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7(1 / 2)

农业中华 郁榕 5584 字 2019-04-27

解决来复枪的缺陷,所以对巡警队和护卫队换装新汉阳式步枪也没有多少奇怪。

六月,由于王家集决口,沙洋水灾。

实际上整个云龙河与汉水流域都发生了水灾,就算是王家集决了口,云龙镇和拖船埠也难免受到影响。只是穷人们几乎都被张家吸走了,留下的富人一时半会还能坚持。沙洋据说除了住在高地的一个家族没有受灾以外,大部分颗粒无收。富商们都开始囤积粮食,粮价高涨。

张家也在囤积粮食,但是张家的粮食很少流出来也是真的,他们不仅是一日三餐,还收留了很多灾民。粮食紧张在所难免。老百姓对张家宽容得没话说。

到了七月,富商们开始出货,正是粮价最高的时候。

沙洋那个地主也是高价出货,这就太引人注目了,一时民怨四起。刘英借机让人劫了这个地主的粮食船,把粮食送给了灾民。八月初,天门知县荣俊终于挡不住朝廷的催促,要把税银解压到襄阳府,刘英再次下手劫了。两件大事让四周的知县们心惊胆战。

张晋福开始派新军进入河道维持水路安全,并剿灭湖匪。但是刘英学张春的办法,收湖匪为老百姓,张晋福看到的都是老百姓,所以只好不了了之。但是也因此,张晋福察觉到了似乎有些不对,拖船埠的防御再加强了。但是对于张晋福来说,危险的不是策略上的失误,而是自己的军队实际上不在他的掌握之中。

也就在此时,刘英认为已经有了足够的起义准备,所以盼望已久的黄兴终于成行。

刚刚起义失败,断了两根手指的黄兴秘密到了刘家榨,清子在第一时间就告诉了张春这个消息。刘英刘铁他们经过了几次后,并不担心张春会泄密,失望的是张春不肯参加起义。

刘英已经不止一次向黄兴介绍张春,而且陆续向张春约稿,让张春写农村问题的文章。

张春也把农村问题里的部分章节精简,消毒,交给大江报和民立报发表。但那个大江报的大嘴巴主编詹大悲居然公然宣传大乱大治,八月初就被封了。不过民立报还是时有张春的文章出来。因为都是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出现,里面虽然少有观点,但详尽数字已经表明了张春的态度。一时之间,张春也有一个“调查家”的称号。

张春的研究大部分同盟会会员都认可,特别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前三项没有人反对,但是对于“平均地权”却争议颇大,只要是可行性的疑问。由于张春的研究,争议的双方都会拿其中的数据驳斥对方。一种认为不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就不足以完成中国彻底的革命。一种认为,中国的土地已经高度集中在地主阶层,地主阶层也是受教育程度最高,财力雄厚的阶层,平均地权会造成人民内部矛盾激化,不利于推翻满清政权,当前的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不是平均地权。宋教仁也认为当前应该是先进行宪政改革,其它的事情以后再说。所以乐于利用争论打击孙中山的威信。

刘英坚持认为这个新军的将领是可以争取的,宋教仁也认为可以试试看,所以黄兴决定见一见张春。

清子找到张春时,张春刚从仙女回来,和一帮水稻所的学生在罗汉岭村查看新稻种的种植效果。

张春的这种习惯曾经让刘英的几个手下认为与其患得患失,还不如解决掉张春和顾明后接手这股极具威胁的势力。只不过在派出去的一个暗杀高手还没靠近张春就受到了攻击,重伤而退后。再也没有人说张春好暗杀了。

普通老百姓,很容易接近张春。特别是清子常常和张春一起到乡下,她认为面对对谁都很和善的张春,起杀意的心很难生起来。张春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似乎了如指掌,总是都能照顾到。他会敏锐地从人群中找很紧张的人,并拍拍他的肩膀说:“别紧张,见到我有什么好紧张的,就当在家里一样。”

这会使你一下子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除了张春,丽质也有这种特点,只是丽质不是和颜悦色,而是平静的省视,对于一个杀手来说,这是极端恐怖的行为。

这也是为什么在老百姓中,很多人对张春就想对自己人,但是对丽质却非常尊重的原因。

清子不知道的是,张春能够利用或者主动控制空气中的微量成分,使周边很大范围的空气具有镇静和舒缓情绪的效果。在紧急情况下,丽质能够通过改变空气中微量成分的分布,形成人视觉上的差异,导致你的攻击偏离真实目标。这种细微的调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只是两个人都掩饰得很好,让人难以察觉而已。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句话才是真理。

张春也习惯在自己能够掌控的环境下做事情,或者会见客人。新苑也好,田间地头也好,都是如此。

“克强先生能见我,倒是不胜荣幸。”

张春笑着答应了。

第五十二章初见黄兴

刘英是以咨议员的正式身份下了拜帖,才带着刘铁夫妇、孙镜、李明毅和黄兴一起乘船到了云龙镇,倒是光明正大。让张春不得不在云龙镇衙门与黄兴会面。

云龙镇,镇东和镇西有了明显的区别。

镇西自新民小学堂开始,除了衙门一侧自治董事会以外,张春已经完全接收了吴家的地盘。

以前吴家的老房子,只保留了家主居住的三重大院和吴家的祠堂。再就是纺织厂和云龙镇自治董事会。

院子改成了巡警队,纺织厂紧靠着巡警队。祠堂正在改建幼儿园,就过去就是卫生所,卫生所下面就是已经像公园一样的垃圾处理厂了。

镇东的商户大多搬到了李家的市场,李明毅在市场里设了一个情报据点,刘英的全盛美商行是接收了以前张凤兰的商行,紧靠着衙门和码头。自码头向西,也只剩下衙门和全盛美商行。

严格来说,码头向东,除了杨家,基本上都是刘英和李明毅的地头了。

和熙熙攘攘的码头、市场相比,镇西十分幽静。这里的街道因为拆除了大部分建筑,修得非常开阔。宽阔的街道中间被还没有种植花木的花坛隔开,分成了左右两部分。一直到垃圾处理场。街道才缩小成一条,直接通往处理厂的大门。

云龙镇自治董事会设在衙门傍边的商行,虽然百民巷控制了董事会,但是董事会除了工商联合会,就没有再有什么进展,而且百民巷的家族把资金全部投向了纺织厂,董事会只是租借了搬到云龙市场的商行的空房子,没有什么实际动作。张春这个名义上的总董对董事会事物并不热心,而是交给了同样不重视的顾明。

工商联合会的郑普对张春防备很重,所以办公地实际上是在纺织厂里。

张家的不同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因为不管是卫生院、巡警队还是正在建设的幼儿园,原有的树木都保留了下来,并对非常重视绿化。到处都是绿茵茵的。而且都没有院墙,是完全开放。

巡警队的常规队列训练就在巡警队的广场上,加强训练和射击训练都在紫林的军营里。

不过这三十多个巡警队的训练还是吸引了黄兴的目光。因为他们的皮肤晒得黝黑,整齐地保持着正步抬腿的动作。一个穿着新军服装的教官正在纠正他们抬腿和摆手的动作,看架势是要把这三队人的动作弄得整齐划一。

这些小伙子在雨季也晒得黝黑,脸上都脱皮了,但是每个人都非常认真,没有怨言或者退缩。

“他们一直这么训练”黄兴问李明毅。

“是啊,每天上午就是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