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8(2 / 2)

玩唐 午后方晴 5888 字 2019-04-16

这是一个玉玦,上面还雕着一条螭龙花纹。

王画细细观赏着,然后说道:“这是一件古玉,并不是丁柱制造的。”

大家也看着这件玉玦,只看它是一块碧玉,上面还有一些血丝,颜色温润,其他的就看不出来了。不过唐朝仿古字画的有,甚至仿古人写文章的语气仿牌古时诸子文章的都有,但仿制玉铜等器还比较少见,在这上面考研的人更是几乎没有。

王画又细细的辨认了一下,说道:“这是汉代的玉器。”

“有什么理由”李裹儿听他居然将年代断定到汉代,好奇的问道。

“其实好判断,每个朝代的玉器制作方法与风格都有所不同。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玉器,有可能比金银器与铜铁器的时间更早,”最早出土的玉器都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前河姆渡文化,到了四五千前,玉器开始普遍流行起来了。但王画没敢说。

“五帝以前玉器的纹饰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用简练的线各表达的象生形,象征性地表达一下物体的主要部位。第二就是表号图案形,比如雕琢一下太阳与云纹,这代表着太阳要穿过云层,冉冉升起的意思。第三就是兽面纹形,兽面纹对商周玉器,甚至铜器,都有很大的影响。”

“到了夏朝因为工艺进步,已经出现了双线勾勒。到了商朝,已经出现了圆雕、浮雕与平雕,但早期的工艺还是很粗糙,玉器在商朝进步在到晚期。这时候的玉器也好判断。第一动物形或兽面纹眼部用了双勾阴刻小圆圈或者扁长方形或者方形手法表示。第二就是玉兽佩,其头部往往都是双勾阴刻的变形云形或者瓶形。”

“到了周朝时国家成了玉府,因此工艺进一步发展,匠人除了吸收殷商的双线勾勒技艺外,独创了一面坡线与线阴线。优点是简洁,缺点是与殷商相比,略有点呆板。到了春秋时又出现了隐起的谷纹,还有镂空技法,器具更加显得饱满和谐。这是一个玉器史上承上启下的阶段。但早期作品还有商周许多阴影存在,到了中晚期才正式开创了一片新天地。纹饰也出了蟠虺纹,蟠螭纹,交尾双龙纹,今天我们的螭龙纹还在受着它们的影响。”

“秦汉时战国的谷纹、蒲纹、卷云纹、双身兽面纹工艺再度提高,还有四灵纹等以神话故事为题的纹饰出现。到了东汉时阴刻线再度复苏,绘画趣味有所加强。到了东晋时,有句话说叫六朝无玉,主要玉器被人们熟悉,神秘感降低,再加上战乱,河西走廊受阻,玉料难以进入内地造成的。但到了隋唐,因为国家大一统,国力增强,玉器再度繁荣,但各种纹饰消失,而是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人物、动物、花鸟等图案,也有一些伎乐人物与飞天人物题材。实际上这时候的玉器才有观赏性。”其实玉器最鼎盛的时候应当在明清,可王画还是不敢说。

但李裹儿与李重俊听了都感到精神抖擞,国家大一统是他们的老祖宗才创下的。

“当然,这只是大约的区分,更有许多细致的学问。大家再看这个玉玦,除了纹饰开始成熟外,纹饰有了绘画趣味。但并没有出现阴线,所以我不但断定它的汉朝的玉器,还可以断定它是两汉交际时制造的。而且还有重要的一点,汉朝玉玦制作得很少,工艺反而不及春秋战国时生动。可这件玉玦却是一个例外,它的工艺可以说在当时已经达到了巅峰,因此有可能它的来历相当不凡。”

