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内地扩散,这解决了汉民族比例有所降低的问题,同时沿海的产业也在进行调整。数十万舰船退出了大陆,浩浩荡荡前往马来,也就是南洋。一些工业。加工业,手工业也在退出。不愿意走的人也没有了来自美国和法国,英国荷兰的订单。武汉政府的产业政策决然不同。所有的产业几乎都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连对外出口的加工厂也不再追加产量。这让小洛克菲勒高兴的同时,也在担忧。因为他们正在失去与中国的联系。
失去联系的不仅只有中国这个国家。
德国,一个最重要的科学家失踪了。那就是海森堡。海森堡是在见玻尔的时候和玻尔一起失踪。随后就发现这两个科学家的家人也凭空消失了。
海森堡见玻尔本来是为了英国和德国的如何避免战争的问题。现在突然不见了。德国和英国都相互猜疑。
不过很快,匈牙利也发现著名的科学家莱奥西拉德夫妇以及来做客的詹姆斯恰德威克夫妇也不见了。
美国,重重保护下的原子弹计划主任奥本海默,以及一批科学家都失踪了。而这些科学家所有的研究资料也一并失踪。
而所有这些,几乎都与核研究有关。于此同时,德国威廉皇家化学研究所放射性研究室一连发表了多篇非常有分量的核研究的文章。所以英法和美国认为是德国劫持了这些科学家,因为德国虽然失去了海森堡,但是整体核研究的并没有受损。
这让英美法放弃了纷争,他们已经知道原子弹有多么可怕,如果德国抢先研制出来,就意味着战争的失败。
1939年12月1日,双方都损失惨重的苏联和日本在小镇马洽进行停火谈判,其中一种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负责调停的美国向苏联通报了核科学家失踪,以及德国核研究的进展情况。认为现在当前最大的威胁是德国。远东问题留到欧洲问题解决后再说。
美国还暗示,世界上最可怕的还有一个国家,就是傍边悄无声息的中国。中国的可怕是因为它完成了统一,神秘,可能拥有唯一能够发射卫星的能力。
苏军和日本长达两个多月的战争以各自后退二十五公里,划出非军事化区而结束。
日本虽然拿到了中西伯利亚的一半以及勒拿河流域的大部,但是战死,冻死和饿死,流失的人口高大一百多万人。是损失最惨重的一方。
而偏偏此时是冬季,想要恢复经济都很困难。
日本感到了美国并不可靠,强硬派认为正是美国在此时出卖了日本的利益,并且在日本获取了极大的利益。日本的国库几乎空了,而主要的去向就是美国。并且欠下了美国的巨额债务。
强硬派觉得美国除了在自己身上捞好处,并没有什么用处。开始主张废弃日美共同防御条约,恢复日本正常国家身份。不过裕仁天皇认为此时日本最需要的是在大国的庇护下修生养息。不宜再动干戈。
日本现在已经拥有了不弱于其他国家的领土,拥有丰富的资源,只要埋头苦干几年。日本将不惧怕任何国家。
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裕仁天皇决定,要与中国重新修复友好关系。因为日本夹在三个大国的中间,在没有实力之前,至少要稳定中美之间关系,才能保证不败。苏日关系只是暂时停战而已。日本的领土几乎全部是苏联过去的领土,所以这是一个不死不休的局面。
崇仁亲王再次来到了中国,同来的还有小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通报了关于核武器的情况。毛石山,伍豪,溥杰,蒋经国参加了会谈。
毛石山说中国历来保持中立,但是对于远东却是不能放弃的。溥杰拿出了在尼布楚条约的谈判记录,认为中国的疆域应该在勒拿河至北冰洋为界,是当年俄国抢占了中国的领土,中国是不会放弃自己的领土的。
毛石山说,那就用第二方案,即以外兴安岭的北支诺斯山脉直至亚洲大陆最东北的没入大海,也就是现在科雷马山脉和楚科奇山脉为界山。
很明显,中国不愿意有日美同盟的存在,要把日本和美国隔开。
谈判当然不会成功。洛克菲勒说要回国协商。但是崇仁却留了下来。
崇仁说日本离开了本岛,就已经不是日本了,希望中国能够归还日本四岛。
毛石山说:“那不可能,现在日本的领土全部是中国的领土,即便是停战,也是暂时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日本并入中国。就是现在,日本人也能够在中国大陆各地自由居住,并不影响什么。”
崇仁沉默不语。
第十九章远东冰灾
日本已经走上了绝路。
不过刘清还是给了崇仁一个希望,那就是只要脱离日美同盟,中国也许可以给日本一线生机。毕竟中国不同于其它国家,它是一个内敛的国家,只要不威胁到它的安全,很多时候,中国都是采取了忍让的态度。
中国现在提出来的疆界,至少第二条是可以谈的。当年尼布楚条约用的是最差的第三方案,也就是现在的疆域,中国人要一雪前耻,这肯定不现实。
几千万日本人在苦寒之地,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而单靠美国,那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日本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当然,现在的战略最好是采取模糊政策,美国一定不会放弃已经得到的利益,鹬蚌相争,日本能不能当这个渔翁,要看日本政府的智慧。
崇仁带来的智囊团一想,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所以带着这一方案回去了。崇仁却不肯,他说日本摇摆在中美之间,裕仁只会拿他当棋子用来用去,他不想过这种生活,宁愿像刘清一样过平凡的日子。
1940年,远东的气候格外寒冷,日本冰封万里,连渤海和黄海全部冻上了。整个北海全部冻成了一片。鄂霍次克海的冰封越过了千岛群岛。这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冰灾。
战争在天灾面前微不足道。连苏联这个时候也顾不得那么多,在远东寻求中国和日本的合作,当然主要是中国的合作。
中国允许苏联和日本用矿产品来换取粮食和保暖衣物,帐篷的产品。为此,日本已经顾不上什么军事威胁,抢通了腾达到阿尔丹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