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60(2 / 2)

玩唐 午后方晴 5963 字 2019-04-16

但不久就有一件事发作了。

本来李重俊谋反时,是苏珦审理此案的,当时罪犯在拷打之下,牵扯上了李旦与太平公主。或者本身他们就有推波助澜的成份在里面。只是苏秘密地为李旦申辨,李显也是一个老好人,就没有再追究此事。

但没有想到,事隔两年多后,此案又翻了出来。

冉祖雍再次上书,说当年为什么李重俊能逃出生天。这都过了几年了,就是逃到海外,也有一个音信吧可现在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为什么这是有一个强大的势力。在庇护着李重俊。

这是李显心中永远的一个隐痛,去年说是老魏做下的。但老魏现在闲赋在家,手中也没有职权了,可李重俊还没有现身,剩下是谁做下的,呼之欲出。不是王画,也没有人怀疑王画,那一天晚上他呆在洛阳没有出城,而且兵变前,李重俊似乎贪了王画许多功劳,连声感谢的话都没有。

这只有李旦与太平公主了。

王画哭笑不得,太平公主这个下人是王画的手下,也不对,应当是沐孜李这个教主的手下,是王画有意安排一着妙棋,挑起太平公主与宗楚客矛盾的。

他知道宗楚客肯定会报复,毕竟这时候宗楚客已经是一个伪版武三思。如果不是畏惧李裹儿,就是自己肆无忌惮,他都有可能对自己发难。

但就没有想到,他竟然将李重俊再次翻了出来。看到自己营救出李重俊后,成了一张百搭牌。先是对付老魏,后又用来对付太平公主与李旦。

宗楚客其他党羽再次将当年的案件重新翻出,当时就有李重俊手下招供太平公主与李旦参与其中,请李显立即将两人抓捕审讯,交出李重俊下落。

看到李显再一次心动,萧至忠急得流泪而泣,伏在地上说:“陛下富贵已极,拥有天下,却不能容纳一弟一妹,难道还要让人罗织罪名,把他们陷害至死吗当初相王做皇太子时,曾坚决要求太后允许将天下交给陛下,为此多日吃不下饭,这是海内外臣民皆知的事。难道仅凭几个大臣的话,就怀疑相王与太平公主吗”

李显再次意解,不过几天后,却将相王几个儿子分别做了调动,例如李隆基贬到潞州做了别驾。

这是李显想削弱李旦的力量。本来也无所谓,几个儿子调动的地方离京城也不大远,现在京城风云涌动,不如调到地方安全。就象王画,在钦州呼风唤雨,可到了京城后呢几乎不发一言,可就是这样,差点还让宗楚客攀了进去。要不是王画有时不按理出牌,武力值出众,还有李裹儿的袒护,现在都在风雨飘摇中。

但这时候王画站了出来说道:“陛下仁慈,对陛下处执臣也非常赞成。兄弟之间。本来就要和平相处,不然怎么为天下百姓做一个榜样呢但有一个,陛下处理错了。”

王画这几个月在朝堂上几乎就没有发过言,更况且在这个关健的大事之中。只是大臣们都十分不解,不知王画说的什么意思。

对王画避晦,李显是十分开心,就怕王画搞事,当然对今天王画金口一开,李显同样奇怪,想都没有想问道:“那一个人处理错了”

“昔日曹操派刘备追击袁术,郭嘉与程昱闻听此事,立即说刘备不可纵。曹操反应过来,说了一个字,悔但又说了一句追之不及。虽然是有可能追之不及,但与曹操本身多少还有点轻视了刘备有关,尽管他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可陛下能不能想一下,如果曹操不放走刘备,历史会有什么走向”

这个问题问得有些深远。

但有一点,如果不是刘备与孙权联手,就不会有曹操的赤壁之败,后来又有汉中之败。

李显脸色一沉,问道:“王卿,你说得是谁”

王画没有直接回答。又说道:“陛下,京畿繁华之地,固是重要,可也是众目睽睽。太子一事之后,陛下重视了羽林禁卫,应当平安无事。但如果外放,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贬职,可对一些人来说,是龙入青云,鱼跃深渊。就象臣不才,到了钦州。那是什么地方,陛下可以回答臣吗”

李显虽然沉重,可听到王画有些骄傲的话后,笑了起来,说:“那是偏远的蛮夷之地。”

“不错,是偏远的蛮夷之地。就是宁家治理多年,臣当初到了钦州城后,看到州城,也是目不忍睹,连手下的人都为之一呆。但一年后是什么样子这是因为偏远,远离朝廷,臣可以放手而为。如果放在京城呢臣那么多逾制的事,我相信即使臣有勇气去做,也会有许多大臣进谏。最后考虑陛下的意见,臣只能放弃。但臣永远只是臣,不是宗室弟子,就是臣有谋反的心思,也没有号召力。如果换作一个有能力的宗室弟子呢”

这回终于听明白了,王画直指李旦的几个儿子,不过还没有指出那一个儿子。

这时候王画又岔开话题,再次问道:“陛下,相不相信臣的眼力”

李显点了一下头。

王画在血字营用的将士,那是证明了他对武将的眼力,就是在朝堂中推许大宋、张嘉贞等少数大臣,以及在滑州赈灾时,除了朝廷塞进去的钦差外,他使用的人选,无一不证明了他用人的能力。

不但在用人上面,在用事上面也有眼力,不然不可能看出粮食危机与钱危机。

可正是这个眼力,让李显感到忌惮。还好,王画收敛,有自知之明,主动避让,李显也感到出了大事时离不开王画,因此对王画在忌惮中又带着好感。

“既然陛下相信臣的眼力,恕臣斗胆说上一句。在诸多公主。论智谋心机,太平当数第一。无论安乐公主,长宁公主,不及十分之一。就是皇后,心机也远远不及。再观世子当中,临淄王才思过人,诗、乐、画、书无一不精,而且胸怀大志。如果是他到了钦州会怎么样他若有异心,钦州最少有无数百姓可以为他所用。当然钦州太远,不足为虑。可潞州离洛阳长安有多远”

王画为李隆基下的是褒语,但这个胸怀大志,却是很要命的。

但王画也是说的实情。

正是这一次贬放潞州,李隆基才开始“发迹”。

到了潞州后,李隆基多方延揽人才,收取民心,显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还修了一栋华丽的府第,后面建有一个德风亭,在这里,常和潞州名士、幕僚、契友在这里赏景赋诗、评论国事。谈到唐太宗的赫赫功绩,仰天长叹,似有无限感慨;谈到李显、韦氏,微微一笑,似乎不屑一顾。当大家谈到各自的抱负时,他却静静地听着,不置一辞。大家问他,又笑而不答。酒到酣处,离席起舞,吟唱起汉高祖的大风歌,让大家知道他的志趣不凡。由于他风雅博学,平易近人,礼贤下士,有识之士都乐于归附。他本身用人就不拘一格,后来的毛仲、李纪德等人,都是在潞州提拨的。

这还不是致命的,在他返京后,带着毛仲等精锐将士悄悄来到京城。然后利用太平公主的力量,以及羽林军中的亲信,一举发难,得以兵变成功。而在兵变过程中,他从潞州带过来的一批人成为主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