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一会儿,殷昊邀请对方来到了书房。
“姜爷爷,你来看这是何物”
殷昊拿出了一本书籍,递了过去。
姜子牙接过之后,一页页的翻看,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文字,身躯狂震。
“一本书,记录的内容超越百册竹简;一本书,重量只有竹简的一小半;一本书,成价不足一卷竹简的十分之一;雕刻竹简,需要大学问者,然而成书,百姓就可为之”殷昊眯起了眼睛,“姜爷爷,您说,这会带来什么变化”
“人道之火,熊熊燃烧,文明传承,再无断绝,人人如龙,有了希望”
姜子牙彻底的放下了心。
“播下种子,才能成就希望”殷昊抿了抿嘴角,就像一个小狐狸,终于露出了獠牙,“我准备将村子里的孩子都召集一起,免费给他们书籍,然后让您老将他们读书识字,有个一年半载,就可以简单的认字读书。以后继续扩招,发展壮大,逐渐的蔓延,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好”
姜子牙拍案而起。
第四十一章女娲庙
见到了很多新奇事物,又一夜之谈,对未来的畅想,勾画出的美好蓝图,一步步,清晰无比,彻底的让姜子牙震撼,也深深的勾引起了他的兴趣。
庄园附近的村子,是亚相府的附庸,殷昊可以完全做主。
在这个年代,对于封地的一切,主人拥有生杀予夺之权。
早些时日,他就抽调了一批村民,传授造纸之术。村民本来就不敢有任何反抗,可传授技术,加上待遇,让村民无不感恩戴德。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好处,想做事情,只要一声吩咐,就老老实实的听命。
用了将近一月时间,姜子牙走进了教室。
前面是黑板,桌子上放着粉笔,这里有四十余位六到十岁的孩童,一个个带着好奇之色,还有畏惧,不敢丝毫喧闹。
在他们身前,分别有一册简陋的书本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拼音识字法,加上黑板和粉笔”姜子牙心潮澎湃,“有了如此利器,放眼天下,何人不能识字人道洪流,已经如东方大日,喷薄无尽红光。我的道,也就在这里。”
他耐心的开始浇这些幼苗。
“姜子牙,这只是第一步”殷昊看了一眼,就回到了庄园里,心中转动着念头,“文明之光,一旦散播,就是不知这漫天神佛能不能阻止”
“还有几年时间进行布置”
“若是姜子牙一直不去西岐,不知会不会有武王伐纣”
“这个、恐怕难以阻止”
“圣人封神”
“笑傲沉寂三十年,我也有了野心”
“我这小胳膊小腿也想试一试,在人道洪流中,究竟能掀起什么波澜”
“哪怕死亡,我这一生也不虚度了”
殷昊心中早已迸发出了野心。
笑傲之中,前十五年,还算有些担心,可十五年过去之后,布置完成,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后十五年,平静之下,沉寂自我。
收刮天下之古籍,充实自身,携带未来之底蕴,重回封神世界,他一颗不算年轻的心,有了真正想要看一看这方世界的野心。
随波逐流难以坐看风云。
那就主动的融入进去
姜子牙就是最好的入局突破口。
“我会不会被某位大仙看上,收为弟子”
殷昊摇头失笑。
年底的大朝会,殷昊随着爷爷也来到了大殿,他站在角落里,却发现纣王懒洋洋的没多少精神,似乎对于政事根本提不起来兴趣。
“唉,近来大王沉迷于酒色之中,难以自拔”
回来的路上,比干叹息。
“以前的大王,英明神武,开疆扩土,武功赫赫,可现在怎么转变这么大”殷昊问道,“以大王的秉性,不该如此才对啊特别近来,周围屡有反叛”
“是啊,我也想不明白”
“爷爷,大致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让我想想,对了,是从祭拜女娲娘娘庙之后还有题诗”
说到这里,比干脚步一顿,脸色就白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似乎想到了谋些可怕的事情,他接连摇头。
“你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比干看向了自己的孙子。
“爷爷,你仔细想一想,大王祭拜前后,可有那些差别”
殷昊没有回答,反问道。
“祭拜的前一天,大王还忙于政务,关心各地的情况,可祭拜之后,立马纵情酒色之中,还亲近费仲、尤浑这等佞臣。以前还没有在意,如今细想起来,前后变化之大,根本、根本”
说道这里,比干心中直冒凉气。
“爷爷,圣人究竟是一种什么存在”
殷昊再问。
“不知道”比干摇头,然后就拉着殷昊上了马车,“随我去女娲庙一行”
女娲庙香火不绝,爷孙两人轻易的走了进去。
正中塑像,惟妙惟肖,哪怕雕刻的再好,也没有一个长相较好的宫女有魅力,更别说能吸引纣王题那样的诗了。
墙壁上,纣王以剑刻诗的痕迹还在,只是看不出任何内容了。
比干上香之后,就跪了下去,用只有他们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哀声祷告:“女娲娘娘,若是大王有什么罪过,请都加在老臣身上吧如今诸侯国势大,动荡不安,大王又是中兴之主,若是这个时候出现变故,大商危亦,民不聊生”
殷昊看着女娲神像,神思恍惚。
在笑傲世界中,他收刮不少古籍,也了解过这个时候的事情。
记载言曰,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帝辛继位后,重视扩张领土,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把当时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重武力,轻政治,疏于治理,本来诸侯势力庞大,后期又沉湎酒色,亲小人远贤臣,最终诸侯反叛,被武王所杀。
殷昊不禁想起了李隆基,那一位,当时的大唐何等强盛,冠盖寰宇,国强民富,可惜,到了后期,也开始享受,疏于政治,最终诺大的王朝,在最强盛时期开始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