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怎么和日本谈。这可不是以前的航运联营了,这可是造船联营。日本最少要造三百万吨船以上。两国才能有一千万吨。这几个多亿的成本谁出利润和风险又怎么算这可是要把军火物资的利润填进去啊,要不然哪来那多多船坞、哪来那么多钢铁之前定每年造八十万吨计划的时候,说要造三四百万吨商船是看风使舵的,是哄哄人的,无限制潜艇战不开始,我们造到两百万吨的时候是要观望的,现在这个计划是全力以赴奔一千万吨去的,这比之前的风险高了数倍。
最后就是无限制潜艇战和水中探测器,前者如果没有。那造那么多商船可就白瞎;后者要是没有,那物资人员接济不上,说不定德国就真赢了。我们收来的英法纸币马上要变废纸。
干革命这么久了,很多时候做决定的不觉得怕,等事情过去了去想想背上可全是汗啊。这不是我胆小了,而是我们现在是执政党,四亿多口人全指望着我们。真要是错了,损失钱小事,后续一系列的计划都要重来。中国虽然落后。可还是有机会的迅速复兴的,但这机会小之又小,白驹过隙一般,稍纵即逝。这事情不得不谨慎啊。”
杨锐这番话说的是语重心长,想着在世界航运市场撬出大半块肉的杜亚泉、虞辉祖两人也沉思起来。造出那么多船,成为战时航运大哥确实是很诱人的想法。运费不涨都一年几十亿,战时再涨好几倍还了得这一千万吨商船两三年运营下来。说不定到最后真能挣个上百亿。中国要有这上百亿,加上买军火物资的那些钱。那还得了,这是要跑步进入资本主义啊。
想法是好,可现实吗一个半瘪三穷丝,半心半意的拉着一个海军二流强国合伙,趁着文明的一等人不注意,居然想着独霸战时世界航运这碗饭再有就是无限制潜艇战,还有破解无限制潜艇战的探测器,这两个东西能成吗特别是无限制潜艇战,德国人会铤而走险吗
会议开到这里就开不下去了。照实说,杨锐找不到阻止的理由,只是觉得风险太高。之前定下了两百万吨的警戒线,现在要实现一千万吨的商船拥有量,那就要砸好几个亿下去,可这只是成本价,一旦失败,那损失可不止这节个亿,按市面价格算这最少有十五个亿。这些钱若是没了,那中亚就只能放弃了。
不过要是成功了呢按照虞辉祖散会后给的简报分析,战时航运纯利润将不低于二十亿英镑注4,合一百亿美元,两百亿华元。因为给日本那三百万吨商船的钢料是成本价,甚至造船费中国都还要垫付一部分,所以两国分账的时候,中国最少要拿到六成利润,也就是能分到十二亿英镑,一百二十亿华元,这是财政收入的十五倍,国民生产总值的一点五倍。
如此巨大的数目,难怪杜亚泉和虞辉祖会死抓着不放。投入二十亿不到,却能赚回数倍于此的利润,这还没有包括以后将那些商船处理的费用,真要是这样,那投入将更低。
杨锐下班之后回到后宅,拿着这个报告一会喜一会忧,一会走一会站,一会自言自语一会了无声息,弄得老婆们以为他是不是病了。带着暖香的嫩手抚了抚他的额头,程莐问道:“没发热啊,你这到底是怎么了”
“我没怎么,”杨锐道:“就是有一个事情要下决心。赢了,那从今以后大富大贵、万事大吉;输了,那就”杨锐说不上来输了会怎么样,不就损失十多个亿吗。这买卖回报率几乎有百分之一千。以资本家的标准德行,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应该杀人放火了,现在有百分之一千,为何不赌一把未完待续。。
s:注1:世界文明史纲近代部分450
注2:申报丛书,11,美国战事计划经济,310
注3:1848193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第1卷487
注4:英国战争期间的航运业,赚得24亿英镑利润。战争的悲悯,尼尔弗格森niafergon著,205。
庚卷第七十章下去
松方正义是第二次来中国了,去年来是因为沪上的贸易站展览会,当时以他财政专家的眼光,他发现以中国政府的精心准备,欧州战争中国人将获取高额利润;为此,他回日本后立即说服了井上馨,开始刺激经济,振兴战时实业,以求和中国一样挣一笔大的,不想这边还在准备布局,杨氏又将其邀请到北京谈一笔更大的生意。
经过一天的会晤,他终于知道中国人想干什么了趁着欧州战争,中日两国联手把持世界航运业,这虽然是短期的,但战争的运费无比高昂,一旦垄断成功,那么利润将极其惊人。如此的利润势必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祸,所以中国需要日本。
松方正义明白这个道理,但伏见宫博恭王却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在驻华大使馆的会议室内,亲王看着不说话的诸人,不解的问道:“中国人为何不自己多造船,反而要拉着日本一起造”
亲王的问题松方正义正想回答,海军大臣斋藤实却先开口道:“这或许是杨氏拉拢日本的办法吧,要对抗露西亚必须日中两国齐心协力;还有就是日本有一只强大的海军,一旦发生什么意外,帝国海军就可以为商船队保驾护航。”
“嗖嘎。”伏见宫点头,他看向松方正义:“松方,这件事情能做好吗”
“这件事情应该能做好,我们已经是协约国的参战方,还是英国的盟友,如果由我们出面承接、经营货运。英国和佛国是不会反对的;米国人不希望自己参与到欧洲战事中,孤立情绪非常严重。他们是不会、也难以阻止我们的。”松方正义把自己想法说了出来,不他却有两位一些看法。他接着道:
“中日两国从现在开始全力投入造船业,只生产战时标准船,是可以在三年内造出近千万吨的远洋商船的,可我们不知道欧战战局会如何变化。中国人所说的无限制潜艇战是不是有那么威力,德国是不是会采用这种战术这些都是难以预料的。这件事受益很大,但是风险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