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料,尤其是籽料中的大块头“更吃香”
估计在三十年后很少有人会能想到,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用于出口创汇的籽料大都是“公斤级”的。这可是“公斤级”的籽料啊,在三十年后,一块“两级”的籽玉,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极品,可在这个年代,“公斤级”的籽料不能说是随处可见吧,但数量绝对是很多的。
在这个年代,完整的公斤级大料是各大玉雕厂争相收下的宠儿,这个时代的国内市场,籽料需求与价值并未真正得以发掘回归,所以这些公斤级的极品籽料收下之后,玉雕厂一般倾向雕籽玉大山子然后主要用于出口。
在这个年代,只能说人们太任性籽料小一点,不要;有点不完整,不要;稍微闪青,不要这时候对于籽料的要求“极为苛刻”。可想而知,在这个年代,整个和田地区有多少极品籽料啊
但同样,因为追求出口创汇,在这个年代可是废掉了大量的籽料,其中就包括不少大的精品原石。
这些东西,杨靖也是知道的。后世很多资料中都曾经提及过在这个年代那些玉雕厂曾经做出的那些“傻事”。这种挑挑拣拣、非极品不要的做法,放在三十年后那就是典型的“暴殄天物”,那是会让玉石爱好者指着鼻梁骂“糟践东西”的做法。
所以,当行署专员朱长河朱专员建议杨靖收购和田各大玉雕厂的成品玉雕或者是极品籽料的时候,杨靖非常痛快的答应了,不过他还有一个小小的条件。
“朱专员,成品玉雕我可以收一部分,但数量不会很多的,倒是各大玉雕厂库存的籽料、山料、山流水或者戈壁料我都想要,你们开价,我就用美元来收,价格随行就市,怎么样”
这个年代因为和田玉的真正价值还没有被开发出来,所以和田玉的价格低的让人难以置信。在后世和田地区有一句话就能说明现在这个年代和田玉价格的低廉程度三十年前,和田玉是论车皮卖的,现在,和田玉是论克卖的
这就是三十年的时间造成的和田玉价格的差异会如此之大。
在这个年代,和田玉的价格真的是低廉。当然,那种已经雕好的大山子另当别论,但价格也远远低于后世。至于这个年代的原石,那价格真的是比石头高不到哪儿去
所以杨靖才会给朱专员提出这么一个要求。极品的摆件当然要收了,现在这种大山子在后世可是极难见到的,随便拿出一件来就堪称国宝一样的存在。
当然,杨靖更想要的是那些原石、籽料,哪怕现在被那些玉雕厂浪费的原石和籽料,拿到三十年后都是价值连城的存在。
“完全可以史密斯先生,您有什么需求,尽管提,我们和田行署一定尽全力去满足您的要求”对于朱专员来讲,不管是进山采玉还是收购玉雕成品又或者是山料原石和籽料,都是创汇啊只要您能把美元留在和田,您说啥都行
朱专员这话可不是乱说。创汇第一创汇第一创汇第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在这个年代依然通用。
对于朱专员来讲,如果能把满山的和田玉转化成绿油油的富兰克林,那就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
第六八五章肥水不流外人田
“另外”杨靖沉吟了一下,满脸笑意的朱专员立刻说道:“史密斯先生,我刚才说了,有什么要求您尽管提,只要我们能做到的,我们一定尽全力。”
这话说的,让杨靖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不过想了想,杨靖还是决定说出自己这个要求。
“朱专员,我确实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我打算免费为和田政府修筑玉龙喀什河的大堤,同时清理一下玉龙喀什河的河床”
杨靖说这个要求的时候,真的是有些不好意思。在这个年代,人们只知道在秋冬季节玉龙喀什河进入枯水季的时候,人们偶尔能够在河床中发现一些籽料,而且成色相当不错,那些进山采玉的采玉工也能在玉龙喀什河的上游河床中发现籽料,但相比于下游的河床,在上游河床发现的籽料要更多一些。
也就是说,在这个年代,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其实在玉龙喀什河刚冲出昆仑山一直到大沙漠之间的这一段几十公里长的河道,才是盛产和田玉籽料的区域。
只是现在一个是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和田玉的真正价值,再一个就是,在这个年代,人们采玉都是进山去采,而枯水期的玉龙喀什河是秋冬季,在这个年代也没有人闲着蛋疼在秋冬季顶着烈烈的寒风去河床瞎转悠。
所以,现在的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段几十公里长的河道其实才是一个巨大的藏宝库。
事实上,在2003年的时候,大多数的和田人还不知道和田玉的价值。从2004年开始,和田地区政府牵头开始举办和田玉石旅游文化节,随后两年又搞了两届和田玉文化学术研讨会,普及了玉石的基本知识,这才引发了和田玉热的苗头。
而在2002年之前的那几年,政府在对玉石的挖掘管理上并不严格,只需缴纳一定费用,便可获得玉石开采资格。2002年以后,和田地区对出产玉石的部分土地采取了拍卖的形式,每亩地的拍卖价格为两千到六千元不等。
这个时候,人们才从和田玉中发现了商机,当地的农民在农闲的时候都会去挖玉,而城市里有工作的人,很多人也会做玉石生意,这里也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想要致富的人的人。
而到了2005年、2006年,玉龙喀什河上就出现了上百万人同时在河床挖玉,三千台大型挖掘机同时工作的场面。那种场面,只能用“疯狂”二字来形容。
2006年之前,在玉龙喀什河畔,因挖到美玉而大发一笔的故事每天都在流传,一夜暴富的神话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常年在河床上挖玉、倒玉、加工玉。大型挖掘机将河床一片片翻开,所有的沙土被筛了无数遍,指甲盖大小的籽玉也休想漏网。
在那两年,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挖玉的人比河床里的石头都多”
一直到了2007年10月,政府颁布了和田玉禁采令,大型机械全部从河床中撤出,当地政府自此也开始实施各种禁采措施。和田政府联合十大职能部门展开了“禁止乱采滥挖专项行动”,对无序采挖现象进行了一系列整顿,这才限制住了这种疯狂的开采行动。
但这个时候,几十公里长的河床已经被挖了好几遍,就连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
如果自己不提前进行有计划的挖掘,那么在十六七年之后,这里也会被那群疯狂的人破坏,那还不如自己提前下手呢。
当然,为了避免引发太大的时空悖论,杨靖决定如果朱专员同意自己的这个请求,那么自己挖掘河床只挖掘到一米深,反正好料子大都在这个范围内。至于深处的,就留给后来那些疯狂的人吧。
要不是担心时空悖论,杨靖真想用十几年的功夫把这几十公里长的河道全都给挖了,省的后人挖玉的时候连周边的自然环境都破坏殆尽。
只是
杨靖自己想一想选在头顶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是不禁有些蛋疼。
朱专员作为和田政府部门的最高领导,他对于玉龙喀什河的情况倒是知道的很清楚,他当然也清楚玉龙喀什河中有一些籽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