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曹植心中思虑着刘封到底会有何杀手锏之时,只见须发已然花白的曹操依旧是大步流星自后方走至主位之上,众人见此情形,皆是矮身下拜,一番大礼之下,这才又各自归了队列,毕恭毕敬的站在堂前,等待曹操出言。
“诸公想必已然是自各自相熟之人处得知了益州之事,既如此,便不费那般口舌了,益州,乃是天府之国,无论何人得之,皆可成就一番霸业,若是刘季玉这等无能之辈到了他处,又怎能苟活到今日其能在益州安度十余载,皆是因益州易守难攻之故,故今益州情形,诸公有何见教我等是该安坐于此,还是该有所行动”
众人问候后,皆是一副沉思不语之相,最终,目光皆是集中在了曹丕与曹植身上。
曹操此时已然是年过六旬,虽依旧是精气十足,但众人皆知,曹操的时代,已然是渐渐过去了,不久之后,这魏国之主,便在曹丕与曹植二人之中产生,初时众人皆是以为曹操虽喜爱曹植,但曹丕方才是与曹操年少之时最为相似之人,且曹丕此人颇能揣测人心,虽并不张扬,但暗中却也是以其独特的品格笼络了一干人等,司马家与曹真,便是曹丕的两个坚定拥护者。
而反观曹植,原本年少之时只是喜好吟诗作对,饮酒作乐,众人皆是并不认为其会对曹丕造成威胁,更兼曹植不到弱冠之年便已然在许昌沾花惹草无数,其中最为令众人熟知的,乃是其与曹丕之妻甄氏的一段姻缘。
但自从曹植跟随曹操出征赤壁后,他便好似是脱胎换骨一般,不但在华容之时主动献身将曹操换回,归来后更是频频为曹操出谋划策,一时间锋芒毕露,加之曹植确是十分聪慧之人,故而这一载之间虽是并未在与曹丕的暗中较量中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却也算得上是不落下风。不少原本已然决意倒向曹丕的官员,又皆是观望起来,魏国形势一时间十分错综复杂。
此种境况,曹操自然是心知肚明,但其却不但并不制止,反而乐得见到二子明争暗斗,在曹操心中,唯有真正心狠手辣且足智多谋之人,才能将其辛苦所创下的基业保持下去,并在未来一统这华夏之地。
见众人皆是看向自己,曹丕当下面色一正,出列言道:“依儿臣之见,我军应当抓住这千载难逢之机,挥军西进,先将汉中拿下,而后由这益州门户之地直取巴蜀,待得刘封与刘璋斗得两败俱伤之机,坐收渔翁之利若得益州,又何愁江东与荆州不破”
显然,在曹丕心中,此番确是大好机缘。
“子建以为子桓之言如何”曹操闻言后不知可否,只是看向曹植,饶有兴致的问道。
“植以为,刘封此人不可小觑,其既率军不远数千里取了成都,怕是对这后续之事也早有防备,故不如暂且看清形势,再做定夺。”
曹植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片哗然。
正文第247章风起云涌二
“子建莫不是前次在荆州为刘封所获,心中对其惧意已然挥之不去待我等看清了形势,那益州之地又岂能为父亲所获”
曹丕听闻曹植竟口出此言,自然是不能放过这挖苦曹植的大好机会,曹丕心中明了,曹操既然有此一问,那多半便是对益州已然有意,所问者,乃是如何取益州,曹植此时竟然出言建议其暂且观望一番,显然是与曹操心中所想背道而驰。
“植尚且年少,不如兄长这般雄才伟略,益州之事,植实在是无甚良策,还请父亲恕罪。既然兄长如此笃定,倒不如此番出征机会,便让给兄长,植在邺城静候佳音即可。”面对曹丕的诘问,曹植竟然少见的并未反驳,只是向曹丕微微一笑,而后转向曹操,拱手赔罪道。
此番言论,自然又是引得身后的众臣一阵议论之声,就连立在曹植身后的杨修也是频频对曹植以眼色示意,但曹植依旧是好似并未看到一般,将这番话说完后,便静静的站在堂前,不再出言。
对于曹植这番言论,曹操心中虽也是有所惊异,但却并未如同其他人一般,曹植聪慧,曹操心中自然知道,他又怎能不知曹植如此说来,不过是想要从这场可能发生的益州争夺战之中抽身出去,而曹植之所以如此做来,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他并不好看坐拥近百万雄兵的魏国能够在刘封与刘璋手中取得益州。
曹丕与曹植,一人主战,一人抽身,曹操心中对于此事也是顿时多了几分兴致,刘封的本事,曹操确是亲身经历过,在此之前,他最为艳羡之人乃是孙坚,只因其生出了孙权那般全才,而见识过刘封之才后,曹操只觉刘备能在乱世之中收得此子,方才算是万幸之事。
但在曹操心中,刘封虽是有些本事,但此时却还远远未到使得其有所顾忌的地步,益州此时生了战乱,曹操若不做一番尝试,反倒显得其有些畏首畏尾,于是,曹操看向二人,口中言道:“既然你二人各执一词,那便如此罢了,子桓率大军八万,将领随你挑选,即日发兵,先取汉中,再图益州,不知子桓可有信心”
曹丕万万没能想到,想来不愿让其单独掌兵的曹操竟然将这重兵交于其手中,当下喜出望外,向曹操拜道:“儿臣定当竭尽全力,将益州之地攻下,献与父亲”
“此话倒是不必说得如此满溢,尔等若能将汉中之地取来,纵使不能得益州,也算你大功一件,张鲁在汉中近日颇有些不臣之心,这一年余竟又将我等之仇敌马超引入汉中身居高位,想来对我等早有防备,子桓此去当不能鲁莽行之”
曹操将汉中形势略略向曹丕说了一番,而后便摆手使得众人散了开去,至于曹丕选何人为将,如何使用那八万大军,曹操并无兴致知之,他心中只是想要看看,曹丕比之张鲁如何,比之刘封又如何,若是刘封当真如曹丕所言那般,一时半刻也未能将益州拿下,那便说明曹植高估了刘封
若是换做数年之前,曹操遇此变故多半是要亲自出征,但自其年过六十以来,曹操日渐感到身体大不如前,他心中隐隐感觉自己会在这数年之间大限将至,于是不敢再屡屡亲征,而是想借此机会考验曹丕与曹植一番。
若是此番曹丕能战而胜之,那便是曹植所预估之事有误,若是曹丕损兵折将而回,那便是曹植深谋远虑,一次次这样的考校,会让曹操的心渐渐倾斜,直至其临终之前确定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