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沟通这件事情。可对方说现在国家正在进行复关谈判,国际上要求咱们必须开放市场,这种企业间的合资行为,政府不宜干预太多。”
冯啸辰哭笑不得:“我日,他们居然能够从这样的高度来解释,也不怕闪了他们的腰。”
所谓复关,是指我国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一事。关贸总协定是二战后几十个国家共同达成的关于关税减让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多边协定,简称叫gatt,中国是创始缔约国之一。新中国成立时,该缔约国地位由台岛当局窃取,并于次年声明退出了关贸总协定。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台岛一直以观察员身份留在关贸总协定之中,而中国政府却一直未能恢复缔约国的身份。
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身份的申请,并开始漫长的“复关”谈判。这期间,还经历了80年代末中美关系的逆转,导致复关谈判一度陷入僵局。直到1993年初,美国才重新恢复与中国的谈判。在此时,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迫切需要这个缔约国身份以保证与其他国家建立稳定的贸易关系,这使得“复关”这个词成为时下最流行的经济概念之一。
由于关贸总协定的话语权掌握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手中,这些国家对中国复关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包括要求中国制定统一的贸易政策、扩大贸易自由度、消除非关税壁垒、承诺实行市场经济等等。为了能够实现复关,中国不得不做出大量的让步,按照西方国家的要求放开一部分市场,以显示自由贸易的诚意。
不过,冯啸辰却是知道,这一场马拉松式的复关谈判,最终并未成功。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次年1月1日,关贸总协定宣告取消,直到此时,中国仍然未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从而不得不从头开始,进行同样艰难的“入世”谈判。
复关和入世,客观上帮助中国从计划体制转向了市场体制,为了达到关贸总协定以及后来世贸组织的要求,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也付出许多贸易上的代价。不过,当中国最终成功“入世”,并且掌握了世贸规则之后,便逐渐成为世界贸易中的佼佼者,“中国制造”横扫欧美市场,迫使这些国家纷纷高举贸易保护的盾牌,俨然成为当年中国的模样,这就是后话了。
在此时,中国还处于复关的摸索期,对于各种国际规则心存敬畏,当然,也有一些国人借此浑水摸鱼,打着支持复关的旗号,行各种出卖国家利益之实。西北省的这项决定,到底属于因无知而犯错,还是故意为之,冯啸辰就不便去猜测了,但有一点他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不管是复关也好、入世也好,绝不能拿国家的支柱产业去做交易,否则这种复关的意义又何在呢
“西北省这边,也有他们的难处。秦重这几年经营状况不是太理想,只能勉强维持盈亏平衡的状态,西北省也是担心秦重会重蹈诸如榆北重机那样的覆辙,所以想趁着秦重还有生机的时候,赶紧找个买家进行合资。当然,这其中的政绩考虑,也是有的。”罗翔飞向冯啸辰介绍道。
“委里的考虑是怎么样的”冯啸辰问道。
他说的“委里”,自然是指国家经贸委。秦重已经划归西北省管理,但它仍是国家经贸委重点关注的骨干企业,对秦重的处置,必须由经贸委点头。装备工业公司对秦重没有任何的隶属关系,只是属于业务上的指导,因此无权干预西北省的决策。国家经贸委把这件事交给装备工业公司处理,也是希望装备公司能够有一些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省得国家经贸委动用行政手段了。
罗翔飞道:“委里的意思和咱们是一样的,秦重是冶金装备骨干企业,绝对不能交给日本人控股。如果是由我们控股,日本人参股,倒是可以的。不过,从西北省报上的材料看,三立制钢所对于秦重是志在必得,他们肯定不会同意放弃控股权,而西北省出于留住三立制钢所的考虑,是倾向于让出控股权的。”
第五百八十九章来了个三培公司
同一时刻。位于京城的日本三立制钢所中国公司办公室里,中国区总经理长谷佑都放下手里的电话听筒,对自己的副手吉冈麻也苦笑着说道:
“董事长指示我们,一定要拿到秦重的控股权。他说,没有控股权的合资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就在刚才,长谷佑都给远在日本的公司本部打了一个时间很长的越洋长途,汇报了与西北省以及中国国家经贸委交涉入股秦州重型机械厂问题的过程,董事长小林道彦在电话里发出了指示,要求中国区要不惜代价拿到秦重的控股权,语气之强烈,让长谷佑都连争辩的勇气都没有了。
“可是,我听说中国官方对于我们控股秦重一事有很强的抵触,如果我们执意要拿到控股权,这项谈判是有可能会失败的。”吉冈麻也提醒道。
“但是,董事长说了,这件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长谷佑都道。
吉冈麻也耸耸肩膀,说道:“这就让我们为难了。我不理解,公司为什么一定要和秦重合资呢这家企业并没有什么我们需要的东西。”
“这你就不懂了吧”长谷佑都在沙发上坐下,端起茶杯,慢吞吞地喝了几口水,然后说道:“吉冈君,你有没有感觉到,这几年中国的冶金装备需求正在迅速地增加。”
“的确如此。”吉冈麻也道,“过去这一年,向咱们询价的企业增加了两倍都不止,不单是那些中国的大型国营企业,很多私营企业也有采购设备的愿望了。”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我想,应当是中国的经济在发展吧钢铁的需求上升了。”
“正是如此。”长谷佑都道,“我看过一些经济学家的分析,他们认为中国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内,都有可能会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长率,这几乎相当于日本昭和35年至55年期间的速度。在那段时间里,日本的钢铁工业规模翻了好几番,对冶金设备的需求也同样不断翻番。如今日本的钢铁工业已经逐渐停滞,该轮到中国开始高速发展了。”
“可是,这和我们控股秦重有什么关系”吉冈麻也道,“咱们的技术比中国人要强,我们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技术得到中国市场,为什么要把我们的利润分一部分给中国人呢”
“你还记得十年前中国人要求和我们互换专利的那件事情吗”长谷佑都问道。
“当然记得,那是一次非常不愉快的经历。”吉冈麻也道。
“从那一次起,我就感觉到了,中国人一直都有一种把冶金设备制造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愿望,他们宁可牺牲眼前能够看得到的利益,也要获得独立的设备制造能力,哪怕这种能力比起我们来是差得很远的。”
“在这点上,我更喜欢印度人,他们从来不会拒绝接受来自于外国的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