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0(2 / 2)

混在东汉末 庄不周 5626 字 2019-04-19

“什么贼,这么嚣张,居然大白天的就出来行动”郭嘉指了指外面那三个汉子:“可是我看他们一个个喜气洋洋,可不像遇到贼的模样。”

朴胡苦笑一声。“郭君有所不知,这个贼却有些奇怪,他一向是不与这些行船的苦汉子作对的,他要劫的要么是达官贵人,要么是大豪富商,对这些吃力气饭的人,倒是大方得很。刚才那些人之所以高兴,就是因为那贼把系船的锦割断了,留在岸上的,便是被那些行船汉子分了,每个人多至六七尺,少也有四五尺,几乎是人手一锦,怎么可能不高兴。”

刘修很诧异。蜀锦是东汉中后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布料,在洛阳,一匹上等的锦卖到一金,普通的也能卖到两三千钱左右,这是什么人,居然用锦来系船,而且也不带走,直接用刀割断

“这没什么稀奇的,那贼的船帆都是用锦制成,日光一照,数里外就能看到。”

锦帆刘修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人来,不会是他吧

“他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

“他也是我巴郡人,不过是临江县的,姓甘名宁,字兴霸。”朴胡舔了舔嘴唇,又补了一句:“甘家也是临江县有名的大户。”

刘修笑了起来,果然是这厮,看来还真是有缘啊,一到巴郡就遇上了。临江在巴郡东,离这儿很远,他居然正好赶到此地,不能说没一点巧合。刘修兴趣盎然的又问了一些甘宁的情况,这才知道甘宁现在才二十多岁,也没什么学问,所以甘家虽然是临江大户,他却没能入仕,整天带着几百个少年四处闲逛。他有钱,排场很大,虽然没有官身,可是陆则车骑连绵,水则舟船浩荡,跟着他的少年都身着绣衣,极尽铺张浮华之能事,比当官的还要威风。他到了某地,如果当地的大豪、官吏对他很客气,那当然没话说,大家吃酒喝肉,尽欢而别,要是对他有所怠慢,那对不起,那群锦衣少年可就成贼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杀将上来,杀人夺财,什么都干。按说这样的祸害早就应该被人除掉了,可是一来甘家有些实力,二来甘宁这人报复心极强,他手下那几百人可不是吃素的,真要惹急了他,他能杀你全家。

一个县的县卒不过一两百人,远不及甘宁的实力,就算州郡调集大军来,他大不了往山里一躲,能把他怎么样所以没几年时间,大家都认了,大部分本地豪强不愿意和甘宁为敌,偶尔有几个不识相的外地人来做县令不服这口气,偏要强龙压压地头蛇,那些豪强们也愿意让他们主动去寻甘宁的晦气,借甘宁的手杀人。

刘修翻了个白眼,怪不得重庆后来要打黑,原来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啊。这甘宁可比后来东吴那周处什么的强悍多了,这简直是明伙执杖的黑社会啊。看来现在就算不惹他,以后等他主持益州政务,迟早也要把这个祸害给除了。

既然如此,何不趁早下手而且甘宁可以说是三国史上东吴那边有限的几个猛将之一,甘宁百骑劫曹营,简直就是一个传奇,如果现在能收服他,说不定还能把这些黑社会引为已用,作为板楯七姓外的另一个选择。

刘修和郭嘉商量了一下,郭嘉对甘宁不太清楚,但是他见刘修对甘宁非常有兴趣,而且利用甘宁的实力来逼板楯七姓也的确可行,便点头赞同。这两个人从根子里都有那种冒险的基因,对这种以小搏大的事根本没有什么抗拒力,很快就商量起行动的细节来。

朴胡听刘修说要追上甘宁,顿时吓了一跳,不过他见刘修坚决,也不敢拒绝,只得去和掌舵老汉说了,两人扯着嗓子喊了半天,最后以加一倍船钱为代价,老头终于同意追赶甘宁。

第六卷共逐鹿第476章锦帆贼甘宁中

甘宁的船行得并不快,这时没有风,也没有扯帆,那些蜀锦制成的帆卷在船上,看不到那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壮观场面,但是三十多条船在江面上横行的样子还是很骇人。tgt行船的时候最省力的方法是鱼贯而行,这种一字排开的阵势并不讨好,纯粹是为了摆威风,就像是刚成年的小公鸡,一定要昂着头,乍着翅膀走路,看到路边一只狗都要冲过去啄两下,以示自己的无所畏惧。

