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这里便是甲坞了。”船厂总办吴毓麟指着东面四周围满工人和吊机的船坞说道,无数铆工叮当间,众人的目光都看向那艘快建好的标准战渣船,它的船体看来马上要完工了,以现在造船的速度,不需要多少日便可下水舾装,然后交付早已等待的商船船员使用因为每一艘商船都是相同的,所以对商船船员实行的是流水化培训,通过在训练船上的实习,他们并不要多久就能掌握一般的操船技术,然后数艘船编成一队由老手带领航行。
杨锐日渐沉默,若是以往他或许会多问几句,但现在全国各个船厂都在造船,那船坞就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了。“如果新船坞扩建完成,那一年可以造多少船”杨锐站在海神庙码头上,看了左右两边的船坞一眼。而后再看向前面的轮机车间,国有工厂全部推行品质管理。是以整个造船厂显得整洁有序,身着各色工作服的工人们走路都在小跑。
“回总理。现在一年可造船十万吨,待全部船坞扩建完成后,年产标准船可达二十万吨。”吴毓麟有些自豪的答道,“只是建设船坞耗时颇多,战后到现在只建了两万吨船坞,另外两万吨船坞要建好,最早要到今年年底。”
“工人呢,缺不缺”船坞建设并不太难,以现在的造船技术。费时费力的其实是铆接,占整艘船工时的三成,所以杨锐下一个问题就是工人。
“回总理,天津造船工人本来就多,学部工部联合办的那些技校很多都是教造船的,那些学生不但多,人也聪明听话。现在船厂一年能下水十万吨,还是靠他们得力。”吴毓麟细细说道。之前刚接管船厂的时候,他还担心人手不够。不想各地技校的学生源源不断的来,工人问题总算是解决了。他说罢又道:“总理,现在船厂工人的士气极高,不过大家也都知道这造船是因为欧洲洋人打战。他们就担心洋人不打战了,这造船厂”
吴毓麟说的担心是所有船厂工人的担心,不过这个问题前段时间已经在内阁会议上解决了。杨锐不想答话。旁边工部徐华封接口道:“上个月各部已经商议好了,欧洲停战后。所有技校学生先入预科学校读两到三年,之后再参加学部的高考。通过者入大学堂”
大学生金子一般,每年的毕业生还没有离校就被政府部委、国营民营公司给抢走了,船工要是能读了大学再毕业,那和当官没什么区别,吴毓麟听说有这么的好事,眼睛都直了,他道:“徐大人,这这,能有多少工人能进大学堂”
“现在大学堂每年招生两万,按计划每年扩招一万,八年后每年招生十万。大学扩招,可按照原有招生比例招生的高中却不能马上有那么多高中生毕业,也就是说,这三年每年扩招的一万名额基本都是给船工的,这么算的话,三年下来就有四万个大学堂名额。四五个人能有一个上大学堂,这已经不少了。”徐华封道。“再说造船厂不要这么多人,其他工厂也要人啊,这二十万技校生工部还嫌少呢。”
徐华封几句话就把吴毓麟日夜担忧的问题解决了,他之前为了安抚工人,只说朝廷一定会安排,心里却怕朝廷把钱挣走了,其他事情都不管了。他当下高兴道:“下官连夜就宣布此事,工人们终于是可以安心了”
“现在一艘商船下水要多久”看见杨锐和以前检查工厂一样,不看车间先看食堂和厕所,徐华封想笑又不好笑,于是开始问一些技术细节。
“回大人,船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造的特别快,日夜赶工三班倒,三个月能下水一艘。”吴毓麟道,他说罢见徐华封点头,再道:“要是焊接能用,那采用分段造船厂法,不需两个月就能下水一艘。”
“时间能省这么多”徐华封问道。
“是,大人。分段造船最少能省三成的工时,且不限地域、不看天气,更不占船坞,只是现在工人对此技术不熟,工程师也担心这种船不耐久,所以就先造了一艘两百吨的小船先试验试验,现在试验下来情况不是太好,海况恶劣时有些焊接部位发生断裂”吴毓麟摇着头,很为此遗憾,真要是能焊接造船,那大沽船厂的造船量最少能翻一倍。
“工部正在解决焊接问题,会有结果的。”徐华封道。焊接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这不单关系到焊接技术本身,还关系到船用钢板。以现在的研究看,沸腾钢是不适合以焊接加工的方式造船的,只有镇定钢才能成为好的焊接基材。技术部门已经开发出了与镇定钢相配合的焊接技术,但问题是镇定钢是生产合金钢的原料,其技术难度、生产成本、工时都很高,是不是真要用优质的镇定钢造船,这是一个值得仔细计算斟酌的大问题。未完待续。。
庚卷第八十三章避免
任何一家工厂、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人文和科学的结合,或者说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涉及到人和物。对物的管理,确切的说,把人当成物的现代管理学说始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其所提倡的动作分析、工作定额制、标准化作业,都是对物科学管理的发展成果,可以说,没有泰勒制就没有福特流水线;
而将人当做人的管理研究,是从比科学管理一书晚十三年的霍桑实验开始的,但是当时主持实验的梅奥教授一开始就歪了方向,以为增加照明能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结果一无所得,只当开始谈话实验后,这才发现只要每次谈话时能倾听工人发泄一两个小时,那么生产效率就有很大的提高。至此,管理中的人文因数才被简单勾勒并重视起来。
人文和科学在杨锐看来只是管理工作实质的理论性概括,在实际的工厂管理中,他认为还有两种管理是必须添加的:一是5s现场管理。管理中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没有这个好的环境那么其他的管理工作难以展开,而且最关键的是要将现场管理在工人心中养成习惯、形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