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43(1 / 2)

领一起拜伏下去,山呼万岁。

郑朗这才与各首领商议文法。

文法立后,各族首领散去,协商蕃候名单,也发生了多次争执,直到年底,才推出这份名单。郑朗这才将河湟交到范纯仁之手,返回京城,在他之前,章楶先调到京城,担任御史中丞,还是保护,让章楶披上真正的士大夫身份,至于王韶,继续在庆州、渭州游荡,震慑西夏人。

元丰二年腊月。

开封城是一个暖冬,不过这些年天气十分反常,有的地方暖冬,有的地方严寒,其实在这段时间过后,宋朝就会迎来一个小型小冰河时代,直接的变化就是影响北方的收成,间接的变化导致女真与元蒙崛起。

但寒冬未到来时,宋朝越来越繁荣。

如郑朗所约,朝廷投资了三千七百万缗于河湟兰州,做了基础建设。甚至因为赤岭以西各族向宋朝诚服,于青海湖南北兴修了两条大道,一条自海北到草头鞑靼到沙州,一条顺着海南到大非川到黄头回鹘东南到沙州,道路两边植了一条宽达一百米到两百米的护沙林。官方又兴办了一些作监,一是为了盈利,二也是为了起一个启发作用,无论女真人或者吐蕃人、元蒙人,他们作战时十分凶悍,一是天气,二就是贫困,只要生活有了保障,即便是生女真,也多不愿意起兵谋反。同时又大力推广了许多新品种牧草,使河湟百姓有了稳定的生活收入,也使河湟游牧民族减少,利于管理。期间,西夏人也用了一些反间计,皆没有得逞。包括一些反叛的部族,在各族配合下,也迅速歼灭了。

不仅如此,朝廷又拨款一千五百万缗钱,从倭国大肆购买许多树苗。对此,有部分人不理解,但大多数大臣还是同意了,因为陕西的治理,河水的浑浊与含沙量出现细微的下降。这些树苗买回来,主要是在北京种植,保护北方的水土,而北方才是宋朝的根本所在。

然而皆忽视了一点,宋朝大肆从倭国购买木材与树苗,虽让倭国经济短时繁荣,可未来会怎么样。

郑朗刻意对此关心了一下,具体的不知道,但反馈回来的消息说倭国许多地区山洪暴发现象在增加,一些沿海的山陵成为荒山。郑朗听后会心一笑,这才是真正抹杀只要这一政策继续执行下去,只要五十年,倭国诸岛有可能一半地区全部成为不毛之地。

还有银行临的扩股,这是经济繁荣的需要,也是对吐蕃的承诺。共投了二成契股,包括一些羁縻的州,也尝试着成立银行,包括河湟诸州,还有一些规模大一点的诸县,也设立了银行。

西夏梁氏反反覆覆,与后来的倭国一样,找好处了派使来议和,得到好处了马上翻脸不认人。梁氏的反反复复,终于激怒了更多的士大夫。当然,梁氏也不甘心,她要兰州,要龛谷,要绥州,要西使城,宋朝能答应么一会来哭求,一会派兵入侵,然而每次入侵多是败多胜少,无功而返。两国关系如郑朗所愿,一直在恶化中。

为了防止西北恶战,朝廷从去年到今年,先后拨款三千万缗钱,在西北准备了大量粮草与物资。名义是备战,但实际的只有少数人知道了。同时又偿还了一亿两千万缗的债务。

但还有欠负,拖了这么多年,利息也十分可观,共有计达八千多万缗的债务没有偿还。郑朗自从熙宁元年执政,中间因为七娘去世,回家守孝一年,前后执行十一年,还没有偿还清楚。不过这时候也没有多人用此事来怦击,朝廷这十二年当中不但得到河湟兰州,举国上下百姓生活确实也变好了。在军事上如郑朗所说,至少不再为战马发愁。

