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就算是他们想要上书陛下,抨击宦官乱政,对不起,这些奏折会先送到那些宦官的手里边,你这不是自己找死吗怕是你那奏折刚递上去转眼就给押进了诏狱。
而且,你那奏折到了宦官的手里边,你觉得能有多大的可能会送到天子的手中,宦官们也不傻,那当厕纸都还嫌硬的奏本,指不定就会在火盆里边化为了友烟,而那位想要青史留名的热血青年或者是多血老青年,指不定就会被以各种罪名给灭杀掉,青史之上,别说是留名了,怕是连根汗毛都留不下来。
所以,大臣们也不傻,对于宦官出镇地方这个弊端,偶尔叫嚣一下,看看天子的态度,天子要是不闻不问,得,咱们懒得再自找苦吃,反正不缺哥的俸禄就行。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宦官出镇地方这一弊政,仍旧在执行着,而朱祁镇虽然知晓了这个弊政的害处,但是如今的他却是逊位的太上皇,与新皇之间的关系,可谓是视之如仇寇。他的话,要是当今天子能听得进去才有鬼。
再说了,当年朱祁镇在位时王振把持朝政近十载,遗祸天下。今天你下了台来,又跳出来指责宦官之弊,指责朱祁钰,那岂不是等于是事情越闹越大
而眼下宣府一口气宰了位高权重的五名外镇宦官,光是这个消息,便足以让天下震动,虽然获得了宣府军心民心,也获得了朝野的声望,但是却此举,自然也把大明宦官集团给得罪到底了。
虽然说宦官不过是天家的奴才,但是,这些掌了权的宦官可也都不是什么好鸟,如果朱祁镇在位,那么,他肯定能对宦官有绝对的压制和控制力。
可问题是现在是他的弟弟,而且是对他充满了防备和警惕心理的好弟弟朱祁钰在位,他会照着朱祁镇的步子或者是节奏来走吗能不跟自己的兄长唱反调,那已经很对得起诸位广大观众了的。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的罗亨信觉得心里边憋闷得厉害,却也不得不承认,朱祁镇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只能黯然不再多言。
“罗老爱卿不必如此忧心,其实,联之所以要用阮浪等人,而不待天子再从禁内外遣宦官,那是因为,联多少知道阮浪等是何等样人。宫中多龌龊,不过,也有知大义,识大体之士,亦有不畏强权,不阿谀奉承,实心做事的千才。”朱祁镇缓缓地道出了原因。
“上皇陛下这是在给万岁爷出难题啊真是的,没想到,上皇才在那宣府呆了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居然就整出了这么多的事情来。”
无奈的情绪,让于谦觉得自己的脑袋现在是一个有两个大。百度贴吧极品明君吧更新
“莫非廷益贤弟以为上皇做得过份了不成”老王直安坐于胡凳之上,抿着香茶,享受着那入口的淡涩与生津的芬芳,笑眯眯地道。
“上皇此举,正是于某所思,当击掌以贺,岂会觉得陛下过份”于谦以手击案脸的悻色。“老尚书,于某可没这么说过,其实从内心而言,于某恨不得斩尽天下宦官,以还我华夏之朗朗乾坤,以绝权阉误国祸民之害,可惜,力有未逮啊。”
“各朝各代,皆有权阉误国之祸,太祖时,曾勒石为碑,欲绝宦官乱国之事,谁料”于谦眉头的阴云不由得又浓了数分。“我朝今日宦官之权重,犹胜前代。奈何天家喜之,我等徒呼奈何。”
“是啊,至太祖以降,宦宦出外领军督将之事络绎不绝,至今更是有愈演愈烈之事,各地督抚,心中皆忿,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受其执肘。”老王直也领首道,他永乐年间就在朝的,自然世事看得比那于谦更分明。
“不说其他,老夫依受其害,若不是老夫依老卖老,怕是宣府,也如他地一般。”方才一直没有开口的杨洪也不禁轻叹了一口气,这里的人中,只有他曾经执掌一地军事,关于镇守太监和守备太监的龌曦,他是最清楚不过,可是即使是他这样令瓦刺胆寒,以敬称杨王呼之的大明朝名将,却也要受那不懂军事,只知道为非作歹的镇守太监节制。
心中的郁闷之情溢于颜表,对于听闻到宣府边镇那边传来的这个消息,杨洪第一时间是震惊,第二个反应却是畅怀大笑。心里边是愈加地对朱祁镇这位太上皇佩服不已,而同样,让他在内心里,更是把这位太上皇当成了同一阵线的人。
毕竟,他领军镇守宣府十数年,宣府几可称为其第二故乡,自然不希望自己千难万险才操持好的宣府边镇,任由那些奸宦给当成了一块肥肉,生生啃烂,啃臭。
“只是不知道,宫中会把上皇为民除害之喜讯,传成什么样子。”老王直眯起了精光四溢的眼睛,抚着那花白的长须低声言道。“更何况,上皇诏令阮浪、王瑶等随侍宦官为宣府镇守太监及守备太监,这样的大事,也不知道万岁会做出何等反应。”嗯,我又二了,悄悄地上传,悄悄地爬起
第一百五十八章真不知道是托了天子洪福,还是托了上皇洪福
听到了老王直之言,千谦不由得陷入了沉吟之中,杨洪抚着雪须沉声言道:“斩严顺等人,以抚宣府边镇之军民士伸,以雷霆之手段,以收诸文武之胆,使官员凛然,方可行事通畅,使政令无碍。”
“在最短的时间内,便能便宣府上下一心,以复往昔宣府之盛,上皇乃是实为不得已而为之,不然阳奉阴违之事多矣。”
杨洪这话让老王直和于谦齐齐领首不已,是啊,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成绩,做好成绩,不杀鸡敬猴,那些个猴精哪里会老老实实地给你做事
“总而言之一句话,杀得好,杀出了赫赫声威,宣府边镇,怕是再无人敢违逆上皇之意了。”
于谦脸上的表情显得有些复杂地道。“如此一来,宣府之地,政令必定顺畅,百官谁敢不尽心力”
杨洪呵呵一笑言道:“这样倒也好些,毕竟宣府边镇乃我大明边塞之要地,为京师之屏障,宣府稳,则京师安。况且,宣府比邻瓦刺王庭,宣府强,则瓦刺更需置重兵以防,更可削减我大明诸边的压力。”
“这倒也是,听说,那郭顺的继子在宣府城里边闹事,让太上皇遇见了,不但狠狠地收拾了一顿那小子,郭顺听闻此消息之后,也吓得连夜就带着财物北上宣府,向上皇请罪。”老王直的手指在那椅子扶手上轻快地叩击着,脸上的笑容,怎么都让人觉得他是在兴灾乐祸。“可惜老夫不能亲眼得见那些阉货被斩之盛况,想来,宣府军民士伸,必定人心大快。”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