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45(1 / 2)

突,性格也有偏激的一面,特别是他为了攻击王安石所炮制的辨奸论,就是郑朗说的浮躁代表作之一。

张方平却在深思。

眼下三苏思想境界还是很浅的,想不到更深的层面。张方平却达到这一境界。许久说道:“行知,能否让我将你今天所说的话整理出来,发表于报纸。”

“行啊。”郑朗淡淡地说。

这也不是见不得光的言论,为什么不可以呢。

郑家在准备女儿的亲事,张方平却将郑朗所说的话刊于报纸,引起很大轰动。

有人将它称为郑氏三大名言。

汝快乐否

权利乃责任也,官职愈高,职责愈大。

喜人识其所短,憎人见其所长。

第一句乃是国家操劳的节气。

第二句是对权利的重新认识。

第三句是强行吹刮温厚之风。

赵祯听闻后,立即将郑朗还有三苏,庞籍一起召到皇宫谨见。

二苏乃是郑家新的学生,若没有资质,非是少年所收,这是考中进士后才收的,若没有资质,恐难以入郑朗法眼。庞籍是做得不错,顺便一起召入皇宫谈一些事。

其实如今郑朗就是一个宝。

因为不能说出来的原因,郑朗一时半会难以进入两府,赵祯感到可惜,心中也有些歉疚。不能全怨郑朗,梁怀吉进宫后,赵祯已经问了经过。

那个山洞里十分寒冷,因为仇恨,西夏人对郑朗与女儿很不好。缺衣少被,甚至屡屡想将郑朗杀死。

郑朗与女儿相依为命,山洞又黑又狭长,又是一个正常人,发生一些事,能理解。尽管后果十分严重。

赵祯先是盯着三苏,主要是大小苏,然后说道:“你们三人的文章朕皆读过了。”

苏氏父子三人不敢接话。

“写得不错,苏洵,虽你文章写得略嫌迂阔,不过你并没有在官场里堪磨过,难免也。”

“是。”

“朕看到你文章里多写了一些兵事。”

“陛下,臣多读的乃是上古书籍,春秋国语里皆多谈到军事。”

“你不用担心,文武之道才是治国之道,文道重要,武道同样重要,你并没有做错。不过有一处倒也需要一些能文能武的臣子,不知道你可否愿意前往”

“为陛下效劳,臣万死不辞。”

“庞籍,荆湖南路可有知县腾缺出来”

“有,安化知县有功,已数年未迁,到了迁职之日,临冈设县后,知县一直空缺,官员皆不愿意前往,安仁知县因母去世,回去守丧,职位空缺。”还有,庞籍不可能事无巨细,一一过问,知道的仅是这三个。

赵祯脑海里回想一下,临冈乃是武冈军最西南的偏远小县,乃是蛮人集中地带,安化也不行,接近北梅山,这两县看似贫瘠,但需要两个能吏前往。于是说道:“苏洵,朕就让你权知安仁如何”

这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甲进士外放,也不会轻易地得到一个知县职位。不过赵祯也问了老苏一些情况,知道通过正常渠道,老苏靠荫补上代没有官员让他有资格荫补,靠科举估计考一百年差不多才能考中。因此直接授命。

论用人,赵祯远胜过武则天。

敢用人,做得好提拨,做得不好贬下去,因此赵祯朝人才济济,只是这个人才也太多了。

赵祯这才谈正事,当着苏氏三人的面谈的,让他们观摩旁听,协助郑朗培养学生。

“庞卿,今年国家财政收支如何”

“比去年略好,还是很难。自五月来,黄河水害不及去年,可黄河已经败坏,数流入海,沙沉淀得越来越厉害。”庞籍答道。在郑朗指引下,诸臣对这个河沙理解得十分透彻了:“多处有小型的水灾,且臣不明白的是,朝廷多有节制官员冗多的政策,为何官员越来越冗陛下,也有误啊。”

赵祯默默不答。

三苏眼睛中皆闪过惊讶,第一次看到大臣当着皇上的面批评皇上。

庞籍又道:“想要朝廷财政健康,臣一人过于吃力,最好让行知留下。”

外表朝堂看起来很美,事实不是,庞籍、韩琦与贾昌朝没有一个是好惹的,最悲催的是富弼,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三边受气,不过想掰倒庞籍,也不大容易。

然而让庞籍做起事来,感到很困难。

赵祯不语,扭过头看着郑朗说道:“郑卿,你打算在京东路赴任多长时间”

“听从陛下安排,若陛下恩准,臣还想去淮南东路看一看,再去河北路。”

老苏还没有听明白,但庞籍听郑朗这样一说,不敢强留了。微微叹息一声道:“其实还有一个方法,外面平安监契股疯涨”

“醇之,不可。”郑朗连忙说道:“当初我构想时为何要对半设股正是互相监督也,一边一半,就能保持微妙的平衡。一旦打破这个平衡,以后君王不明,便会用它来筹款,或者为权贵强行进一步瓜分,成为少数人敛财的工具,而非是国家与广大受益者。正是因为这种平衡与良性循环,它才会值钱。若朝廷有意打破这个平衡,又将契股放出来,朝廷控的契股太多了,它的市值会立即贬值。”

按钞行的价格,朝廷拥有的契股能筹得五亿缗钱。

可真要放的话,可能一亿缗钱都筹不到。放出去,这一块朝廷以后就再也没有受益了。

还怕庞籍想不开,又道:“国家也需要信誉,特别是银行监更需要信誉,一旦信誉丢失,银行就无法运转,这个带来的损失会更大。陛下,请下诏,将这个五五分股制定为朝廷制度。”

赵祯额首。

若不是黄河,朝廷也不那么急需钱,除非发起剿灭西夏战争。

郑朗又说道:“醇之,我倒有一个办法,可以开源。”

“行知,请说。”庞籍道。在郑朗推动下,节流与开源也提前成了热词。

“你将严荣喊来,让他将银行监产生的利润计算一下,看一看能否增股。虽朝廷暂时不能得利,增股后银行收入增加,不用两三年时间,这些钱帛就可以再次往外抽取。再者,银行扩大,会带来民间商业繁荣,朝廷会增加商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