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8(2 / 2)

玩唐 午后方晴 6126 字 2019-04-16

介绍了近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瓷器大师父后,郑四郎又说道:“麻烦各位善长丹青的大师出行一下。”

过来七八个人,郑四郎又为他们一一介绍,有的善长画花。有的善长画人物,有的善长画佛祖。王画还是很客气地与他们打招呼。如果刚才郑家请来各大瓷窑的著名瓷器大师让他惊艳,那么这回画师却流于平淡了。也许他们现在很有名,可王画都没有听过他们的名字。

这时候突然郑四郎指着一个与他差不多大的少年说道:“这位是我家的外室弟子郑虔,虽然他年幼,可对书法丹青有所善长,如果小二郎不介意的话,可以在瓷器评比完毕后,与他交流一下。”

他说话态度很轻蔑。

一个外室弟子,去年科考又没有考中,但不知道为什么自家老祖宗反而对他客气起来。这一次特意让他将这个外室弟子带到巩县。

可以听到这个名字,再地照他的大约年龄,王画内心却掀起了波澜。

这个郑虔,现在很小,也许各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是很纯熟,因此没有名气。然而若干部年后,他将成为唐朝最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同时精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等,可以说他就是唐朝一个活着的百科全书,通儒,什么都懂。杜甫对他仰慕不己。夸他是“荥阳冠众儒”、“文传天下口”

然而王画前世看到他的历史感到疑惑不解,因为史书记载他荥阳郑氏家族,弱冠时,举进士不第,因于慈恩寺,学书无钱买纸,见寺内有柿叶数屋,逐借住僧房,日取红叶肄书,天长日久,竟将数屋柿叶练完,终成一代名家,成为士林佳话。

这让他不明白了,荥阳郑家,作为唐朝的七姓十家,怎么连写书的纸都买不起。

现在看到郑四郎的眼神,他终于明过来。郑虔是外室弟子嘛,说是郑家弟子,其实身份也等于是郑家的佃户。他们在郑家的位并不高。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郑家弟子不知几千甚至上万人,也不可能让每一个人有富足的生活的。能让他们翻看书籍,就算很仁义的了。

看着眼前这个与自己差不多大的少年,身上只是穿着一身粗布长衫,大约是生活艰苦,身体十分单薄。他也看着王画,但眼睛里没有仇恨,相反还带着仰慕之色,在心中他已经将王画作为奋斗的目标了。

王画起了怜才之意,说道:“这位兄弟。我家中还有一些本人亲手撰写的书稿以及画稿。如果你有兴趣,等会可以到我家中挑一些回去,把玩一下。”

咦郑四郎听了一愣,这个少年眼界很高,一般人很难入他的法眼,怎么对自己这个同族兄弟产生了兴趣

但他没有询问,继续往下介绍。当然,也不可能真的没有画匠出现,终于到了最后一个长者,郑四郎介绍道:“这位是曹元廓曹大师,也是现在尚书令,师法阎尚书兄弟,工骑猎,人马山水。”

王画终于动容,不是官职。别看他官职里有一个尚方,使人联想到尚方宝剑。其实不然,尚方令只是为皇家专门制造器物的一个官,连玩官的资格都称不上,就是皇家匠人的头领吧,没有什么政治权利的。

但这个人确实是唐朝一个著名的画家,在武则天的时候,铸九鼎于洛阳,备九州山川物产。诏命元廓画样、钟绍京书,时称绝妙。他画的后周、北齐、梁、陈、隋、武德、贞观、永徽等朝臣图、高祖太宗诸子图、秦府学士图、凌烟图都流传于世。虽然王画没有收藏过他的作品,但见过他的作品。

王画郑重地行了一个大礼,说道:“见过曹尚方。”

郑四郎得色地一笑,说道:“不知道小二郎自认为自己的画艺可否超过曹尚方”

王画摇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也许自己在画法上比他知道得更多,可在画工上,与曹元廓相比,还略略有些距离。

但这位曹大人苦着脸,这一次他受郑家委托前来。对方也只是一个布衣少年,虽然略有一点名气,可与郑家相比,还是象一根鸿毛一样。但没有想到皇帝也来了,好象还隐隐是为这个少年助威的。可他答应了郑家,就象王画所想,也只是一个小官,不敢回拒了。因此形势变得骑虎难下。

听到郑四郎这么一说,他连忙摇手说道:“四郎夸奖了,我只是略懂一些丹青,王二郎天姿妙绝,况且现在还十分年幼,假以时日,画艺将令人不可高攀。”

这不是扫兴么

郑四郎瞪了他一眼,又说道:“还请各位文坛宗师出来,让我介绍一下。”

这里面有许多官员了,郑四郎的态度也变得恭敬起来。

走出来近十个人。

郑四郎首先指着一位面容清癯,道貌岸然的老者,说道:“这位是秦坷秦宗师,对春秋、尚书尤为善长,是临淄著名经学大家。”

没有听说过,王画还是微微一笑,说道:“秦宗师好。”

郑四郎又走到一位大约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面前,说道:“这位是吴中兖州兵曹张若虚张宗师。”

顿了顿又说道:“王小二郎,虽然你也作了许多惊人的诗篇,然而某问你,你的那一首诗能如张宗师作的春江花月夜好”

听到这个名字,王画也懒得与他唧唧歪歪了。

当然,郑四郎说得也有道理。虽然王画抄来的燕歌行等诗篇,未必就比这首诗逊色。但这是在初唐,这时候的诗风还讲究绮丽的气氛,特别是上官仪与上官小婉的上官体,被所有民众认可。

严格来说这首诗,是属于乐府体裁里的一种宫体诗。它始于简文帝萧纲做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因其流行于东宫,时称“宫体”。但风格后来逐渐流于浮靡轻艳,成为艳情诗的代言人。这类诗歌的共同艺术特点是:注重词藻、对偶、声律。

但张若虚这首诗是一个例外,虽然也是宫体诗,但这首诗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清末王闿运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闻一多又将它赞为“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意思是诗中第一。

放在盛唐诗风开始改变的时候,未必会有人全部认可这首诗真的超过了燕歌行、梦游天姥山等诗。但以现在唐人的观念,确实张若虚这首诗还是凌驾于王画以前抄袭的那些诗之上。

这时候王画也顾不是那一首诗好了。

他拉着张若虚的手说道:“张先生,何至如此”

好歹你是我心中仰慕的对象之一吧,现在也是个兵曹,怎么与于杜两家一样,成了郑家的走狗

第二卷花之绽苞第七十七章青岗岭之战春江花月夜

第七十七章青岗岭之战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苦笑了一下。心想,我可不象你,还没有进入官场,先是狄相公向皇上推荐,后是吉相公拜访,好象还与几位皇太孙公主关系不薄。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兵曹,郑家邀请,敢不从命

但没有解释。

王画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