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回来,还不知你到了府城做官,不然少不了你的请帖。既然你来了,且随我走一遭罢。”
对那个跳脱活跃的人,李佑的观感还是不错的,便点头答应。
赵良礼笑道:“他那父亲,是当朝太常卿。”
应该是三品罢,果然也是官宦之家,不过这官似乎很清水,李佑暗道。
“你可不要小看。”赵良礼又道:“他父亲翰林出身,说不定哪天就可以入阁为相了,这是我两位兄长都不可能有的前程。”
国朝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院虽然只是五品衙门,但称得上朝廷第一清贵的部门,从翰林院升出来的,是清流里的清流,精英里的精英。
新科进士入了翰林,便被视为储相,朝廷看做宰相后备培养的。当然日后的发展还要凭个人机缘,但你进不了翰林,这辈子就别想当大学士以及吏部、礼部堂官了。
赵良礼带着李佑与贺慎之会合,上了贺家准备好的大船,连同几位好友,还拉着七八个妓家女子。
大船过阊门时霸道了些,李佑对这豪门做派不甚适应,忍不住开窗去察看情况,却不料看见了自家小妾。
有应酬在身的李佑没有过于在意,想着关书吏就在府衙里,关绣绣去了不愁没人安排。反正他明日就回去了,到时再好好安抚她也不迟。
另一边舱中,关绣绣冷静下来后想道,流言未必是真,却不得不防。夫君迅速飞黄腾达,面临的环境迅速变换,难免心性不稳,今天是赵家,明天又说不定是谁家,总这样担心也不是办法,需要给些适当警示。可惜,她的身份没有什么话语权。
又想道,刘娘子在家不管事,也软弱没心机,相处起来还算舒坦。若真换一个新的大妇,几乎必然是世家贵女,九成九没有刘娘子这样好相处。如此看来,目前还是维持现状最好。
“转头,回虚江。”关绣绣发话道。既然对问题她说不上话,那就回去找能说话的。
绿水惊讶道:“小姐,不去府城里了”
“不去了,当务之急是回家。”
第三集府城风波第161章我儿是李佑
四月春日阳光明媚,苏州府府库的小吏彭恕将竹椅搬至户外,懒洋洋的靠在上面打盹。此时府库吏书小吏头目不在,应当无事。
但没多久,便被人唤醒了。彭先生睁开眼,见身前有个青衫老者,听他道:“这位先生请了,敝县差遣老朽来解送税银。”
原来是交夏税的,倒是今年第一个来的,但彭恕看对方十分眼生。
县里的胥吏和府衙负责对应公务的胥吏,往往都是多少年老熟人,这样才方便上下串通。而眼前这位,彭先生确定自己没见过,八成是个新人,不过这么老的新人,倒是很少见。
既然是新人,那就需要立一立规矩了。彭先生伸个懒腰,也不去拿账册登记,直接问道:“贵县这次解了多少正税”
“二万两。”
“实到多少”
“二万两。”
果然是不懂规矩的。彭先生冷笑一声,“这怎么够火耗折损的,难道要府衙赔进去么,退回去罢待到足了额再来”
“还请上差不辞辛苦检点入库,今晚老朽另行摆酒酬谢。”
按当今苏州府惯例,县里收税银加征二成火耗,然后与府衙对半分,所以说二万税银实际应该解到二万二千两。当然,火耗多点少点也不是那么固定的。
彭先生想道,陌生而不知底细的好处能好拿么,起码得有个熟人做中罢便出言呵斥:“看你一大把年纪了还真不晓事,罗嗦什么,速速退下”
那老吏被折辱的青筋暴起,指着彭先生道:“好,好,好得很。”
此时有两个库丁听见动静,出来便大喝一声,上前围住。
“谁敢动我”老吏退了一步道。
你以为这是县衙彭先生指使库丁道:“拿下撵出去”
却听老吏也石破天惊的大喝一声:“我儿是李佑”
李佑李推官彭先生和库丁们当即大惊失色,面面相觑。
是真是假按说不该有人会胆大包天到在府衙里冒充李推官父亲罢听说李推官自身就是世代公门出身
彭先生清醒过来,连忙吩咐道:“尔等看顾好老先生,我去寻李推官”
却说李佑正在推官厅堂上审案子、甩签子、打板子,忽见银库的彭小吏满头大汗跑上来,到了跟前小声道:“有一位老先生来交税银,自称是大人的父亲”
李推官一听,案子也不审了,和彭小吏急匆匆往府库去。远远地便看见府库门前那熟悉的身影,几个小吏衙役围着点头哈腰的。不是父亲又是谁
“不知父亲驾到,儿子罪过”李佑疾步上前拜见道。
李父不说话,盯着彭小吏冷哼一声。
李佑见状,心里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下面这些胥吏的做派,他还能不清楚不禁苦笑,您老人家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起了童心玩起扮猪吃老虎啊。
彭小吏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叩首。
念及这人平时也算得力,李佑便骂道:“先滚下去回头再与你细算”
下面税银入库的事情,自然不用李父亲力亲为了。
李佑将父亲请到推官厅里上座,陪笑问道:“父亲怎么亲自辛苦一趟。”
“看你在府衙好大的威风,难怪县尊指名叫为父来上解税银。”李父答道。
原来虚江县的新知县上任时路过府城,晓得李佑在府衙的影响力。得知自家县衙里这个李姓老吏是李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