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官员甚至老百姓以个人名义上书给刘浩然这位皇帝的意见和“奏章。小由通政司汇总,发往北方。交由刘浩然亲自处理,而刘浩然不中意的留中,中意的批注意见转交给内阁处理,除了非常紧急的事情以特旨的方式下达自己的意见外,刘浩然居然很少驳回和干涉内阁对政务的处理。
内阁权柄日盖渐重,李善长的地位也眼看着往上涨,诸部官吏见到他都要恭敬地叫一声“首相。或“首辅”其他三位大学士则被称为“副相“或“同辅”。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李善长反而越发谨慎起来,无论官职高低,李善长遇见了总是非常和蔼客气。回到家中接见亲友和外人也非常少,几乎是闭门讲客,甚至连相府准备为其大事操办的五十四大寿也被阻止了。只是请了几个好友故交,还有一家子坐在一起吃个饭而已。
李善长被刘浩然敲打过心里已经非常有数了,他知道,自己现在看上去风光无比,实际上是如履薄冰。江南派官员虽然对自己客气得不的了,实际上在睁大着眼睛等着自己出差,然后一涌而上,用弹劾奏章淹死自己。
那位皇帝陛下虽然远在北方,可是南京和各地密布他的耳目,各路消息流水介地向北送,不要说什么大事,就是南京两个小吏私下斗个嘴。没几天详细的条文就会摆在那位陛下的桌子前。
每当他想做些什么时,李善长总是会想起那一天自己在朝堂上主动辞承相位,去中书省,那位皇帝陛下夜赴府中推心置腹说的那句话:“百室,我们相交于轻贱,十几年的君臣,不容易啊。”每次想起总是后背冒冷汗。
那双永远都显得深邃的眼睛。那张永远都充满温暖的脸,却让李善长每每不敢深想,他越来越看不透这位主上在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在他的暗中操持引导下,看上庞大无比的淮西集团已经分成了文武两派。除了重大事情还会一致对外,很多时候那些淮西将领们与李善长并不是一路。现在刘浩然已经扶植起太平派。这将是淮西集团庞大势力的继承者,但是李善长在这个派系中却丝毫没有什么话语权,顶多只是得到尊重而已。
淅江理学派屈服了,刘浩然便放它一条生路,它与江南派合流,立即形成了一个可以隐隐与李善长势力抗衡的集团,还有江西学派,这斤,原陈友谅势力范围省份的势力派系在刘浩然暗中扶植下不声不响地崛起。等李善长和江南派发觉时,其在中枢和地方已经占据一席之地,虽然还不能与李善长的准西集团和江南派对抗,但是却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只要它倒向谁,另一方就吃不消。幸好它目前还保持着中立。
李善长知道,刘浩然这么做的原因是制衡,他绝对不允许中枢或者地方如果少了某一人或者某一派便运转不灵,任何人都不是不可替代的。除了刘浩然自己。
在这情况,李善长知道自己的处理,因此他谨小慎微,竭力处理好每一件事,守好家等待刘浩然的回来。
可是有人却没有让他清静,呼呼的就给他烧了一把火。叶综温,这位江南首次科举的探花,永嘉学派的领袖人物,于明历二年四月以工商部主事的身份,给内阁上了一份请行纸钞改良货币折,结结实实放了一把火。
刘浩然治理江南时就已经认识到货币的重要性,在他打败陈友谅的龙凤七年,平达了吴王制令铸币律。
在江南,任何形式的铜钱、银锁和黄金全部停止流通,改用新铸的
币。
在刘浩然建立的江南新货币体制中。黄金将不再进入流通领域,“凡以黄金易货者,税额以五倍论处”。以税收的方式强制其成为货币。而刘浩然的新货币就是江宁铸币局南京铸币局用水压冲床压制的银币和铜币。
银币为圆形,中间无孔,一种重一两,正面中间为楷书“壹圆。”上环书“户部奉诏行发”卜字,下环书“龙凤许。发行年份,背面是龙凤纹章,也被称为“龙凤银。或“银圆”;一种重五钱,正面书“五钱。;一种重一钱,正面书“一钱”背面皆同纹章,这两种银币被称为“银毫
铜币也为圆形,中间无孔,分为几种,一种重一钱,正面书“壹文”大家和“户部奉行”卜字,背面仅书“龙凤许。发行年份;一种重五钱,书“伍文。”;一种重一两,书“壹角”;背面皆书同。
按照规定,铜币十文当一角,十角铜币当一钱银币,个钱银币当一圆银币,即一千文铜币当一圆银币。这铜银货币由于江南机加工工艺先进。制作的模具非常精良,用采用了先进的冲压印制工艺,整个外形浑圆精美,而且铜币和银币含量极高,很快就在市场流通起来。
百姓们可以在各级官府用旧铜币和银子兑换新货币,银子根据成色和重量直接兑换,旧铜币则按照一定比例。由于江南官府秉着官方吃亏。百姓受益的原则进行这一工作,所以百姓们没有吃什么亏,兑换工作几年下来顺利完成,而旧铜币和银子全部回炉,铸造新货币。
根据后来增补和修改的条例,除了国内全都用新货币外,海外贸易也必须按照新货币执行。也就是说,海商带来的黄金和白银必须在江南和大明海关进行兑换,根据成色按照一定比例兑换成货币,再以货币购买货品,而大明向外购买货品,则直接支付货币。可以说是相当的霸道,可是大明的实力摆在这里。银圆很快成了海,旧地的,“硬沥货”。有的地方一圆银币可以点换当地的照一展子。
至于黄金,江南和大明则是只进不出,统统放在国库里当储备。
叶综温提出的改良货币折针对这施行没有多久的货币,直接提出发行纸币替代银圆和铜币。
叶综温在折中指出,首先大明。尤其是江南由于工商业迅速发展。相应的银号和钱庄也蓬勃发展,这些钱庄和银号为了让客户免除自带沉重铜银币到处走动,耗力又有风险,于是便发行银票、票号,这些银票和票号可以在甲地用银币存入时获得,在乙地需要时从同一钱庄和银号兑换出银币来,只是需要加一些“手续费”而已。这些银票和票号,尤其是那些有信誉的大钱庄出具的银票和票号在商人中获得极大的欢迎,那些做大生意、动辄数千上万银圆的商人此后不再需要带着沉重的银币和铜币上,带上几张薄纸般的银票即可。有些有信誉的大钱庄不仅分号遍布各地,还开设在日本、高丽、占城、马六甲等海外,甚至互相之间可以拆兑,也就是我家的银票可以到你家钱庄去兑换银币。
叶综温指出,这些银票和票号实际上是一种货币,只是这种货币发行权却没有掌握国家的手里,因此本该国家收益的货币之“利“让私人收取了。叶综温还通过一个详细的数据,列出仅仅十万银圆的银票收益有多大,加上银币换银票相当于是将钱存进了钱庄,而取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或短或长,钱庄变相地用一纸银票换取了不菲的银币支配权。
叶综温大声疾呼道:“值此国家北伐,将士用命,百姓费资之时,当改新币制,增新利以为国用。”
在另外一斤,方面,叶淡温指出,铜是战略物资,铸炮要铜,造机器要铜,而大明产铜却极少,非常窘迫,“昔日陛下为多铸火炮以资军用。宫中不用一铜器。”现在却要耗费巨大的铜去铸货币,当急改之。
因此叶综温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