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4(2 / 2)

大国重工 齐橙 5392 字 2019-03-22

“是这样的,您还记得我在德国找到了我失散多年的奶奶吧我奶奶一直关心家乡的建设,联系上我们之后,她想为家乡引进一家合资企业,帮助家乡的百姓早日脱贫。”冯啸辰用他在京城对孟凡泽说过的口径,又向乔子远说了一遍。他琢磨着,乔子远应当没有孟凡泽那样敏锐,不会猜出这件事的真相。

果然,乔子远丝毫没有察觉到其中的破绽,他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合资企业”这四个字上面,精神也为之一振。

此时还是1981年初,中国刚刚开放国门没有多久,引进外资的工作进展非常缓慢。除了几个特区以及一些传统的侨乡之外,像南江这样的中部省区要想吸引到外资是非常困难的。到目前为止,整个南江省也只有两家合资企业,一家是在新岭开办的彩色摄影厅,是由中方提供铺面,外方提供彩色摄影技术装备建立起来的企业,开业的时候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另外一家则是搞来料加工的服装企业,是由外资与新岭的一家国营服装厂合资开办的,外方提供了包括电动剪裁、钉扣、锁眼等先进设备。

由于各省区引进外资的规模都不大,这项指标尚未纳入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但在自己省内拥有几家合资企业,依然是一种值得地方官骄傲的资本,所以各地对吸引外资这件事还是极为重视的,只是大家都没有什么途径,只能望梅止渴了。

如今,冯啸辰居然跑到门上来说自己能够引进一家外资企业,这如何不让乔子远觉得心动。没错,他只是冶金厅的厅长,不是省经委主任或者外贸局局长,但如果这件事是经他的手促成的,省里会不记得他的功劳吗

“你奶奶说要引进的企业,是什么类型的他们想找一家什么样的国内企业来合资”乔子远焦急地问道。

冯啸辰道:“我奶奶是研究机械的,她自己没有资金,肯定是找过去教过的学生到中国来投资,所以基本上就是限定在机械领域。”

“这可太好办了,咱们冶金厅就有十几家大中型机械厂嘛,比如南江冶金机械厂,浦平矿山机械厂,在国内冶金系统里也是排得上号的机械企业。随便想找哪家合资都可以,厅里会大力支持的。”乔子远大包大揽地说道。

“可是,我奶奶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想把这家企业办到我的老家桐川县去。”冯啸辰装出苦恼的样子,抛出了自己的要求。

“桐川怎么会选那么一个鬼”乔子远下意识地应了一声,突然想到桐川是冯啸辰的老家,于是硬生生地把“鬼地方”的后两个字给咽了回去。

第八十三章桐川是个好地方

冯啸辰可不会告诉乔子远,他也知道桐川这个地方不怎么样,但为了避免投资被省里的权力部门挖走,他也只能出此下策了。

刚才乔子远的表态,其实也印证了冯啸辰的担心。一听说有外资,乔子远马上把冶金厅最强的几家企业都抛出来了,任冯啸辰选择。冯啸辰却是知道,如果他真的选择了这些企业作为合作对象,未来的麻烦将是无穷无尽的,光是和企业里领导班子磨合,就足够把他给耗死。

除了担心管理思想上的冲突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冯啸辰想做的是一家全新的工厂,他不需要原来工厂里的技术。如果选择诸如南江冶金机械厂或者浦平矿山机械厂之类的企业合资,那么原来的生产体系是保留好还是抛弃好呢保留下来吧,冯啸辰用不上。如果全盘抛弃,又未免太可惜了。

基于这样的认识,冯啸辰才决定撒一个弥天大谎,指定要把合资企业办到桐川去,因为那里没有老企业的负担。不过,对于能够利用的关系,冯啸辰是不会放弃的,背靠大树好乘凉,在合资厂办起来之前,他需要先找找能用的靠山。

“乔厅长,我老家桐川可是一个好地方,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我奶奶还说以后想回那里去养老呢。”冯啸辰说道。

“养老当然是一个好地方。”乔子远顺着冯啸辰的口风道。其实在他心里,觉得桐川这个地方即便是用来养老,也算不上啥好地方,但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去争论的问题,他更在意的是这家合资企业。

“啸辰啊,你到冶金局去工作了这么几个月时间,应当也是有一些眼界的了。你应当知道,搞工业,还是要有些基础的。桐川这个地方,传统上就是一个农业县,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企业。你想在那里搞合资企业,和谁合啊”乔子远问道。

冯啸辰道:“我了解过了,桐川县有两家农机厂,一家叫桐川县农机厂,是县里办的,有50多人。还有一家叫石关农机厂,是一家大集体的企业。我想过两天去考察一下,看看哪家企业比较适合作为合资的对象。”

“一家县农机厂,还有一家大集体的农机厂,你开什么国际玩笑”乔子远道,“这样的小厂子,怎么能够和外商合资。到时候外商过来一看,到处破破烂烂的,不是丢了咱们中国人的脸吗”

“呃,这个倒不至于吧。”冯啸辰小心翼翼地辩解道。当年的人在涉及到外国事务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会不会丢脸。出国的人要专门去制作西装,怕衣服不够高档被外国人看不起;外宾来访问,官员要吩咐手下全部换上新衣服,同样是怕被人看不起。

据说某次有位国外元首访华时突发奇想,要去某个公园转转,“有关部门”马上组织了一批机关干部扮成游客去镇场子。为了让外国人觉得中国人很富裕,有关部门通知所有参加游园的干部必须借一部照相机背在身上。但又因为相机可以借,胶卷却无处报销,于是外国元首便目睹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满园子都是背着相机的人,却没有一个在照相的

这种观念,一直持续到新世纪来临,才算是渐渐淡漠了。再往后,就变成了中国人出国旅游的时候,外方满脸尴尬地解释:呃,我们这个地铁,造的年代有点欠了,看上去是不是挺破的,呵呵,没法跟你们中国比啦。

来自于后世的冯啸辰自然不会在乎丢脸不丢脸这种事情,所谓的外资,其实就是他冯啸辰自己。届时会有几个高鼻子的德国人出现在南江,装模作样地和这边的官员谈判、签字,但这些人拿的也将是冯啸辰给的佣金,哪有胆量去嫌弃冯啸辰的老家落后不落后。

这些话,冯啸辰没必要和乔子远解释,他说道:“乔厅长,这件事我也没办法,这是奶奶的心愿,我这个当孙辈的,只能是照办。厂子破一点也没关系,一张白纸好画画嘛。奶奶想看到的,也是一家落后的企业在合资之后脱胎换骨,原来的企业越是落后,这种反差不就越明显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乔子远沉吟起来。

既然是晏乐琴的心愿,乔子远也就没办法去改变了。晏乐琴是华侨,在官员们心目中的地位仅次于外宾,或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