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广义有些颤抖地伸手接起来,安静听了好一会儿。
而江澈看起来,毫不关心。
“不可能啊,凭什么,它怎么可能上市”终于,黄广义开口了,他对着电话喃喃地问。
对面:“”
“什么什么叫借壳上市”黄广义突然大声,整个人显得很茫然。
如果回溯前世历史,中国股市第一例典型的“借壳上市”案例稍有争议,但绝大多数人认可,是发生在1994年末的珠海恒通收购盛海棱光国有股份案。
这一世历史转换,中国股市第一例“借壳上市”案,提前数月出现,也换了主角。
“借谁的壳啊为什么,凭什么借他啊”黄广义以一种哀怨、不甘的语气,对着电话表达着,或者是乞求着,一个否定的答案。
对面:“”
“爱使股份”黄广义想了想,“爱使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那不是老八股之一吗他们怎么可能会同意那是国有股啊。”
这个问题对面的人其实回答不了。
没有答案。
黄广义愣在那里,突然感觉有人拍了拍他的肩侧,转头。
江澈迎着他的目光,指了指自己,“我,我同意就好了我,控股爱使股份,一年多了。”
第四卷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第488章结账
整个线索仿佛都突然间清晰起来。
为什么江澈要把原本能拖半个月的资金,集中在更短的时间内打完,赌博式的营造出一个虚假繁荣,宜家必胜的态势
因为宜家要上市了,他在为股价造势。
宜家按道理是不可能上市的,这一点作为同类型企业的管理者黄广义比谁都清楚,所以他在接听电话的过程中第一次情绪崩溃,不光因为败局,还因为这样的突然死亡,他自身始终无法接受和相信。
答案已经出来了,宜家借了个壳,这个壳叫做爱使股份,是沪市老八股之一。
至于爱使股份为什么愿意借,说来话不长,但稍有些尴尬因为决定借不借的人,就是江澈本人。
当然尴尬也只有江澈自己知道,想当初,他因为不了解盘子大小,一心炒牛股,结果投钱太多,一不小心就炒成了股东,一度还很哀怨。
而当时和他一起完成这件事的人,叫做胡彪碇,是个海贼,他比江澈更特么什么都不懂,甚至连字都不认。
爱使股份初始是国有股,但是这并没有妨碍它在前世成为a股股权变动最为频繁的一直股票。全流通的特质,加上盘子小,股权分散,大概还有领导看得开,使它成为了后来a股市场不论炒家坐庄还是上市借壳,都极为热衷的一个选择。
前世,爱使股份仅在上市后的十年内便五易其主,自然人胡某、辽国发、延中,大港油田、明天系,轮番入主。
而这一世,它的改嫁之旅暂时止于江澈。至于江澈接盘已经是第几手,不太了解,反正比上一位自然人胡某,肯定是要晚的。
总之,一手暗度陈仓,江澈完成了宜家借壳爱使上市的操作,将中国股市史上第一例经典的借壳上市案提前了几个月,也换了主角。
而原本的第一例子,珠海恒通收购盛海棱光,也是一样吃掉的国有股份上市企业。而后的1995年,借壳上市开始“泛滥”,中国股市渐渐成为了世界上最乐于玩这个游戏的股票市场。
把这段话换个方式表达:这一阶段,领导们是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
何况江澈为此还早早就通过掮客做了大量的游说和准备工作。
因为是第一例,无例可循,使这次运作人为因素远大于规则,让江澈获得了很大的便利。
返回去说:黄广义如果早早知情,是否有可能阻滞呢
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他知道是初期,完全可以通过官方背景的角力,至少阻滞和拖延宜家完成操作;
哪怕知道时候木已成舟,他也还来得及做一件事:在对决中不惜一切力量打压宜家,使宜家陷入破产边缘,低谷上市,再迎头痛击。
可是,就因为这是第一例,他完全防备不到,也注意不到。
而在江澈疯起来的这些天,他以一个成功企业家的睿智,选择了暂时稳守,沉着应对,完美换做是赵三墩的话,江澈和宜家的麻烦都会很大。
总而言之对于黄总而言,一句话:竟然还有这种操作
而现在,大局已定。
“喂喂,黄总广义广义你在听吗喂”
手提电话里,黄广义盛海的朋友因为失去回应,正在一次次提高音量。
黄广义保持着他之前听完江澈最后一句话的状态,大概接近一分钟,想,好不容易,才勉强想明白。
“这样也行”他声音有些虚,问。
“嗯,这样也行。”江澈回答。
黄广义迟缓地点了点头,把手上大哥大拿起来,声音冷清跟对面人说:“没事我先挂了。”
说完挂断,放下电话。
黄广义起身,微微晃动,但是挺住了,扯一下身上衬衫,伸手。
握手。
“21岁,创业两年江总好手段,黄某佩服。”
“黄总客气了。”
黄广义苦笑一下,“但是还没完,我认为我还有机会,会再试一试。”
江澈点头。
然后黄广义第一个朝门口走去。
“吱呀。”
门打开,院子里的人齐齐转头看来。
这感觉就像是早年武馆间所谓的闭门切磋,外面的人看不见过程,但是只要门打开了,人走出来,谁胜谁负,从面上和身上就能看出来。
黄广义迈出门口的第一步,答案揭晓:宜家真的上市了。
院子里两拨人。
一拨同一时间高举双手,宜家在场众人因为太过激动而短暂沉默,随即开始朝屋里平静站着的,他们年轻的老板振臂欢呼。
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