刘修没有让跟得太紧,他们这些人陆战武力一流,可是到了水上显然不怎么样,要和这么多无赖少年对阵,他可没什么胜算,就像是李逵在岸上可以把张顺打得鼻青眼肿,到了水里却被人淹得死去活来一样,他才不会选择这个时候去和甘宁单挑。

他是能装神弄鬼,可不敢认为自己真的是神。

他们就远远的缀着,当天晚上,他们也住在船上。那掌船的父子三人虽然不知道他们是什么身份,可是他们知道宕渠朴家,能让朴家少主侍候的人,自然不是一个普通人,更何况人家船资给得丰厚,他们也就乐意恭敬的侍候着。船上有的腊肉、米面,江里新钓上来的江鱼,简简单单的炖了一锅,等汤熬得如牛奶一般浓白,鲜香四溢,可比后世什么大酒店的江鲜美味多了,刘修在草原上吃了一年的牛肉、羊肉,北海里也有鱼,可是这样鲜美的江鱼却吃不到,不禁大快朵颐。

刘修一边吃,一边向朴胡和船家父子打听益州的情况,这才知道巴蜀地区的贫富分化也严重,千万家资、百万家资的顾然比比皆是,并不新鲜,可是普通百姓的日子过得也苦。像板楯蛮几次反叛,就是因为汉人官吏欺负他们,不遵守从秦昭王时代就沿袭下来的赋税制度。在他们进城卖一些山货的时候还经常刁难他们,一旦与汉人起了冲突,那些官吏往往不问清红皂白的就偏袒那些汉人,板楯蛮生性野蛮。一遇到这些事情就容易红了眼,往往一件小事就会越闹越大。

如果是以前,刘修肯定不相信这样的事。因为在他的记忆里,汉人的官府总是偏向少数民族,打压汉族人的,后世最著名的计划生育就是只针对汉族人,少数民族从来不执行这个政策。不仅如此,几乎在所有的政策中,都向少数民族倾斜。汉人外出旅行带口菜刀作纪念品,上火车时是要被没收的,这是管制刀具,可是藏人到内地也挎着锋利的藏刀,却没有一个警察出来管,美名其曰照顾其风俗习惯。刘修上大学时。学校里就发生过藏人耍横,结果惹恼了汉人学生,一轰而上。把那十几个藏人打得鼻青眼肿,最后却被学校处分,结果更多的汉人学校罢课抗议的大事件。

可是现在朴胡这么说,刘修信,原因很简单,他之前在并州,汉人就欺负匈奴人、鲜卑人,在凉州,汉人欺负羌人,官府的人就和朴胡说的一样。不问清红皂白的就偏袒汉人。可能是因为这些官吏多少都读过两天书,信奉华夷之辨,从心底里没把这些羌胡当正经人,其实从称呼也可以听得出来,不是蛮就是夷,不是羌就是胡,那种民族歧视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这个时代汉人的尚武精神还很浓。哪怕是个读书人也挎刀带剑,再往前几十年,见皇帝时,臣子依然带有兵器,皇帝也不以为忤。

刘修希望汉人能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不要再被异族欺压,不再被变了质的儒家文化变成没脊梁的顺民,但是此时此刻,他对这种似乎有些过火的民族歧视也有些头疼。在他看来,既然不能彻底的消灭他们,那就只有同化他们,而且是主动的同化,而不是被动的同化,更不能把被民族蹂躏美化成融合,排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益州除了各种蛮夷多之外,普通百姓的生活还好,虽然和那些豪强们相比差得太远,但是成都平原富饶,只要官府不欺压得太狠,吃饭基本上是没什么问题的,通常来说,反叛也是以蛮夷们的反叛为主,汉人百姓很少有被逼到那种绝路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