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00(2 / 2)

玩唐 午后方晴 5915 字 2019-04-16

除了杨再思已经被定性的大臣外,其他十几个朝中重臣,一一让他数落个遍。

但这些大臣一个个低下头,连与李重俊直视的勇气都没有。

最后李重俊来到王画面前说:“王学士,虽然你年少职低,但天下百姓将你视为大唐正流的希望,上皇曾将你评为唐朝以后的魏征,明镜国老将你收为弟子,悉心培导。但是你是怎么做的除了因为宋之问诬蔑你的时候,你为了自保反击了一下外,然后再次闭门不出。当真躺在轮椅上四个多月了,很舒服什么出忽臣的知识理解范围,臣不能给准确的提议。这是天兆,也是你能理解的”

其他大臣一个惭愧不能回答,可王画却面色平静地答道:“启禀皇太子,你也知道臣年少职低,那天早朝之上,臣该进奏的也早向陛下进奏了。臣已经尽到臣的本职。至今伤势,臣也快要好了。只是大夫的吩咐,怕留下后遗症,走路会跛,所以还不敢走下轮椅。毕竟有可能国家发生战事时,臣还希望再能够为陛下拱卫江山社稷,重回前线杀敌。这个皇太子请原谅一下。”

李重俊眼睛露出失望,王画的做为与在滑州,给他的印象是天壤之别。

但经他的责问,还是有一些大臣站了起来,与李重俊附和,弹劾武三思。谶言天兆也有了,武三思权势也有了,都将所有直臣逼得不敢进谏。这样都不处死武三思,难道李显真想亡国

李显看着自己儿子,又看着武三思,心中很为难。但看着武三思的神色,越来越厌恶。

看到他这个表情,许多大臣欣喜若狂,终于象是在雄起了。更多的人参与进谏。

可这时候,忽然殿门外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佛号念完后,一个白白胖胖的大和尚走了进来,看到他进来,李显夫妇全站了起来,说道:“慧范大师久违了。”

王画也注意起来,这个慧范就是李雪君说的与李雪君师门十分地不和,还相互斗法的一个主力。但李雪君也再三向王画提醒,这些妖僧邪道方士,除了少数人是滥竽充数外,其他的人能蒙骗这么多皇亲贵戚,还是有点本事,千万不可小视。事实上这个慧范和尚,比王画的职务还要高,李显封了他为银青光录大夫上庸县公,无论官职或者爵位,正好比王画高了一级。

慧范一合什说道:“今天晚上有邪恶的术士,在京城上空施展了幻术,蛊惑人心,侥幸被老衲用了火去术,烧去幻像。老衲本来想禀报陛下与皇后,但因为老衲想用法术,追查出这个邪士,结果来迟。”

虽然这个大和尚长得白白胖胖,慈眉善目,王画听了都想一拳将他打死。他还来了一个火云术

但李显听了十分高兴,怎么说这件事太轰动了,对他的名声与地位有可能都会产生影响,高兴地问:“那个邪士可否找到。”

“老衲惭愧,因为看到被老衲破解,这个邪士立即隐去,老衲没来得及为陛下与皇后,将此人抓捕问罪。阿弥陀佛。”

他还来了一个破解。王画心中气愤地想,早知道如此,不如多准备几个,一晚放上两个三个,看他怎么破解

“大师请坐下,”韦氏让他坐下,又看问群臣问道:“各位爱卿,还有何言要说。”

许多人都知道这个大和尚,是故意替武三思开脱,但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一个个也傻愣了眼,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韦氏看到没有大臣说话,于是说:“陛下,请依臣妾先前吩咐处理三思吧。”

李重俊还想要说话,却被韦氏一挥衣袖,说了句:“马上是陛下即政后,第一个新年开始,既然三思已经处执,这件事各位爱卿,休得再提了。进宴吧。”

将李重俊的话活活逼了回去。

但这个处执与没有处执有何区别而且不听到洛阳城中,现在鸦雀无声,那有即将迎来新年的气氛

这个结果,有人欢喜有人忧,从进餐也可以看出来,许多大臣喜笑颜开,一边拍着马屁,一边高兴地饮着美酒,大快朵颐。有的大臣连一块菜也吃不下去。

宫宴结束,李显要留李裹儿回宫,但被李裹儿狠狠拒绝了。

李显只好无奈地看着王画,说:“王卿,裹儿任性,替朕将她照料好。”

也不能说他软弱没有好处,至少换作其他皇帝,看到自己女儿与王画如此胡闹,早将李裹儿禁在深宫,王画贬到爪哇国了。

出了天津桥,李裹儿还狠狠地踢着地上的石头,向王画问:“父皇是不是昏头了”

王画没有回答,心想,比昏头还要严重。

但不敢说,只好好言安慰。

第二天就是新年的第一天,虽然经过昨天的事,比往年冷清多了,可是洛阳城中,依然还是很热闹,毕竟是新的一年开始。连唐朝各部官员,在这几天也放了假。但无疑,昨天晚上的事,让许多人脸上都罩上了一层乌云。

但一大早,王画没有想到,来了许多拜年的客人。很俏丽很尊贵的客人。

李裹儿的亲姐姐长宁公主带着一群公主与郡主来到王家,还有另一个人,上官小婉。

对上官小婉,王画虽然与她有了一个同盟,但心中还是很忌惮的。这个女子,一不是皇亲,二不是国戚,然而在唐朝翻云覆雨了那么多年,不但靠的是才情,也靠的是智慧。

昨夜李重俊说的祝钦明,因为无耻失德,阿谀奉承,所以后来欧阳修将他比为辱没礼法的少正卯与庄周。他长得很胖,后来为了巴结李旦,在宫宴里跳了八风舞,“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皇上和群臣笑得下巴掉了一地。连名声很差劲的卢藏用都看不上了,说他这一跳,“五经扫地尔”。所以资治通鉴里这段有个批注,云祝氏之舞不是春秋时的八风舞,而是“借八风之名,而备诸y丑之态也”。祝氏舞蹈还入了诗,元人仇远的诗中有这么两句,“应笑趋炎人,奴颜八风舞”。陈炯明讨袁时,请文人张启琛写了一篇讨袁檄文,广征博引义正辞严琅琅上口,也没忘了把祝钦明拎出来,“冯道无其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