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54(2 / 2)

如果群臣不是这个反应,反倒是不对了。

不过,对于诸葛亮和陈到这两人的人品,吕布是非常信任的。

既然他们选择了归顺大华国,而大华又这么信任他们两人,这两人是绝对没有背叛的可能性的。

更何况,他们两人虽然一个为帅,一个为将。

但是就算他们要背叛,想这么轻易地将十万大华人民子弟兵拐走,也绝对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吕布就算再信任两人,也不会没有一点保留。

这十万大华人民子弟兵之中,吕布还留有后手。

想到此处,吕布不由一摆手说道:“好了,安静”

吕布的话音一落,大殿之内,正在议论纷纷的群臣,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

吕布不由沉声说道:“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相信孔明和叔至他们,你们毋须多言,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

“诸葛亮,朕命令你为此次征讨反叛的兵马大元帅,领军十万,前往征讨南中反叛。朕要求你,对所有反叛,严惩不贷,镇压过后,南中必须要完全掌控于我大华之手诸葛亮,你可能做到”

虽然刚才已经议过了,但是现在听到皇上的命令,现场的群臣还是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皇上这是要对南中,进行血腥镇压了。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蜀汉对南中反叛的政策是怀柔。

诸葛亮七擒七纵,义释孟获,使得孟获归心。

而蜀汉对于南中的政策是,让他们进行自治,南中每年都会为蜀汉提供一笔不菲的物资供给。

当时诸葛亮之所以那么做,是因为蜀汉力量本身不强,又急于北伐,并不愿意将精力全部放到南中。

所以,才会有如此怀柔的策略。

但是现在的情况和蜀汉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大华国民富国强,势头正盛,绝对不允许有这种不服教化的区域存在。

既然他们不服,那就打到他们服气为止。

现在大华领土的所有地区,都必须无条件的服从。

诸葛亮跪倒在地,铿锵有力地说道:“臣,诸葛亮,必将不负皇上所托,愿立军令状臣,对我大华,必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听到诸葛亮的话,吕布不由高兴地说道:“好”

随后,诸葛亮当场立下军令状,和陈到两人一道告退,准备出征事宜去了。

等两人退下之后,吕布对剩下的群臣说道:“对于征讨南中叛逆的大军,一切供给必须无条件跟上,不得有误。如果有谁拖了后腿的话,杀无赦”

现在吕布的威严日盛,越来越强势。

很多事情,只要吕布拍板,群臣几乎不怎么敢抗议。

对于皇上的命令,他们也不敢不尽心竭力地去做。

就在群臣正要告退的时候,吕布想了想,再次下达了一个命令:“将夷洲刺史调回,你们另外商议一个人选报上来。”

说完之后,吕布就使了个眼色。

小太监顿时大声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退朝之后,吕布直接回到内宫,去看望皇后蔡琰而去。

最近一段时间,蔡琰的恢复情况良好,不过后遗症也显得比较严重。

头发快要掉光了,皮肤也越发粗糙起来。

最近,皇后蔡琰的脾气可是不怎么好,吕布不得不经常陪伴在皇后身边。

第七百三十九章:吕布的锦囊妙计

退朝之后,群臣都极为兴奋。

今天皇上居然将夷洲刺史荀彧大人召回,必定是要再次重用荀彧大人了。

看起来,皇上对荀彧大人虽然不满,但也不过是略施惩治,惩治过后,该重要还是要重用。

现在再回想起吕布之前所做的一切,令群臣不由越想越是佩服皇上的手段。

果然,皇上被称为千古一帝,绝非浪得虚名啊

接下来,各个部门开始忙碌起来,为讨伐南中进行着种种准备。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讨伐南中,需要各部门上下齐心,全力配合。

后宫之内,吕布柔声安慰了蔡琰一番,好不容易将蔡琰哄睡了,然后吕布忽然想到,似乎还有一个问题自己给遗漏了。

吕布不由来到上书房,拿出纸张,刷刷刷写了一番,然后封存了起来。

三日之后,大军准备妥当,诸葛亮还有陈让出发之前,吕布再次召见了两人一次。

吕布先召见了诸葛亮,交代了诸葛亮一番之后,吕布不由掏出三个锦囊递给诸葛亮。

“孔明,这是朕给你的三个锦囊。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就不需要打开它们了。如果碰到不顺的时候,可以打开锦囊来看一看。”

听到吕布的话,诸葛亮的眼睛睁的大大的,圆圆的,一副难以置信的神色。

卧槽,这什么情况啊

以往可都是本军师给别人锦囊妙计啊,现在竟然换成皇上给我锦囊妙计了

这,这

这让妖孽诸葛亮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不过,诸葛亮毕竟是见识过吕布的神奇之处的,因此,尽管心里有所抵触,但还是恭恭敬敬地从吕布手中接过锦囊,贴身收藏好。

第二个召见的,就是陈到了

陈到此人,沉默寡言,吕布激励了一番。

看到陈到并不答话,只是用充满感激的眼光看着自己。

嗯,好吧,像这种稳健的人,都是用眼光来说话的。

见过两人之后,接下来,大军开始正式开拔。

在大军出发之前,皇上吕布亲自来到点将台,亲自为十万大军送行,感动的十万大军热泪盈眶。

一路上,陈到治军严谨,将军营安排的井井有序。

并且陈到话虽然不多,但是和士兵同甘共苦,赏罚分明,很快就得到十万大军的信赖。

这十万大军,都是从各大军团之中挑选出来的。

当然了,这十万大军,并非是各大军团的精英。

不过,大华国的军队,没有一支队伍是滥竽充数的队伍。

就算不是精英,但是无论是单兵素质,还是战术素养,都让陈到称赞不已。

老实讲,在蜀汉,除了陈到亲自带领的白耳军之外,蜀汉的队伍,还没有那一支队伍能够做到这一点。

而这,还只不过是大华国的二流军队而已。

大华军队的战斗力,由此可见一斑。

最让陈到震撼的,还是这支队伍的执行能力。

只要命令吩咐下去,整支队伍绝对是令行禁止,不会打一点折扣。

这种执行力,甚至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