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易摆弄了一会儿之后,就对杨靖说道:“杨子,今天这种情况即便是在我们博物院也是非常罕见的,我想趁这个机会给那些学生们讲解一下。咱们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东西需要他们继续传承下去,这样的知识他们懂得越多越好。”
杨靖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蔡伯伯,您看着做决定就好了。其实我也很希望您的学生们能够从您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
听到杨靖同意,蔡易笑了笑,就站起身来拍了拍手大声说道:“各位,昨天我有幸在一位后辈的手中看到了一件被作伪过的真品乾隆青花瓷,这件瓷器本身确实是一件大开门的真品,只不过在某个动乱的年代被人为作伪,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这件珍贵的青花瓷。这样的瓷器我在二十多年前曾经见过一次”
蔡易当即就把他在1994年那年去金陵参加古瓷交流会的时候遇到的那件乾隆茶叶末釉如意耳出戟橄榄瓶的事情给屋子里的这些人讲解了一遍。这件事即便是放在专家圈子里,也算是一件盛事了,而且屋子里的几个古瓷专家虽然也听说过这回事,但却从来不曾亲身经历过。至于那些学生,甚至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
“现在,这件乾隆青花五蝠捧寿贯耳瓶就和当年的那个乾隆茶叶末釉如意耳出戟橄榄瓶的情况几乎如出一辙,你们可以借这个机会好好的观摩学习一下。小刘,你先来看看这个瓶子。小赵、小吴、小李,还有你们几个,都一块看看这个瓶子。不过你们要说出这个瓶子的特点来。”
听到蔡易的话,一个大约二十七八岁,戴着黑色无框眼镜的年轻人站了出来,戴上了手套之后,拿起这个瓶子仔细的看了起来,另外几个年轻人也都凑了上来。
其实蔡易的这种现场教学的方式有点不好,毕竟他已经把这个瓶子的真伪说出来了,这样一来那些学生们自然就会有偏向了。
但这也没办法,谁让蔡易的那个同事嘴巴大,把这件事提前说出去了呢
不过有这个瓶子在,倒是可以让这些学生亲眼见证一下一个大开门的青花瓷真品是怎么被作伪的,又是怎么被解除伪装的,这对于这些学生而言,也是一种难得的学习经历。
这些学生也都是肚子里有货的主儿,毕竟能够跟着这些专家学习,他们自身的古玩鉴定和修复的水平肯定不低,否则这些专家也不会带他们的。
这种现场学习差不多进行了将近两个小时,二十多个学生挨个的把这个瓶子看了一遍又讲了一遍,花费的时间自然短不了。
中间古瓷研究所这边的大聚会,甚至还引起了院长大人的注意。这位故宫博物院最大的boss今天恰好在博物院办公,听到这边有现场教学的活动之后,也赶了过来现场观摩。
不过,这位大老板是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临走的时候脸上是带着微笑走的。
大老板走了,现场的气氛就更活跃了。在这种情况下,蔡易开始教授现场所有人怎么来调配那种溶剂。像这种作伪的手法,其实也是这些古瓷专家以及那些未来的古瓷专家们应该掌握的一种技巧。正所谓艺多不压身,多学点东西,对于任何人都是由好处的。
调配那种溶剂,一共需要七八种不同的原料,当这种溶剂调配完毕之后,蔡易就当着所有人的面,把那个乾隆青花五蝠捧寿贯耳瓶放进了盛放溶剂的盆子里,让溶剂将整个瓶子都浸泡了起来。
浸泡了大约有二十多分钟,蔡易带着手套将瓶子捞了出来,还没有用干布擦拭,肉眼就能看到这个瓶子的表面有很多油状的东西开始慢慢的顺着瓶子表面向下滴淌。
当蔡易用干净的布把瓶子里外全都擦拭了一遍之后,一件光彩照人的乾隆青花瓷顿时就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s:鞠躬感谢“冰镇八度”100的打赏。
第一二六章专家也需要吃饭啊
如果说这个瓶子在解除掉伪装之前是一个丑小鸭的话,那么现在这个瓶子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白天鹅
之前瓶子的外面有一层伪装物,因此那个瓶子虽然看起来器型很好,也很大气,可光彩难免不尽如人意。
而现在,当所有的伪装全都被清洗干净之后,这个瓶子顿时就有了一种让人惊艳的变化。
正所谓“历尽沧桑终不改,洗尽铅华呈素姿”,这句诗词用在这件乾隆青花五蝠捧寿贯耳瓶的身上真的是再贴切不过了。
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由于创意追求精、奇、巧,所以浑厚古拙程度不如康熙青花柔媚、俊秀程度不如雍正青花,但在工艺技巧上远远超过了康、雍青花。
就像这件洗尽铅华的五蝠捧寿贯耳瓶,胎白釉润,青花略有晕散,古拙又不失精美
这个瓶子或许不是乾隆青花的巅峰之作,但它就这么简简单单的立在那里,稳定、浑厚、沉着再配合着它那一身让人无法转睛的青花缠枝纹,既像是一个充满了人生阅历的睿智老者,又仿佛一个千娇百媚、风华绝代的美女
虽说在场的这些人在博物院中见过更多的精品古瓷,可这个瓶子前后之间的反差真的是太大了,即便是这些见多识广的专家们,此时在这种巨大的反差之前,也都不由得出声赞叹。
“我说蔡头儿,在您的手里又诞生了一件了不得的乾隆青花啊”说这话的是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清秀的中年人,岁数大概在五十四五岁左右。杨靖认识这个人,这个人正是刚才大嘴巴把这个五蝠捧寿贯耳瓶宣扬出去的古瓷专家,吕教授。
“哈哈,老吕,这可不是我的功劳啊,这间乾隆青花瓷能够再次现世,可都是这位小友的功劳啊。要不是他在古玩摊子上慧眼发现了这个瓶子,这个瓶子还不知道会在民间流落多久呢。”蔡易指着身边的杨靖说道。
“老蔡,给介绍一下这个小友吧。”说话的是中年女性,杨靖不认识。
“好,那我就给大伙儿介绍一下这位小友。这位小友就是来自天衢市的杨靖,他同时还是杨老的一位后辈。杨老你们都知道吧就是三十多年前在咱们院里工作的那位杨老。”
“噢”几位上了岁数的专家都恍然大悟的发出了一声“噢”,很显然,他们都知道杨天民杨老爷子的名头。
“杨靖,这位是我的同事,吕城龙吕教授,这位是董建丽董教授,这位是冯小齐冯教授,这位是李辉兵李教授,这位是王建华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