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3(1 / 2)

备和战甲。

就算是普通士兵的军装,都是双层布料,中间夹有丝麻等物,对弓箭兵器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至于神机营的轻骑兵的装备,更是军需处精心打造,既轻便,又有不俗的保护能力,造价极为高昂。

非但如此,就连马匹身上,都披挂有盔甲,一直覆盖到马腹之下。

之所以弄这么长的轻盔,主要还是为了遮盖住马镫。

高顺的陷阵营的重盔,更是花费了军需处无数的精力。

陷阵营的重盔,所采用的金属为合金钢。

在经过不断的实验之后,将合金钢的坚硬度还有柔韧度达到一个最佳比例,并且重量也大大缩减,而防护效果,比普通的重盔更加强悍。

这样一来,一套重盔的重量,缩减了十五斤到二十斤左右。

负重减轻,陷阵营士兵的持续战斗力将大大加强。

而最精密的武器装备,还是战神营。

在盔甲方面,有头盔,作战服,特战靴。

光是衣服就有不下于五套之多,丛林迷彩、沙漠迷彩、作训服、特战盔甲等等。

武器方面,有统一的制式弯刀,有带血槽的匕首,长弓,短弩。

每人还会配备一个百宝囊,里面盛可以用机括发射毒针的装置,还有毒药、化妆用品等物品。

经过三个多月的训练,三百战神营士兵,特种兵的作战能力,已经基本成型。

此时,北宫伯玉、边章、韩遂率领的叛军,挥军东进,逼近三辅之地。

三辅之地处于现今的、陕西关中地区。

三辅最初的含义是三个官员名称,指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后来又被引申为这三个官员管辖的地区。

而西汉的帝陵,就处在三辅之地。

北宫伯玉等人入侵三辅,令天下震惊,皇家的颜面大失。

其实说是北宫伯玉造反,还不如说是韩遂和边章造反。

当初原本是胡人北宫伯玉和羌族联合造反,为什么又要挟持边章和韩遂进来呢

原来羌族在汉朝的打压之下,势力大大缩减。

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附于当地的豪强。

而因为语言不通等问题,羌族还会受到当地人的欺压。

当生活过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就要铤而走险开始造反。

但是他们只不过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才开始造反的,但是造反是为了什么,下一步要干什么,他们根本就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

正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选择劫持边章和韩遂,就因为这两个人素有谋略,文武齐备。

第二百五十九章:朝廷动向

而边章和韩遂,曾经向何进进言,要铲除宦官,但是并没有被何进所接纳。

边章和韩遂对朝廷对宦官是有怨气的,被北宫伯玉劫持,两人半推半就就加入到了叛军之中。

在两人加入之后,叛军马上就提出了清除宦官的口号,进攻的路线进攻的思路更加的明确和清晰。

原本很难成气候的反叛,在两人的加入之下,声势变得浩大起来。

现在叛军已经入侵到三辅之地,大汉朝得颜面尽失。

如果不能尽快消灭掉叛军的话,大汉朝得威严将会进一步被削弱。

因此,为了剿灭叛军,朝廷派出皇甫嵩率军赶来,双方展开一场恶战。

皇甫嵩是东汉比较强悍的一员名将,在黄巾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被称为灭黄专家。

但是西北的这些羌胡,常年遭受战乱,不但骑术娴熟,更兼身经百战,战斗力极为彪悍。

和农民工组成的黄巾军,有着天壤之别。

几场硬仗下来,皇甫嵩并没有在叛军身上占到多少便宜。

而行军打仗,是个极为烧钱的活动。

十几万士兵的吃喝嚼用,再加上军饷,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十万大军日费千金。

经过黄巾之乱之后,朝廷原本就穷的叮当响,这么烧钱,现在朝廷更扛不住了。

而大西北本来就穷,这一打仗之后,地方上就没人种地了,就算是种了地,也难免要落到被抢的下场。

这样一来,西北的收入锐减,地方上不但交不上税,还要靠朝廷救济。

汉灵帝可是位财迷的天子,在吃喝玩乐上有着惊人的天赋,虽然整日不理朝政,但是只要是涉及到了财政,汉灵帝可是比谁都上心。

朝廷财政没钱,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汉灵帝的奢侈生活,这还如何得了

因此汉灵帝为了捞钱,就想出了一个捞钱的办法,那就是卖官敛财。

卖官的事儿,其实汉朝的皇帝也不是第一次做了。

汉武帝就这么干过,但是汉武帝聪明啊,他卖的就是个爵位,是虚衔。

汉灵帝比汉武帝有魄力多了,人家卖的可都是实打实的实权官职,刺史、太守等职都敢卖,现在更是连三公都能向外卖了

皇上这么大气,下面的臣子自然要给皇上面子。

曹操的爹就买了个太尉的官职,很多名士也不敢示弱。

比方说名士崔烈就是其中的代表,崔家是名门望族,书香门第,想做官还是很容易的。

但是想要做到三公的位置,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但是现在机会来了,皇上居然向外出售三公的位置

崔烈通过内部关系,找到汉灵帝的保姆,搞了一个内部价格,花了五百万钱买了个三公之一司徒的官职。

这个崔烈当了三公之一的司徒之后,急于表现自己。

崔烈看到汉灵帝为了北宫伯玉反叛的事情,整天愁眉苦脸,崔烈就想到一个绝妙的主意哄汉灵帝开心。

崔烈进言道:“陛下,西北苦寒之地,这一场战争十数万将领,每日的花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么下去,劳民伤残,财政也支撑不下去啊以臣之见,不如放弃凉州,退守关中。”

其实汉灵帝心里也这么想过,听到崔烈的话,正中汉灵帝下怀。

就在汉灵帝准备答应下来的时候,就听旁边有人说话了:“敢向皇上进此言,该杀你这司徒,不配与我等同朝为官。”

大家回头一看,说话的这人是议郎傅燮。

听到傅燮的话,汉灵帝就不太高兴。

人家崔烈说的很好啊,和朕想的一样,你这么说崔烈,不就是在笑话朕吗

汉灵帝就问傅燮为什么要这么说。

傅燮慷慨激昂地说道:“启禀陛下,凉州是要冲所在,乃兵家必争之地,是关中的屏障当年高祖还有光武帝,都在陇右用兵,为的就是切断匈奴和羌人之间的联系。”

“要想守住关中,必须要守住陇右凉州,没有凉州,关中就等于敞开了大门,就保不住了到时候羌胡人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啊陛下,请立斩司徒”

汉灵帝听傅燮言之有理,不得不打消了退出凉州的念头。

不过也没有依傅燮之言斩杀司徒。

既然皇甫嵩消灭不了叛军,朝廷就准备换人了。

这一次,朝廷任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执金吾袁滂做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