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5(1 / 2)

周尚咬牙切齿地说道:“那我们就去其他地方,再买土地,重建我周家”

周瑜不由问道:“叔父,可是如果离开了丹阳,离开了宛陵之后,还有我周家吗”

听到这句话,周尚不由沉默下来。

是的,他们周家毕竟不是大家族。

一旦离开宛陵城之后,他们周家将会名存实亡。

毕竟他们周家拥有的财富,绝大多数都是土地。

而土地,是他们根本带不走的。

从这一角度来看,土地固然是一笔固定财富,但有时候也是羁绊。

你看,你要是存钱的话,就能带着钱跑去。

你要是有土地,你有什么办法能把土地给带跑

沉默了半晌,周尚痛苦地说道:“可是如果失去土地的话,我周家就失去了立家的根本啊”

周瑜劝慰道:“叔父,至少我们能够保全周家再者说,吕郡守并不是薄情寡义之人,肯定不会亏待叔父您的。”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周尚仍然是一阵阵的肉疼。

当周尚愿意归顺的消息传递过来的时候,吕布不由大喜过望。

周尚愿意归顺,代表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宛陵城啊

要知道,周尚可是丹阳郡的郡守。

周尚一投降,差不多等于整个丹阳郡都纳入了他的手中

第三百四十六章:进驻宛陵城

周尚大开城门,将吕布等人迎接进了宛陵城。

从城门口到宛陵城城主府,一路上无数百姓走出家门,站在街道两旁正想目睹温候真容。

记得后世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胜负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东弟子多才俊啊

现场就有好多江东弟子,当然了,更有张飞、高顺、周仓、甘宁这种绝世名将

这些人,一个个相貌雄奇,身材魁梧,身上无不散发出凶悍凌厉的气息,让人看一眼就忍不住升起压迫感和畏惧感。

然而就在这些人中间,有一个骑着一匹雄峻的周身赤红色高头大马的青年,在这么多江东弟子、绝世名将中间,都显得如此的卓尔不群,如此的出类拔萃。

他的雄武神姿,令周围的才俊,无不臣服。

尽管在此之前,绝大多数的百姓从来都未见过温候真容,但是第一眼便认出,那个骑着赤兔马的伟岸青年,便是温候

“温候”

“温候”

“战神”

“战神”

一时间,无数百姓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这便是战神温候

听到周围百姓的欢呼,吕布放慢马速,向道路两旁的百姓频频挥手。

同时还大声说道:“乡亲们好”

什么

天神下凡一般的温候,居然在向我们这等草民问好

果然不愧是仁义满天下的温候啊,果然不愧是爱民如子的温候啊

“温候好”

看到百姓对吕布的爱戴,周尚脸色相当难看。

要知道,在此刻之前,他可是宛陵城的郡守啊。

然而几年时间,宛陵城的百姓何曾对他这般爱戴过

而温候,第一天入城,便能得到百姓的如此爱戴。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捏

当然了,这也和问候能够放得下架子有关。

像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出身的豪门子弟,无论如何都做不到像吕布这般平易近人的。

他们骨子里流淌着贵族血液,根本瞧不起这些升斗小民。

同时,周尚也在心里暗自庆幸。

幸好听从了侄子周瑜的建议,选择归顺温候。

否则的话,就看城内百姓对温候的爱戴程度,此战必输无疑

一路上走的很慢,一路上吕布都在和老百姓进行互动。

这一招,其实有些是吕布跟着刘备学的,更多的是来自后世的经验。

只有深入群众之中,才能让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戴你。

对于这一点,吕布其实是相当佩服刘备的。

在后世,对刘备的争议很大,有人说刘备是仁义君主,有人说刘备是假仁假义。

对于刘备是仁人君子这一说法,吕布嗤之以鼻。

纵观历朝历代的开国君王,哪一个不是杀伐果断哪一个不是心狠手辣

可曾见过一个仁人君子当上开过君王的

如果不算开国君王的话,历史上大概真的有那么一位君子帝王,那边是明朝的建文帝。

不过这位正人君子的建文帝,最终被他叔父朱棣夺取了江山,最终落得流亡天下的下场。

刘备是真的仁义吗

吕布认为,仁义只是刘备夺取江山的武器而已。

因为和曹操和孙权还有袁绍等人相比,刘备要家世没家世,要武功没武功,要文化没文化,那么他到底是凭借什么夺取天下的呢

第一是皇叔身份,第二是仁义,第三是他的识人之能。

吕布重点研究的,便是刘备的仁义。

这人仁义到什么程度呢

陶谦将徐州城托付给刘备,刘备再三谦让,直到陶谦死后,刘备才勉为其难地接受。

在荆州,刘表死后,刘备手下谋士都劝刘备夺取荆州,刘备断然拒绝。

在新野,刘备不忍放弃十万百姓,带着十万百姓一起逃亡。

但是最终结果呢

曹操追了上来,刘备丢下妻儿老小,只带着诸葛亮、张飞、赵云等逃跑了。

在事前,诸葛亮就劝过刘备,说带着十万百姓走不快,逃脱不了曹操的追兵。

但是刘备根本不听,执意要和百姓共存亡

是刘备不相信诸葛亮的判断吗

很显然不是

是刘备真的想拯救这十万百姓吗

可是这十万百姓的下场是什么

十万百姓跟随刘备逃亡,然后刘备将这些人的房屋全都给烧了。最终这些人又被曹操所截获,可以说已经一无所有,比不跟着刘备逃亡要糟糕很多。

刘备事先判断不出这些情况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刘备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因为刘备需要仁义的名声,他也正是凭借仁义之名,还有皇叔之名,在身边聚拢了大量的人才。

这也是后来诸葛亮再三劝刘备夺取益州,刘备不肯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