甚至两税越征越轻,朝廷统计出来的耕地面积达到七亿多亩,是庆历时的两倍多,两税从最高峰的五千多万,自灾后下降,变成了四千万。农民负担逐步在下降。

正是这些政绩,让反对者无可挑剔。郑朗的政策也得到更多士大夫的认同。

元旦即将来临,郑朗在中书,忽然接到手事的一份情报,自广州发来的消息,去美洲大陆的船队,回来了一支,抵达广州。

第九百零六章资敌

中书诸位官员会意地一笑。

为了这五支船队,曾经引起一系列的政局动荡。自西北回来第一年,郑朗平安无事,这一战胜得无比辉煌,但用了很多钱帛。不但将王韶在秦凤路准备的私货用之一空,战前物资粮草武器,战后奖励抚恤,以及安置,朝廷前后拨款达到三千多万缗,赵顼从内藏库又拨出一千多万缗,再加上救灾,赵顼内藏库准备了数年私货也用之一空。

这个不要紧,赵匡胤设内藏库用意一是分制皇权后,为皇室留下那么一点儿财政,以免为权臣架空,但主要还是用作救灾或者军事用途,其中军事用途占了大头。收复河湟与兰州,不动用内藏库什么时候动用难道象赵祯那样用内藏库的钱奖励士大夫吗

在赵顼朝是不可能了,赵祯吝,赵顼也吝,不过赵顼的钱是用来恢复汉家荣光,放在军事上,吝的范围将士大夫的待遇包括在内。不然士大夫们也不会痛恨赵顼,给他放一个神的谥号。何谓神,神经病

同时慈善会前后捐款达到八百多万缗,投放到前线。

再加上其他隐形的支出,费用高达七千万缗,几乎与澶渊之战相提并论,但澶渊之战虽持续时间短,却造成多大的破坏,动用了多少军队这证明了用兵成本在增加,当然,国家承平已久,物价上涨是重要的因素。能理解,可是它却带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若是五谷丰登之年不害怕,关健这一年旱灾在延续,没有熙年七年严重,可是京东等地区旱灾没有结束,一直持续到秋后,不仅北方,甚至南方的吴越地区居然也遭到旱灾危胁。

郑朗想到一件事,宋史上的记载,赵抃,连忙将赵抃调到东南主持救灾事宜。到了第二年,吴越大旱结束,瘟疫开始流行。幸好有赵抃打理,才未出大事,就是如此,还死了许多百姓。

以至赵抃因功调回京城,再度为相时,郑朗亲自迎到城门口,向他施了一个重礼。在这种背景下,谁接手中书,谁都会头痛。于是没有人敢找郑朗麻烦。

熙宁九年,国家渐渐恢复了太平辰光,开始有人找事了。

七年初,派了五支船队,一万兵士,以及其他的人手,计达一万多人,去了大洋的彼岸。

但在这之前,朝廷拨下许多款项,给了这些兵士水手的家属,即便这两年朝廷财政最困难的时候,还陆续的拨出一些钱帛,进行安抚。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买命钱。然而两年多一点音讯都没有,有些家属开始闹事。

因此刘挚与梁焘、吴岩叟联名上书弹劾郑朗,隐晦的说郑朗草率,仅凭一个不知来历海客的话,就动用了两百多万缗钱帛,让一万多人生死不明。特别是刘挚,他举了一个例子,宋朝不象明朝那样,让郑和下西洋,但实际宋朝的海上贸易同样到达了东非一些国家。不同的是一个是官方组织,一个民间自发的贸易。

若如同郑朗所说的那样,两边的距离相差不大,以前宋朝商人去东非一来一去是一年半时间,实际用不了这么长时间,一半时间用在停在各个港口,等候季风上了。这个等候不是白等候的,在等候的过程中也在交易。自从朝廷鼓励船坞研发先进的船只技术,郑朗还拿出部分资料供他们参考,若抢时间,正好又抢到了季风,快者一年就能实现一个来回。这个刘挚不会说的,只说快一年就可以回来了。但过了两年多,音讯皆无,估计这些人全部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