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2 / 2)

农业中华 郁榕 5623 字 2019-04-27

这期间,张天带着侦察排剿灭了数股进犯的土匪。最大的一只是云岭上下来的,有两百人。

但是这两百人连林子都没走出来,连敌人在哪里都没发现,就损失了半数,最后想退都退不回去,因为侦察排的战士紧贴着他们。厉害一点的,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就倒在了狙击手的枪下。一般人根本不是已经熟悉丛林战的守备队战士的对手。

这两百人被全歼之后,罗汉岭平静了下来。

罗汉岭的人越聚越多,顾明不得不分成三个村子,每个村子七八百人。相距五里,呈品字形,一边能够相互支援。

当人数达到三千人的时候,张春储备的粮食怕也撑不过几个月。罗汉岭不得不定量供应,好在人流终于停止了。

整个山谷可以开垦的土地每户限定二十亩,先开垦水田。旱地另外再说。先开垦出来的,用农学院送过来的稻种育秧,尽量能够赶上早稻种植季节。

四月,沿着山谷长长的二十公里的低洼处,全部开垦出来了,并且开始插秧。不过大部分都是女人和孩子在照顾田地。少年们除了执行警戒任务,还负责打猎,保证粮食短缺期间的营养。张家岭的民兵的七十杆汉阳造全部调集到了这三个村子。十七八岁的少年既是民兵,同时也是狩猎队,因为有学生兵带着,所以还在识字扫盲。

剩下的成年男子开辟连接村庄的道路,修建公共设施。修建住房。住房不是分散,而是集中在一起。方便建造防御设施。

张霖越和顾明每天忙得脚不点地。

五月,总算安定下来。

罗汉岭沿着古道形成了一条街,它直接扼守着雁门口。所以直接向陈中孚申请成立雁门口镇。

罗汉岭以东就叫罗汉岭村,离罗汉岭五里。罗汉岭以西因为靠近云岭,所以也叫做云岭村。

农学院供应村民们开垦期间的口粮,一直到早稻收获口粮。租子收三成,剩下的归自己。十户选一个里长,保长和镇长由张家派员。民兵归保长和镇长管理。里长和保长要签联防联保的保状,受到敌人攻击时,保长甲长有责任阻止反击。

所有十八岁以下的男女都要接受军训。张霖越被任命为雁门口镇镇长。石女村已经撤消了,那里的民兵和村民整体搬迁到雁门口镇。以强化雁门口的治安状况。

所有七岁的适龄儿童,不管男女都要到雁门口镇蒙学堂上学。待遇与云龙镇新学堂相同。

就在很多人认为张春会打通云岭的时候。张春停了下来。

知县陈中孚大为光火。但是张春认为除非县里能够拿出足够的粮食给这些山民,否则,只能先恢复民生再说,不然这些山民只能再次回到山里当土匪。陈中孚拿不出粮食,只好作罢。

六月,夏收到了,粮食危机也随之解除。

雁门口新学堂开始建设。

蒋新华带着张雅、郭一峰到达雁门口镇给四百多个孩子们上课。张雅是云龙镇新学堂的老师,郭一峰是新调过来的,都是农学堂的学生。张雅十六岁,郭一峰只有十四岁。所以由蒋新华带过来。

蒋新华已经被任命为雁门口蒙学堂的校长。

如此众多的孩子,张春不得不对外招收教师。一直分管财务,低调做人的吴颖不得不前往汉口。在天津的吴思诚已经几次催吴颖北上与父母相聚,毕竟吴颖是长女。但是吴颖一直拖着。这次恐怕是吴颖最后一次为张家做事了。她要为蒙学堂找足够的教师。

第二十八章灵气与稻种

吴颖去汉口时,是袁定国送过去了。这次吴颖没有拒绝,只是依然不冷不热。

当然袁定国也是领了差事去的。新民商行要在汉口开办一个分行,方便接洽业务。张春知道袁定国的心思,袁定国与吴颖纠缠了几年,一直没有什么机会。

两个人基本没有可能,除了性格不合,吴颖知道自己只是过来帮小舅舅一把,最终还是要回到父母身边,毕竟父母在异乡举目无亲,过得也很艰难。所以一直对袁定国保持着距离。

牛头山到绿源山,经过两次搬迁,河南村,后李村和石女村都搬走了。这里的林业站也逐渐合并,成立了林业研究所,位置选在后李村,因为那里紧靠着紫林到南张街的道路,交通较为方便。

这里种植着近三十多种经过纯化的水稻,从籼稻和粳稻,到糯稻,从水生稻到陆生稻谷,还有几种说不清楚的野生稻。这些大半都是从本地的稻田中分离出来的,真不知道以前怎么就混杂了如此多的稻种。

雁门口与云龙很近,但是一个是山地,一个是平原,区别很大。

雁门口山高林密,张春又不想因为农业而破坏林业,所以在那里的稻谷必须具备耐弱光,短日照的特性。所以应该以粳米和糯米为主。当然好处也是有的,雁门口季节变换要比平原要和缓,水稻种植时间也要长。后世那里甚至可以种植三季水稻。

农业所是在稻种纯化后才开始研究这些稻种习性的,时间太短了。何种稻种适合何种环境,学生们虽然有了大体反而分类,但是具体特性还处在摸索阶段。

而以前的雁门口是不种植水稻的,多半都是玉米和红薯、土豆之类。水稻田间管理比较复杂,山民们朝不保夕的情况下,无暇管理甚至等不到收获。

张春从雁门口回来,就和学生们泡在水稻地里。总算选定雁门口水稻种植方案。

新苑,张燕她们已经撒出去了,目的就是搜索山林里躲藏的残匪,并向云岭渗透。所以新苑只剩下了梅氏和春丫两个人。

春丫在梅氏的协助下,准备训练新弟子。这次梅氏提出了根骨论,也就是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修炼。至少身体柔韧性、协调性,感官敏感性要好。至于性格,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所以两个人开始在蒙学堂挑选合格的幼童。但是一千多孩子,才挑了两个。一个四岁,一个七岁。

两个孩子张春只见了一面,就被春丫带走了,直接进行野外生存训练。连张春也觉得这样对于孩子过于残忍。

但是梅氏说不是这样训练出来的弟子,最后不会有什么出息。

柳慧小时候就是这么训练出来的,不过因为视力问题,没能坚持完。现在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向练气士靠拢。

梅氏其实挺瞧不起练气士的,认为没有强悍的身体作为基础,再强大的精神力和感官敏感性,最后都无法支撑下去。所以梅氏一直要求柳慧坚持一种体术,这是一种对身体做极限拉伸,在训练柔韧性的同时兼顾爆发力的体术,已经超出了拳法的范畴。

张春和丽质也在柳慧的带动下修炼这套体术。

这套体术也只有练气士能够坚持下来,因为良好的精神控制力和对身体了如指掌,使练气士们总是能够在最短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