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就要召开,不过因为原本只是新民大学的体育协会变成了湖北省的体育协会,因为中华大学、新组建不久的武昌高等师范学院都派员参加,由教育部指派,刚刚挤走原湖北省教育厅厅长时象晋的熊崇煦急于有所作为,所以请蔡元培这个元老担任湖北体育协会的会长。反正他又不用出什么,白得名声何乐而不为。
只是蔡元培不肯到武汉,坚持要办就在沙洋县办。所以体育协会一拖再拖,最后才在9月在沙洋成立。
所以第一次新民大学秋季运动会,就变成了湖北省秋季学生运动会。主要是三所大学和荆州、荆门、襄阳公学派了学生参加。
田径是主要的赛事。在北广湖的游泳,因为有女子参加,所以只是新民大学内部比赛,没有对外公开。自行车赛和赛马列为了表演赛。
最有争议的是原本有的武术比赛被蔡元培取消了,只让新民小学的孩子们表演了一套体操。
这和教育部要把武术作为学校课程的决议不符。熊崇煦还是有些意见。
新民大学教育设施的完善和齐备,校园的美丽以及先进的公共交通设施,让熊崇煦和中华大学与示范学院的两位校长羡慕不已。
不过听了蔡元培的介绍,众人也只能咋舌。
哪所学校拥有如此广袤的面积,里面工厂,农场,林场都有好几所,拥有两条商业街,二十多个研究所。现在沙洋还有好几个分校,未来可能连造纸厂和新民书局也会并入新民大学。可以说沙洋管辖的六个县全部都围绕着新民大学在运转。新民大学的地盘已经除了潜江以外的任何一个县都要大。
这样的条件除了张春,大概没有其它人肯这么干。据说张春手中已经没有可以自己动用的财产了。张春对于学校投入之大,对于学生们的舍得从比赛成绩上就能看得出来。几乎所有项目的前几名都是新民大学辖区的孩子。
这里的每个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很好的锻炼。
即便是几个学校派来的都是仕绅家族子弟中挑选出来的优秀生,但是和这些孩子比,完全不是一个等级。就是陪太子读书而已。
所有获奖者中,林徽因算是一个异类,她才来新民不久,林长民对这个女儿算是花了全部的心力,让她除了良好的性格以外,还有一个好的身体。她得了自行车赛的季军,高兴得小姑娘拿着奖牌到处炫耀。
张春总算知道了这位小姑娘为什么后来有那么大的名声,除了美丽和才气以外,大概就是她这种开朗,大方,完全没有传统束缚的性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不是新民大学的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国际化的观念,恐怕林徽因就是最具国际化观念的一个女性。
只是小姑娘这么好的底子,想不到到最后还是在乱世中熬干了生命力。
但愿她的命运能够有所改变吧。自从黄兴和蔡锷去世后,张春对于自己对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并没有多少信心。未完待续。。
第二十四章社研所
胡适来拜访过张春几次,不过他还是有几分架子,他一直以为张春两口子只有十岁,逢人就说两个人是少年天才。多了几次,梁启超也不纠正他。
文艺学院主要是文学和美术,音乐学院之所以分开,是因为梁思顺和郭华组成了“女人帮”,郭华需要一个宣传队,而不是搞什么纯音乐,所以她们实际上也弄民歌、地方戏剧、舞蹈、小品下乡表演。蔡元培不太管她们,张春也只能顺着。郭华开始谈恋爱,不过一个一个地换,弄得很多男同学都绕着她走。有胆子追她的人真不多,她还换,已经二十五岁的她真的成了老姑娘了。
胡适对于音乐学院的做法非常不满意,因为他认为音乐就是音乐,不要与政治挂上钩。
胡适爱好广泛,但是说实话,没有一个精的。胡适学的农学,拿的是文学学士,懂得一点哲学和史学。如果说博学是不错的。让他当文艺学院的院长挺合适,只是书生气太浓。
新民学院的学生都喜欢下乡做实际工作,不管是文学,还是绘画,他们的作品都带有“泥土”气息,政治宣传的成分总是很浓。比如蔡威廉的画都是人们在劳动第一线的情景。这是胡适不喜欢的,他认为读书人应该做读书人的事情。年轻人就是应该体育娱乐交朋友,社会责任是成年人的事。
张春笑笑不说话。他感觉到了胡适的不适应,很可能会道不同不相为谋。
问题是,胡适对于平级之间也许还有那么一种“直爽”。但是面对张春、蔡元培、梁启超这些实权人物时,就都是有话留三分。
张春在文艺学院讲课时强调文艺必须服务于社会。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不能搞什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东西。可以综合提炼。但是不能不真实。文艺要强调社会的基本道德,不同于旧社会的封建思想,但是新思想必须从生活实践中淬炼,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中国人要熟读中国的历史,对于历史上形成的思想除了批判,还要有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西方的思想也是一样,这样才能形成中国的新文化。
这片演讲登载在新民报上,看得出来胡适非常反感。但是他就是不说。
这让周树人和陈庆同非常瞧不起。
张春不是听不见意见的人。周树人看不惯,有意见都是直接说。陈庆同接受能力超强,他会想办法搞清楚张春的说法的正确性,然后再毫不留情地修正。很多时候连招呼都不打,张春找来了,也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过从目前看,陈庆同的这种查缺补漏的工作非常有必要,只要他坚持派人到一线去调查研究,一般不会犯太大的错误。
胡适却闷在肚子里。他呆在一个自我的空间里不愿意出来,除非他自己想通。
张春不容许文艺学院的学生搞脱离群众的那一套。胡适的个性决定了他接受会很慢。如果不是蔡元培坚持,张春完全有可能让他读两年大学,跟着学生下乡做工作。
胡适对于文学院在新民大学中的地位偏下也不满意。因为历史原因,尽管张春竭力改善,但是学生们还是偏向理科一些。“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八个字的校训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