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得知原始收下应劫之人以后,心中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快,通天知道不管怎么说自己门下死伤绝对要占封神榜上的大头,要是自己的弟子执掌封神之事,恐怕也会有很多不便之处,难以做到公正,反倒不利于消弭因果,倒不如这样只要找准机会废掉原始的几位弟子,狠狠教训原始,自己的目的就达到了。
原始拿到封神榜之后,就到八景宫找老子商量。
时间飞逝,圣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人间是不可能感到的,但是人间也出现了不稳定的迹象,现在是商朝的纣王在位,刚刚登基的纣王雄心勃勃,励精图治,重用闻仲、比干、黄飞虎、商容等忠臣良将,刷新吏治,整顿军务,安抚四方,一时间天下大治,八百镇诸侯无不臣服,天下安乐。
不过摆在纣王面前也有一块心病,就是各大诸侯的势力日渐膨胀,原本商朝在最初的时候分封诸侯,这些诸侯为大商镇守四方,维护边疆的稳定,促进商朝繁荣。
凡事都有利弊,经过近六百年的发展这些诸侯不断生息繁育,族人越来越多,封地也在不断向外扩展,原本商朝对比各大诸侯有着绝对优势,可是各大诸侯身在边境,还有扩展空间的余地,商朝就被包围在中间,几乎不能扩展土地。
相反还要不断分封一些皇族,实际控制面积甚至不断萎缩,东南西北四大诸侯中西伯侯姬昌东伯侯姜桓楚实际辖地已经可以和纣王相提并论了,这不能不让一心振兴大商的纣王有些不甘,急于改变这一切。
纣王积极寻找办法削弱诸侯势力,纣王和几位重臣一心研究解决之道,选择了推恩的办法,将大诸侯变小,将小诸侯变没,一切还在计划之中,严格保密,但是不知为何就有讯息传出,北海就反了七十二路诸侯,以袁福通为首,公然反对纣王。
这位年轻的帝王自然是极为愤怒,派遣老太师闻仲亲自出马,带着百万大军,一面征讨袁福通,一面宣扬武力,顺势借机会调差北方诸侯是否与袁福通有勾结,然后切实撤销几个诸侯,好威慑这些野心勃勃之辈,为自己下一步政策立威。
纣王一切都筹划好好的,所有的重臣们也是对自己年轻有为的帝王充满了信心,期待大商更辉煌的明天。
新年祝福就不说太多了,看在小道士放弃春晚码字的面上,给点收藏吧,距离龙年还有半个小时,愿大家新年快乐啊。
正文第八十五章闻仲鏖兵
闻仲是大商托孤重臣,又是截教门下弟子,金灵圣母之徒,虽然修持大道不成,但是为人方正,文武双全,金灵圣母知道他与清福无缘,却与洪福有份,是难得的治世安邦之才,故此传授于他雌雄双鞭,赐坐骑墨麒麟,金灵知道大劫来临,故此早早将闻仲派到商朝,作为伏下的一笔。
闻仲自入朝为官以来政绩卓著,深受百官爱戴,为天子尊敬,一直做到托孤的大臣,百官之首,闻仲极为理解纣王的心思,或者说纣王的国策大半出于这位老臣之手,对于削弱威胁大商根基的诸侯闻仲比起纣王还要积极。
百万大军一出朝歌,闻仲并未着急着奔向北海,平定袁福通,闻仲从心里明白,袁福通虽然反了,但是北海地广贫瘠,缺少粮草人口,成不了大事,但是要想彻底剿灭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所以闻仲一面大张旗鼓讨伐袁福通,一面直接奔往北伯侯崇侯虎的丰城。
崇侯虎品行在各镇诸侯之中并不好,喜好四处挑拨离间,扇阴风,点鬼火,唯恐天下不乱,治下的二百镇诸侯并不怎么服从命令,这也是袁福通叛乱的一个因素,现在闻仲前来丰城,嘴上说的很好听,说什么坐镇丰城,统筹全局,好更好的平定叛乱,但是崇侯虎知道这闻仲前来搞不好就是要问罪啊。
自己身为北伯侯,治下出现叛乱无论如何都难辞其咎啊,更何况绝不会问问罪就算了,搞不好还要自己出兵出粮协助平定叛乱,仔细一算绝对是一个赔本的买卖,崇侯虎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须弥山的几位弟子陆续离开,前往洪荒,为大劫谋划,后羿一离开须弥山就听闻殷商太师闻仲起兵讨伐北海反叛的诸侯袁福通,后羿身为巫族对征战之事还是比较喜欢的,因此也直奔北伯侯的丰城而来。
闻仲大军距离丰城还有近百里的距离,就看到无数人马一字排开,为首的一众文武在北伯侯崇侯虎的带领下正在恭恭敬敬的等着闻仲。
闻仲对于崇侯虎还是比较了解的,崇侯虎贪鄙成性,又薄情寡恩,喜好逢君之恶,从人品上来讲闻仲极为讨厌这种小人,但是站在朝廷一方,闻仲还是喜欢这种无能的诸侯。
远远看见尘头大起,崇侯虎急忙小跑着向前迎接“老太师您可来了,小侯无能,愧对朝廷,请您恕罪啊,老太师,我给您跪下了。”
闻仲一见崇侯虎一见面就哭哭啼啼,行礼请罪,也大出闻仲的意料,没想到一镇大诸侯竟然如此不顾颜面,看来崇侯虎是有些害怕了,闻仲也急忙下了墨麒麟,双手搀起崇侯虎。
“北伯侯,你为国镇守这北疆之地,没有功劳,还有苦劳,袁福通叛乱的罪责不能加到你的头上啊,就算万岁要追究,老夫也要为你说话啊,天下人都知道你的一颗忠心啊。”
老闻仲不住安慰崇侯虎,崇侯虎也收起眼泪,不住的夸奖闻仲治军有方,能征惯战,为国为民,好话就想不要钱的一样,不住赞美闻仲。
崇侯虎等人簇拥着闻仲,一起上马,往丰城而来,闻仲远远看见丰城高大雄伟的城墙,回身对崇侯虎说道“这丰城不愧是北方第一大城,巍峨雄伟,不同一般啊,北伯侯治理有方,真是国之栋梁啊。”
“老太师谬赞了,这北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