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0(2 / 2)

玩唐 午后方晴 5847 字 2019-04-16

正因为中国人的“无私奉献”,世界发展了,可世界却来对付中国了。

这事儿挺窝囊的。

一句话放了,大殿里哑口无言。反正也放了,王画索性说个痛快,他又说道:“人家都知道派人学习我们大周的文明,为什么我们不能学习人家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各位或者说蕃夷,什么蕃夷孔夫子还说,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各位,请问谁有孔夫子的学问为什么街上胡服盛行,有人说不雅观,可各位想过没有,正因为胡服紧身,老百姓做事才方便。只要人家是好的,我们就拿过来。女人也照拿,只要对国家是好的。”

有些大臣见他说得粗鄙,全都低头笑了起来。

其实王画这时候玩了一个小聪明,恐怕老武本身也不想再打,不然也不会与众人商议,直接将莫贺干轰走。还有王画本身也不想打了,这几年内败仗太多了,百姓在喘一口气。还有真打,负面还是在多数,血营,自己那是灵活机动,如果正面作战,就是血营也未必讨得了多少好处。更不要说其他各住的士兵。

如果带着一群普通士兵作战,自己打不赢,薛讷也不行,手下血营里将领也不行。必须等到到突厥穷兵黜武后,自己衰落,那时候痛打落水狗,才是最佳时机。

“但不怕上当,上了当后就要学乖。这回我们不能让皇太孙去突厥,要嫁,也得将女儿送到中原来。但臣还有几句话,也是与虚名有关的,现在说出来。首先请问皇上,皇上以名以官养士,希望国家多一些人才出来。这本意是好的,可臣问一句,唐朝初年,国家有多少官员,现在有多少官员。以百户百姓养一官,官简令畅,而百姓不以为负重。可养十官如何命令繁琐不说,百姓负担沉重。或者减少官员实际待遇,比如现在的官员应有的封地,就很少有官员落到实处的。落不到实处,除了少数清廉的大臣,衣不蔽体,食不饱肚,大多数大臣贪赃枉法,或者利用手中职权,与臣一样,置办实业,与民争利。请问民如何争过官臣听到民间有百姓说现在官员,是车载,斗量,请问皇上这是不是一件好事”

这是潜规则,王画炮打老武不算,也将这个潜规则公开了。

大殿里更是鸦雀无声。

“再者,原来唐初不足三百万户,可士兵强悍,横扫天下。现在皇上治理下,近五百万户,这是好事,可请问为什么败多胜少道理还是一样,百户之人养五兵,不足为负,可养十兵,二十兵,百姓也承受不了这个负担。而国家还是这个国家,收入还是这个收入。养十万大军,固是精兵良将,养百万大军,连盔甲都是问题,那来的精兵良将为什么血营能打胜,当真是臣本事大不是,一是简选出来的悍卒,二是朝廷厚赏厚养,士兵感恩图报,因此才为陛下浴血奋战。”

“所以默啜真心是和,国家少了许多战争,百姓也少了负担,特别是边境百姓更是从水深火热中解脱出来。皇太孙不惜一婚姻否况且如果皇太孙不喜欢,还可以置一些王妃宠幸。”挑明了说。但说到这里,王画思索道:“臣不是说这个,而是默啜此人狡诈奸滑,有可能这三战中就埋下一个坑,让我们大周君臣往下跳。”

这三战能有什么坑当真突厥人烧出比王家那几座瓷窑还好的瓷器出来当真他们还会制出比太原凉州还要好的毡子出来

第四卷杀菊血字营第五十五章炮声隆隆

第五十五章炮声隆隆

武则天这时候说道:“王卿。那三战先别管了。还是先谈谈你刚才骂朕的事,骂得真好啊。”

众人一起看着武则天,难道武则天让王画大炮轰晕了头

武则天又说道:“你上来。”

王画只好走出来,其实武则天看透了他的本质,看似他胆大妄为,其实他是谨小慎微,不管如何做,都有一个底线。就象他与七姓斗,也在借势打势。几次战斗,看似冒险,也做了周密的安排。

但刚才说得快活了,似乎现在老武手腕也软下来,可老武如果还保留着原来那种性格,自己有可能要倒大霉。他走了出来。

武则天继续说道:“你到朕旁边坐下。”

王画小心地来到她旁边,太监端来一张椅子,王画小心地坐下来。

武则天又说道:“朕在国老死后,好久没有听到什么忠直之言,冀州学子苏安恒两次上疏,虽然是直言,可终究是为了这个宝器。”

说着她拍了拍座下的龙椅,这件事是指冀州学子苏安恒曾在前年投匦上奏。说武则天岁数大了,应当学习尧舜禅位于皇太子,更因为武氏诸王在武则天千秋万岁之后于事非便,请罢为候,更封李旦李显二十几个儿子为王孙,屏藩皇家。武则天看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亲自召见,赐食厚赏而去。

然后去年五月再次上疏,说武则天贪恋宝座,而忘记母子情深,有可脸面见唐朝先帝反正很牛气的一段话。武则天看后,哭笑不得,但也没有怪罪,可也没有任用。今天她将这个原因说出来。苏安恒算是忠直,可争的也只是武李,并不是为天下百姓,为了国家强大,从这一点上,她比司马光还是有远见的。这只是一件小事,几百年司马光抱着历史上那么多大事不记载,反而为这件事大书特书。这同样是本末巅倒。

但不也排除确实有许多忠直勇士。毕竟老武老了,早一定将后继人安排好,以后减少动乱。但这种人有,很少很少。大多数是投机行为。一个新帝王即位后,首先提拨的就是自己的亲信。何谓亲信,就是扶持自己上位的人。因此这些臣子各保其主,试图他上位后自己升官发财。闹得最厉害是康熙十王之乱。几乎所有大臣都牵连进去。

雄才伟略的康熙都无辄了,最后来了一个匾后遗旨之举,然后什么传于四阿哥或者传于十四阿哥的事出来了。

这个苏安恒有可能就是走的这条路线,一个学子,想要进入朝堂,只好科举,可科举难度太大。因此上奏,希望引起皇太子的注意,快了,老武都八十多,难道能活一百岁李显上位了,有可能因为他这几次进奏,破格让他担任官员。不然这个将来宝位之事,朝中那么多大臣,轮到你一个小小学子来管的

这才是事情有可能接近真相的本质

“国老才去了两年,可朕好象去了十年百年似的,好久都没有听到如此震耳欲聋的谏言。王卿,还有何认为朕做错的地方,今天一道道出。”

其实也不对,她还真提拨了一些人才,象狄仁杰不说了。武将张仁愿、唐休璟、郭元振,这都因为在她手里边患紧张,得到重用了。文臣中的姚宋、张嘉贞、大手笔苏张二人,都是她选拨出来的,这些大臣是构成后来的开元盛世的主要大臣。但在她手里,要么岁数小了一点资历浅,要么就直接没有用好。

因为她太好胜了,所以阿谀奉承的大臣很多,也就是史书的所说的猥官,包括一些想主动“献身”老武的一群控鹤府文士。

听了她这一句话,王画会意,今天自己放炮没事老武这是想为自己树立魏征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