记者、编辑群体中只是一小部分,但是他们涉及问题之广泛、之多样,堪称是华国新闻从业者犯罪形式的一本词典。本报相信,这系列案件,将成为规范新闻从业者行为的达摩克利之剑,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铭记自己的初衷,铭记自己的职责,对国家、对人民肩负的使命。”

相较于高大上,跟吊嗓子的鹦鹉似的,调子很高的喉舌媒体。

小报、公众号,关注的点就更加的多样。

“强力爆表,林海文一个人干翻华南周刊”

“幕后的故事:林海文只是发布者,谁才是材料的真正提供者”

“逆转名人和媒体,谁是弱势方,谁是强势方”

“新闻自由的丧钟,最终由新闻记者亲自敲响。从狭义上说,这些事件的处理都符合法律、道德,大家的期待,看似是有益的,惩恶扬善。但是从广义上去看,林海文的疯狂举报,毫无疑问将冲击新闻记者追求真相、多元表达的意愿和坚持。长远来说,这对新闻行业,对社会发展,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