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2(1 / 2)

d,抬眸,泪眼婆娑地问:“校长还是罚我打扫食堂吗”

说话时,两颗泪珠颤巍巍地挂在腮旁,晶莹剔透,而那双含着泪的眼眸,像被水浸润过的黑曜石般,楚楚可怜。

这种默默饮泣的姿态本就容易打动人,尤其杨佩瑶还是个漂亮女孩,更惹人怜惜。

谭鑫文叹口气,“罚你课间时候在大喇叭里念校规,同样半个月。记着,你已经是第二次违反校规了,绝对没有下一次。”

这个课间是指上午第二节跟第三节课之间,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虽然也够丢人,但是比打扫食堂轻松。

杨佩瑶老老实实地认了罚,“谢谢校长”,鞠个躬走出校长室。

秦越看着她的背影离开,对谭鑫文道:“我很看好杨佩瑶,人聪明又有想法,这次主因并不在她能不能别往品行记录册上记”

谭鑫文点点头,“一事一罚,这次罚过就算了。”

杨佩瑶没直接回教室,而是走到洗手间,拧开水龙头洗了把脸。

正洗脸的时候,听到放学铃声响了。

杨佩瑶不着急,用秦越那条手绢擦干,稍等半刻,感觉泪意已散,而大多数同学都走出校园,才慢吞吞回到教室。

邱奎还没走,迎上来,关切地问:“你没事吧,校长怎么说我已经听说那些闲言闲语,肯定是张培琴故意针对你。”

杨佩瑶挤出个笑容,“没事。”

一边收拾书包。

看到里面的信封和菊花,杨佩瑶犹豫数息,把信纸撕碎,连同菊花一起扔进了垃圾桶。

虽然今天的事情跟程先坤并无关系,可他的信却是引子之一。

入学短短几个月,她已经第二次违反校规了。

被处罚,总归是件让人很不愉快的事情。

杨佩瑶收拾完书包,看到高敏君的书包还在,她又去参加排练了,也不知几时才能结束。

邱奎等将教室门掩上,跟她一起往外走,“张培琴家里有背景,不是那么简单的,你要当心些。”

杨佩瑶打起精神,满不在乎地说:“我爹还是都督呢,怕她干什么”

邱奎弯唇笑笑,“之前真没想到你是那种权贵家庭出身的小姐,觉得你很腼腆和气,那天你跟我说过那些话,我才发现你挺豪气的。”

杨佩瑶反问:“你确认是豪气,不是匪气,也不是霸气”

邱奎认真地说:“是豪气,就是见过世面,而且有雄心壮志的人才能说出那样的话我还是眼界太窄,只顾眼前这点困难了,没想那么长远,枉为男人。”

他臂上仍旧带着黑色袖箍,他姐姐还未曾过完七七。

杨佩瑶扫一眼刺目的黑袖箍,汗颜道:“你不用夸我,你已经相当出色了,真的。”邱奎没法跟她比,她不是眼界宽,是因为从百年之后穿越而来,这些事情她读过、见过。

邱奎只当她谦虚,对她印象更好。

说着话,两人走出校门。

程信风手里提四只大袋子,站在黑色的别克汽车旁等。

杨佩瑶猜想是做好的裤子,因不愿费事解释,便对邱奎道:“我家里来人接了。”

“那明天见,”邱奎朝她扬扬手,“我去坐电车。”

杨佩瑶叫住他,“邱奎,咱们一起努力吧,为民族之兴旺而奋斗”

邱奎郑重点点头,重复一遍,“为民族之兴旺而奋斗”再度朝她挥挥手。

杨佩瑶默默叹了口气。

她本来想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因为这句话就挂在嘴边,可即将出口的瞬间又改了。

这句话是属于总理的。

总理是她最崇拜的人,容不得半点不敬。

目送着邱奎走远,杨佩瑶看向程信风,“是裤子吗”

程信风点点头,“二少爷从南涪拿回来的,一共五套十五条。”说着,将袋子放到车后座,“我送三小姐回去。”

杨佩瑶情绪低落,也不愿拎着大包小包赶电车,闷闷地说声“谢谢”,坐到副驾驶位。

程信风疑惑地打量她几眼,“三小姐怎么了,谁欺负你了”

“没有,”杨佩瑶不想说。

告诉他就相当于告诉顾息澜,她才不想又被抓住把柄。

默一默,小声嘟哝道:“你不用管我,反正我又不领你的情。”

程信风唇角弯了弯,“会长领情。”

杨佩瑶撅起嘴,“别提他,心烦不过借他名头上个学,他就把自己当祖宗了,管天管地的。”

程信风错错牙,没吭声。

不多时,到达文山街。

王大力仍旧在门口晃悠着等。

程信风先给杨佩瑶打开车门,把袋子拎出来直接交给王大力。

王大力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上次三小姐看到这人还火冒三丈,前天晚上却坐这人的车回来,今天又是被他送回来。

这人到底是敌是友

杨佩瑶解释,“他是顾会长的随从,不是坏人也没见多好,爱管闲事。”

王大力笑笑,像是懂了,把袋子送进客厅。

二姨太扒拉着裤子看了看,“都是给佩珊的,料子很厚实,应该不便宜吧”

杨佩瑶道:“价钱还没算,以后一起结,二姨太想要就挑一条。”

二姨太不可能穿裤子,看裤长比杨佩环又大很多,百般不舍地放下了,“不合适。”

杨佩瑶又问四姨太,“你试试吧”

四姨太挑了条藏青色的,配上之前买的蜜合色华达呢外套,觉得身材挺拔了不少,便毫不客气地留了一条。

杨佩瑶打电话到孟家,杨佩珊不在,便问了下人孟家的具体地址,让周妈明天邮寄过去。

太太看出杨佩瑶不如往常精神,笑问:“怎么了,跟霜打了的茄子似的”

杨佩瑶含含混混地说:“之前闹过矛盾的张培琴骂我,我就打了她两下,被校长罚了。”

太太立刻上下打量着她,“她打你没有,打哪儿了”

四姨太理直气壮地说:“瑶瑶,你别怕,明儿我带人在门口等着,敢骂你,我打得她满地找牙。”

杨佩瑶忍俊不禁。

前世自己要是跟同学有口角,父母必然是先问清事情经过,帮着分析一下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