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0(2 / 2)

帝国的荣耀 曾鄫 5941 字 2019-04-17

而且这些契户想要成为大明子民却是非常困难的,首先你必须在大明居住满十年小要接受完国民基础教育,不得有不良记录,也就是你不能违法,有一技之长,如会本国某项独特的工匠技术,本国的“歌。唱得好,舞跳得好,等等不一。最重要的是内政部实行配额制,也就是每年只发那么多指标。或五百,或一千不等。一年指标没用完,第二年也不会积累,重新按新指标执行。内政部会根据这些契户的申请,根据柚们的各项条件打分,然后按照总分排下来,凑足指标就一刀切。这其中一技之长非常重要,占得权重也最重。

这些规定对于契户来说相当于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如果你没有一技之长,你这辈子就不要想加入大明国籍,因为你在接受国民基础教育这一点就无法满足,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据通事说,光富庶的江苏、淅江两省就有大约三十万契户在为地主们耕种,他们大部分来自日本和朝鲜。

维亚了解到,大明户籍实行的是血统制,不是你在大明出生就能加入到大明国籍。如果父亲是大明人,不管你是否出生在大明,都可以自然获得大明再籍,母亲是大明人则有诸多限制,如必须在大明国土上出生,父亲必须在大明居住满五年,否则也无法取得大明国籍。

此外你外国人要想加入大明是非常困难的,对于这一方面,内政部虽然没有像契户那样设置配额,但是门槛却很高,而且每年都会公布相应的条件,如外国学者、艺术家、工匠都有机会加入大明国籍,知识越高,或艺术、工匠水平越高越容易加入,其余如有一技之长,如擅长本国的“武术技击”某一项手工技术等等,也很有机会获得批准加入大明国籍,此外还有连续多少年向大明缴纳了多少税收,也可以申请加入大明国籍。

大明内政部是认条件不认身份,你就算是身份再高的贵族,不符合条件,照样拒绝你加入大明国籍,老老实实拿居住证住在大明,享受非国民待遇。

这大明的国民待遇和非国民待遇是大不相同的,大明国民可以成年有土地分配,可以享受国民基础教育,可以享受医疗保障等社会福利,可以,,。反正是一系列好处等着大明国民。而居住在大明的非国民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他们的小孩想接受大明的国民基础教育,必须等学校把当的大明适龄子民招满了,有了空余学位才会招收,而且还必须缴纳学费;看病除了药费,还必须缴纳医诊费;经商要比大明国民缴纳更多的所的税和营业税,这一点维亚很快就体会到。

最重要的是大明子民出国,无论到那里,都可以寻求当地使馆的保护。

维亚听说遣罗国曾经发生了大城王国和属国素可泰王国之间的战事,一千多大明商人、旅者跑到当地使馆。后来素可泰王队不小心误伤了四名出去买东西的大明国民,结果大明海军第四舰队发了飙,先派战舰将一千多大明国民接走,然后派遣战舰封锁素可泰王国海面,出来一艘船就打沉你一艘船,直接造成素可泰王国战事失利。最好还得老老实实向大明道歉。并赔偿了一笔不菲的“医药费”和“军费。”元气大伤的素可泰王国最后只得老老实实当起大城王国的属国。经过这件事,远至印度,近至南海地区,诸国之间就算打翻了天。却再也不敢去碰“路过”的大明国民,生怕大明海陆军发飙。

维亚不由问通事道:“大明不是正在强势崛起,海纳百川之时略为何不放开国门,多招揽人口,弥补国内劳力缺乏。

通事不屑地说道:“我大明开疆扩土,雄视天下,且百姓富足安宁前所未有,远胜历朝历代,海外诸国更是难忘项背。这份荣耀,这份富足,是皇帝陛下带着大明军民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岂能让阿猫阿狗就能轻易分享了去。

维亚听到这里小不由哑然,对通事这份发自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维亚觉得也只有大明人才有,而正是由于这份自信和自豪,让他们觉得只有被看得上的人才能成为他们其中的一份子。

在维亚的叹息中。他来到了南京城,站在南京北城前面,维亚首先感到的是一种气势。这是延年城、广件城、上海城所没有的气势,这是一种雄视天下的气势。

南京城只有内城有城墙,其余四方外城是没有城墙,而是沿着地势有规划地向外延伸。这就是一种自信。据维亚听通事说。原本在规戈中对外城是否修城墙有争议,后来大明军方出来说道,如果大明让外敌打到了南京城下,这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大明军人都死绝了。

听到这里,维亚的心不由为之一震,这是一种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自信,何等的决心。但是维亚不清楚同意这个决议的刘浩然心里真实的想法,在这个时代。拥有热兵器的大明可以说是天下无敌,如果有强国能够威胁到大明疆域和本土,那说明时代早就进入到全面热兵器,城墙的作用就等于没有了。所以这外城的城墙修不修都无所谓,而且一旦修了,反而会限制外城的发联,响京此后可能会成为世界第大城。有了限制反而不方心六

入了南京城,在通事的指点下,维亚先跑了一趟西城的使馆区,到威尼斯驻大明使馆挂个号。威尼斯驻大明公使名叫马里奇奥夏洛特,也走出身一户没落的大贵族,因为与威尼斯大公有亲戚关系,便谋得了这份差事。

两人都想振兴家族,算得上是惺惺相惜,而且在大明,威尼斯人并不多见,贵族更是少得可怜,两人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夏洛特得知维亚获的了两封推荐信,不由对其的运气赞叹不已。在大明待了一段时间,夏洛特当然知道潘延年和陈孝林的地位,投了这两份信,真一得到了大明皇帝陛下的接见,维亚以后在大明就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于是便督促维亚先将推荐信投到通政司。

这时维亚才明白窄有耳闻的通政司是怎么样的一个机构,它是大明皇帝陛下直接面向大明军民的一个窗口衙门,任何人都可以向通政司投书,陈述自己的意见。

通政司接到两份推荐信和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