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笑道:“废话,人近亲都不要成亲。”
张秋月就看着张春和丽质。
见丽质正瞪着他。张春连忙赔笑道:“我们不一样,她们家的老祖宗是江苏搬来的,我们家是江西搬过来的,虽然都姓张,隔老远了。两家如果不是我们两个,还是对头呢。再说丽质她娘那是杨家的优良基因。优良基因。”
丽质横了他一眼,因为有张秋月在,不理他了。
张秋月毫不顾忌女孩子的形象,笑得弯了腰。
张春苦笑道:“所以我让你把每种水稻都种一点,不要丢了稻种。产量低的水稻也有好的,比如我知道有一种稻子味道就非常不错。现在你们用的稻种,产量是高,但是味道可比不上。”
张秋月收了笑容,拍了拍胸口顺了一口气,正经地问:“可是为什么我用小稻种和现在的稻种杂交后,没有多少效果”
张春叹了口气:“哪有那么容易啊,现在的稻种是因为开始是挑选出来的,经过了多少年的优胜劣汰都说不清楚了。你们只是把它们选出来,然后保持它们没有退化而已。一个新稻种没有几年,你弄不出来的。不过实验不能停,这是靠积累才能奏效的。”
杂交水稻遗传优势的理论是不错,但是现在还没有那个时间和那个条件,所以现有种植稻种的选育与纯化,加上水肥管理是快速增加产量最好的办法,只有到了极限值的时候,杂交水稻才会被正式提上日程。
张秋月说笑了一会儿就加快步伐走掉了。
因为丽质不自觉地露出一丝醋意。
张春和丽质因为发育慢,平时看不出来,但是同龄甚至比他们年纪小的孩子,因为有了足够的营养,身形已经颇为可观。张春和丽质不同,他们的身体对于营养极为挑剔,大部分不需要的杂质都会很快被排斥出体外,而不是如其他人一样留在体内循环。所以总体来说,就算两个人已经单独开伙,吃东西也颇为讲究,但是总体来说营养是不够的。
这也是两个人发育慢的原因。
张春毕竟大几岁,还没什么,丽质却还是萝莉的模样,而和张春同岁的张秋月却已经接近大姑娘了。
张秋月确实长的不错,张春对这个比其他孩子聪明的学生也颇为照顾。丽质年纪小,但从小就把张春当成了唯一的依靠,说不吃醋,或者不在意,那才是假的。加上她还没有学会隐藏自己的情绪,所以不满都写在脸上了,连张春一直和她手牵着手也没能让她的脸色好点。
张秋月提前走了,张春也没有阻拦。而是笑眯眯地看着丽质。
丽质其实在张春的熏陶下,已经完全不想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张春平时也不把她当成孩子看待,因为她可能是除了张春自己以外,心思最重,知识最丰富,最广博的一个。但是孩子总归是孩子,平时还好,但是涉及到张春,丽质就不容易克制自己了。
“吃醋了”张春说得很直接。
丽质不看张春,但是手却牵得紧紧的:“为什么我总是长不大呢”
张春笑:“因为你只有十一岁呀,那么快长大干什么。你不看看,我也没长大呢。”
丽质想了想就笑了。
丽质皮肤白腻,几乎少有杂质,笑容非常纯净,这是张春最喜欢的地方。她不是看不清楚,想不明白,张春差不多一天到晚和她泡在一起讲“道理”,纯粹是用海量的知识进行疲劳轰炸,时间一长,不懂也懂了。何况进入练气期后,对于世界的感知力已经与其他孩子不可同日而语,这是她早熟的原因。她只是不想在张春面前控制情绪而已。
“我会比她们老得慢,她们将来肯定比不过我。”丽质颇为得意。
张春笑道:“她们现在也比不过你。”
第三十二章平衡
张家岭蒙学堂,已经由顾明到县太爷那里去申报,顾明和王自力都有着监生的出身,辛宝久对张春这几年给孩子们启蒙的事情颇为欣赏,向县令极力推荐。所以很快就有了批文和印章,还让张春捐了一个秀才的功名。不过,已经有传言朝廷要废掉科举,只差正式发文了。实际上,随着张之洞推行新学,科举考试已经好几年没有进行。张春捐个秀才,完全是给辛宝久和县令李文贵一个面子。
云龙镇一带一直都不太平,不过李文贵还是决定学校改建好以后,前来主持开学仪式。也许是不愿意让张家独享荣誉,李家也在筹办新学,只不过找不到顾明和王自力这样的大才而已。
蒙学堂的城墙外,养殖场搬到了前李村去了。养殖场以前都是学生们义务照顾,现在前李村安排专人管理,还能在水渠两旁的草地上放牧,比窝在张家堡要好多了。
为了保密的原因,护卫队搬出了蒙学堂,原来的养殖场,改成了三排营房。自卫队已经有了五十人,只是春丫带了那十个女孩已经神龙见首不见尾了,不过这里只是日常训练和学习的地方,战术训练已经改到了绿源山。
营房内,一个规模不小的沼气池正在建设。不过不是寻常用来电灯和做饭,而是用来发电和制作农家肥。精工所正在根据张春提出的理论以及一部分草图日夜攻关,沼气电站将是精工所最大的试验场。因为有一些设备已经和军工有了关系,所以这里被护卫队守卫着。守卫精工所也成了护卫队的日常任务之一。
精工所已经在竹皮下村建成了一个制造车间,里面的机具已经自我更新两次了。利用旧的机具制造精密度更高的新机具,这成为了几位技工的主要工作,这是精密度精益求精的过程。而压榨、纺织以及发电设备的研究和制造反而交给了学生们。
竹皮下村因为在几个小矮丘中间,林木这几年恢复很快,毕竟气候适宜,雨水充沛,次生林的生长飞快。三年已经足够遮天蔽日了。
制造车间的厂房的墙壁和窗户都是双层的,并花了高价在汉口购买了玻璃。加上粉刷了具有隔音效果的涂层。加上森林对噪声的削弱作用,不走近竹皮下村,常人几乎没有什么感觉。
当然,张春和丽质除外。两个人的感官变得越来越敏感,所以才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进。
为了避免干扰,张春已经让人在牛头山的最高峰上修建一个院子,两个人包括春丫她们都会搬过去。牛头山因为投入保护得早,植被和物种的繁育已经颇具规模。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好。而且这里大多数都是土山,没有什么矿产。环境会得到长时间的保持。
在张春的印象中,石女山是有小型的煤矿和铜铁矿的。后世就有人在那里偷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