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47(2 / 2)

恶明 特别白 6700 字 2019-04-22

不过第二任的税监搜刮起来,根本不讲什么情面,直接就是放出话去,每家先交个一千两银子的落地钱,其余款项再行商议。

现在的京师宦官离开京城的时候,已经是没有干出些模样来,不让其他人小看的心思了,各个出京的时候,都是花了大笔的银子才捐来的这个税监,不尽快捞回本钱,继续赚些钱财,实在是不甘心。

有些大商户虽然是肉疼,可还是凑齐了这一千两交给了税监,可是一些规模中等,或者是小商户,目前的本钱才多少,那里凑得齐这笔钱。

到了交钱的期限,马税监丝毫不手软,他带来的人大概是有四五百人,很多是从前锦衣卫和东厂的外围人员,这些人没有什么真实本事,都是在搜刮钱财,压榨百姓的高手,拿着没有交钱的清单,直接就是去上门抓人抄家,理由很是简单,抗税不交。

这么一搞,济宁城内顿时是有些混乱的迹象,自从青州府一名知县因为上折子怒骂税监祸害百姓,却被削去官职,流放三陕之后,其他人对于税监的作为都是不敢出声反对了,而且还有些准备借着这个机会发财的人趁机为虎作伥,一起祸害百姓,好在里面捞些好处。

这清单上交不起那落地钱的人,差不多有二三百人,都是大小的商户和工场主,这么多人都是被抄家没收财产,顿时是整个济宁城轰动了,人人噤若寒蝉,只能是暗地里面咬牙切齿的看着。

被抄家的那些人家,辛辛苦苦几年,又赶上了好时机,由从前的平民或者小康,迅速的有了些家产,以为好日子还在将来,却没有想到,突然之间,这一切灰飞烟灭,一切都变成了泡影。

有的人心中不情愿,去和税监的手下争执,当即就是被一顿好打,有的直接就是带上了枷锁送到衙门的大狱里面去,也有的不交又不敢,可是交钱却不甘心,想不开,自己上吊跳河的。

没有什么饥荒,可是这一天的济宁城却好像是人间地狱一般,妇孺老弱的哭号,官差的怒骂,都是交织在一起,一百多年传递下来的繁华,一天之内就全然黯淡了下去,不过,马税监却是大发了一笔财。

抄家破门,抄没财产,这里面的猫腻太大了,这济宁城靠着码头上的抽税和盐税,只要是稍微加大些手段,就能完成自己的税额,那么剩下的钱,就都是自己腰包的,这天的收获实在是太多,就算是扣掉那些帮凶的吞没的,这笔钱还是让他笑的眼睛都眯上了。

破家的这些人都是济宁城中的商户,这些人的产业里面都是雇佣着人手,多的一百多人,少的十几名,他们一倒,这些人突然就是没有了生活的依靠,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是好,有些本来就是济宁城的人倒还是罢了,家中有住处,也能支撑几天,可那些背井离乡来到府县之中做工的人,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让他们回去那是万万不能,乡间的情形他们自然是无比的清楚,已经是没有平民百姓的立锥之地,全是棉绅豪强控制的大庄园,在乡间无非是两种出路,一种是当棉绅豪强的家丁,一种是当作奴工,可是话说回来,要是能当家丁,谁还会来府城做工,要是当奴工,那可就是连畜生都不如了。

可是在城里,从前是各个买卖里面都是紧缺人手,现在中小的商户第一轮的搜刮已经是伤了元气,来了这个第二任的税监,可直接就是把许多家压的破产破家,就算是那些大户,也都是觉得风色不对,纷纷的收缩生意规模,那有人还有闲心收容工人。

几年来,在济宁城宣布了教化之法,严禁流民的条例之后,第一次在街上出现了大批无工可作的人,马税监一方面把收集的钱财分出一部分当作税款缴纳到京城去,一边眉开眼笑的清点自己暴增的财产。

济宁城开始流传一个顺口溜,说什么“苛政如虎,虎不如马”,这马税监已经比老虎还吓人了

正文第五百四十五章破家众怒

字数:3192

家破门这种涸泽而渔的搜刮方法,也就是第一轮的钱些,接下来却是后继乏力,马税监的高兴了几天之后,马上就发现,收上来的税赋少了许多,准确的说,进自己腰包的钱少了不少。

来这地方就是为了捞钱,马税监立刻开始琢磨其他的法子,现在中小商户都已经是被搜刮过一次了,基本上想要再收钱上来很不可能,因为那些商户大多都已经是不存在了。

可是剩下的那些大买卖,马税监还真是有些头疼,前一段时间在鲁西那个税监的下场,还是对他有些震撼作用的,大家都知道尽管是百姓群情激奋,可凶手还是被判了斩立决,但是谁都是知道,这凶手孤身一人,说不准就是哪一个豪强的手段,以命换命,以一个小小平民的性命换取税监一名,这是再合适不过的生意。

济宁城中的豪商大族颇多,这些人是前一段时间那些小商人被查抄财产的主要购买者,卖的便宜,买的高兴,说起来倒是把前面那段时间的一千两银子捞了回来。这些豪商,有些人家的家产抵得上前面那些被抄家的所有人的和,再查抄一家,那肯定是要赚到飞起。

马税监心里面却也是明白,那些无权无势的寻常人家可以触碰,这些豪强大族,自己如果贸然动手的话,恐怕下场很有可能也是被什么人杀掉,事后还要换另一个人来这个位置发财。花了这么多钱,才搞到了这个肥缺,确实是不甘心就这么丢掉。

但自己要是不动手,这腰包怎么会鼓起来,心里面真是两难,马税监的脑子里面翻来覆去都是如何捞钱,怎么去搞垮那些大户,他没有什么眼界,也不知道什么军国大事,只是想着多捞些钱。

这些太监都是目光短浅的贪婪之人。他们有了权力之后,就是如狼似虎的搜刮地方,丝毫没有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到底会引起什么下场,可在短期之内,也就是这些畜生一般的人物能给京师中枢搜刮上去钱财税赋,添补在练兵那个无底洞上。

当然,京师的人还有考虑,小三不知道的是。嘉靖皇帝和陆炳早就是有一个计划,等到编练的丁壮成军,就立刻动手清查一批在民间搜刮太狠的太监。把他们地家产充公,顺便安定人心,这和猪圈里面的猪养肥了再杀,没有什么区别,当然。只不过这些税监们不知道自己是猪,以为自己是杀猪的罢了。

济宁城的容家济宁城数一数二的大织户,他家和其他的商人不同,这容家原本是无锡的一家财主,祖辈上因为有人做官,积攒了不少的钱财。到了嘉靖年这一代,容家的当家脑筋灵活,先是开办织户商铺,在海上也入股做了些买卖。不过,容家希望有个稳稳当当地发财路子,后来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是放在了开办纺织工场上面,这可是最稳定,收入最有保障的买卖。

这日子过了几年。也是容家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