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6(1 / 2)

大国重工 齐橙 5336 字 2019-03-22

会这么贵”

屈寿林翻看着王宏泰递上来的采购单,指着其中一项,皱着眉头问道。老屈好歹也是化工界的权威,此前闹出过“钉触媒”这样的笑话,在担任了课题组长之后,还是恶补了一下相关的知识,至少这个十二羰基三钌的分子式他是能够认得出来的,只是没想到这东西会这么贵。

王宏泰也有些尴尬,钌本身就是贵金属,做钌触媒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各种钌的化合物,都是死贵死贵的。当初吴仕灿觉得他申请8万元的经费不够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说老实话,以他一个月才100块钱出头的工资,买试剂花上好几千块钱,他也是极其心疼的。

但不管多心疼,该买的东西还是得买的,否则就做不了实验。他陪着笑脸对屈寿林说道:“屈老师,这种试剂是从国外进口的,咱们国内做不了,所以价格稍微高了一点。不过,现在国外做钌触媒的研究,首选的就是这种十二羰基三钌。文献上说,它对于合成氨的催化效果非常好,只是基材的选择还要再探索一下。我想做做这方面的实验,看看实际的效果如何。”

“小王啊,你这种探索精神是很好的,做科研,的确是需要有这种精神。不过,咱们也得考虑到咱们国家的国情,中国毕竟还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嘛,不能和人家发达国家去比。你刚才说国外做钌触媒的研究,都是哪些国家的”

“呃,有日本的,还有英国的,美国也有几家高校在做,目前这个领域的研究还是比较热门的。”

“看看,看看,日本、英国、美国,人家是什么发展水平,咱们是什么发展水平,能一样吗人家买10克试剂,也就是拔一根毫毛的事情,咱们可就费劲了,2000多块钱,足足是一个教授一年的收入。如果能够做出成果,倒也无所谓。你能保证做出有价值的成果吗”

“这”王宏泰张口结舌,科研这种事情,哪有十拿九稳的其实,这10克试剂也就是做一些前期的探索而已,他需要从这一组实验中得到启示,再设计下一阶段的实验。如果要说得出有价值的成果,怎么也得等到下一阶段了。现在就让他保证做出成果,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屈寿林看出了王宏泰的心虚,于是更加语重心长地说道:“小王,国家重视这个项目,拨付了50万的资金,看起来是一笔很大的投入,但分摊下来,就没多少钱了。你这张单子上的试剂总共要花5000多块钱,这还只是一个阶段的工作,还不能保证出来有效的成果,这怎么能行呢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申请,这个项目的经费还够用吗”

“嗯”王宏泰听出有些不对,他看着屈寿林问道:“屈老师,您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大家都像我这样申请这个项目除了我申请购买材料之外,还有谁申请了”

屈寿林像看傻瓜一样地看着他,说道:“大家都可以申请啊。成教授、吴教授、高主任,还有我,这个课题组有十多个人,你怎么能说别人没资格申请呢”

“可是,这是我的项目啊”王宏泰急眼了。他老实不假,但泥人还有个土性子呢,自己好端端申请来的课题,让别人当了项目组长也就罢了,反正只是一个虚名,能够让他干活就好。现在连他的经费都要抢走,让他还怎么做50万的经费是吴仕灿他们认真评估之后确定的,金额所以会这么高,就是因为这个项目难度很大,使用的实验材料也非常昂贵。套一句后世的话来说,预算虽然很高,但没有一分钱是多余的。

可听屈寿林那个意思,前面那些挂名的人,不但要名,还要分他的经费,而且是人人平分的那种。不,他还是太乐观了,人家才不屑于和他平分呢,人家是教授,是大牛,他只是一个蝼蚁,有什么资格跟人家平分

意识到这一点,王宏泰终于无法淡定了,这可不是一件能够妥协的事情,重装办把课题交给他,是有要求的。他可以不在乎挂名,但如果经费被人分了,他就无法完成这个课题,届时是无法向重装办交代的。想到吴仕灿、冯啸辰他们对自己的信任,王宏泰有一种想暴走的冲动。

跟屈寿林吵架是没有意义的,老屈也不会和他吵,人家还在住院呢。王宏泰扔下自己带来的礼物,气冲冲地返回了学校,一头冲进系主任高辛未的办公室,大叫大嚷起来:

“高主任,我的那个课题到底是什么回事为什么我申请来的课题,经费却分给了其他人,我甚至连动用经费的资格都没有了,这是谁给你们的权力”

第三百四十五章先把工作开展起来

听到王宏泰发飚,高辛未也是有些头疼。

让屈寿林他们几个在项目里挂名,目的是为了安抚大家的情绪,同时也使得向上级汇报的时候显得好看一点。如果这么大的项目主持人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讲师,上级难免会产生一些疑问,觉得化工系里的知名教授出了什么问题。

挂名是一件小事,并不会影响到课题的进展。按照高辛未原来的想法,这个课题还是要交给王宏泰去做的,至少主要的工作应当由他来完成。因为别人对于钌触媒这个方向不太熟悉,而且屈寿林他们也根本没兴趣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到钌触媒上来。重装办把课题安排下来,最终肯定要看到成果,不让王宏泰去做,还有谁能做出成果来呢

想归这样想,具体做的时候就出了变故。国家为这个课题下拨的一期经费是10万元,是一个不小的数字,难免会让人心动。正巧,老教授吴荣根那边有个课题缺少了一点经费,数目不大,也就是几千块钱的样子。吴荣根脑子一转,便盯上钌触媒的经费了。据说这个项目的经费总额有50万,拿出几千块钱来支持一下自己,又有何妨呢不管怎么说,自己也在课题组里挂了个名,名正则言顺啊。

就这样,吴荣根把自己课题里买试剂的账,拿到钌触媒的课题里报销去了。董红英是个行政干部,不懂技术,也分不清哪种材料是用来做什么研究的。吴荣根既然是钌触媒课题组的副组长,自然有花钱的权力,他把单子递过来,董红英也就接了,很顺利地给他报了账。

吴荣根得了便宜,难免会在同事面前感慨一番,大致是说王宏泰给大家办了一件好事,如果没有王宏泰弄来的钱,自己的实验就麻烦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别的教授听说还有这样的好事,哪能不上来沾沾光。不错,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些科研经费,可科研经费这种东西谁会嫌多呢自己原来的经费不够,想出去参加个学术会议也拿不出钱来,现在有了这样一个大课题,自己只是报一趟差旅费,区区千把块钱而已,小王还能不同意吗想当年小王也是系里的学生,他就没花过自己的经费吗

接二连三地有人开单子要花钌触媒项目的钱,董红英自然要问问课题组长屈寿林的意见。屈寿林还是一个比较公正的人,看不惯这种随便揩油水的行为,他给课题组里的专家定了个规矩,每人花的钱不能超过一定的额度,否则自己必定会铁面无私,坚决不予签字。

这样一来,第一期的10万元就名花有主了,在课题组里挂名的人都有一个额度,不能超支。落到王宏泰的名下,只剩下了不到1万元,这还是屈寿林努力给他争取下来的,以那些教授的愚见,能给他剩个三两千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