听到这里,大家再度仔细看去,然而似是而非,也没有看出什么区别。

王画想了想,还是算了,现在对玉器出土年代不重视考究,这是要凭眼力察看的,他们也很难有这种眼力。

于是直接进入主题,又说道:“大家知道玉玦的用途,环形,有缺中的玉饰统称玉玦,大的玉玦用于佩戴,小的玉玦则是成双成对的放在死者耳旁陪葬。这块就是一件陪葬品,但这里只有一半。不过它应当还有一个很有意思名字,叫黯然螭龙玦。”

“黯然”李裹儿也好奇问道。

“不错,我刚才断定它是一块古玉,还有其他的原因。古玉留传到现在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传世,继续保留着它原来的风彩,而且因为把玩,光滑圆润,这是最不容易造假的。”说到这里他没有再说了,因为玉器造假的历史还是从宋代开启的。

所以话题一转,说道:“还有一种就是出土的,这种玉器一般都有一点土咬、土锈与斑沁痕迹。但这种玉器中有一种极品,那就是尸身之血沁入殉葬玉器当中,形成的血沁。这需要极大的巧合,而且死者必须是年富力强,气血精壮的尸身才能有这个血气。”

但后来的人想出了一个残忍的方法,将玉器烧热,乘热插在活生生猫狗的肚子里,很容易就得了这种血沁。又要从其他方面考证了,比如出土之玉绝对没有仿冒的光亮。当然还有做伪方法。这需要牵涉到很多文化知识。王画本人也多次看走了眼,收藏过大量赝品,最后才积累出来眼力的。

可王画没有再解释。

他指着玉玦的螭龙眼部说道:“可是这种血沁如果再遇到巧合的话,正好在眼睛下面形成,就象是情人的眼泪,流干了,最后流下的都是血泪。因此称它为黯然器,如是璧,那么就是黯然螭龙璧。我以前听说过有这种玉器,可还是第一次亲眼看到,就不知道另一半有没有在眼部形成血沁。如果有,就凭这一点,它的价值将会连城。”

说到这里,他转眼看着大家,认为大家有可能很会感动。可没有想到,众人脸色一起发白,李裹儿与上官小婉都拿着手帕,想要呕吐了。

第五卷香奴巴第五十三章假设

第五十三章假设

王画才想到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与他前世是两样的。王画看到的是一块难得的黯然玉玦。李裹儿与上官小婉则看到的是尸骨。如果她们没有看到那腐烂的尸骸也许还好一点。

绕过了这个话题,王画问道:“那个丁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有什么家人或者他遇害前,发生过什么事情”

刘顺摇了摇头,那时候他还没有调到汴州。但他的眼着看着河车机,河车机是汴州的司户,在汴州担任了三年的官职,也是除了基层官吏外,汴州上层官员留在汴州时间最长的一位官员,恰好也执掌着户籍。

河车机想了一下说道:“对于丁柱除了他制玉的本领外,我知道得真不多。这是因为他特殊的环境造成的,作为一个匠人,上流人士瞧不上眼,但作为一个比较有钱的人,普通匠人又与他不合群。”

王画听了默然,如果他对古文诗词不精通,恐怕遭遇也与丁柱差不多,这个社会就是工艺大师,终究是低人一等的。

河车机又说道:“因此他性格孤僻,很少与人来往。丁柱除了一个妹妹,还有一个姐姐,但他的姐姐因为年老。生病死了。他还有一个妻子,同样也死了。倒是一个小妾还活在世上,另外他的妻子生下了一个长男,倒也很懂事,前年刚刚成亲。还有两个女儿,因为岁数还小,还没有成亲。另外还有小妾为他生下的一个儿子,岁数还是很小。但这些人那天晚上全部葬身火海了。除了这些家人,还有一些仆役,倒是有几个住在外房的仆役逃了出来,对后面小楼发生的事情却不知道。小楼里面的仆役也烧死了。但他全家被害发生了什么事,我确实没有在意。王学士,这样吧,我派人将坊正喊来。”

“好。”王画答道。

酒楼就在修正坊的大街门面上,一会儿坊正就带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