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2 / 2)

裂日 凹凹 5901 字 2019-04-15

方云和黄胜利离他不远,被几堵断墙挡住了,一听没有了轻机枪射击的声音,就摸了过来,很快在枪声中听到了张连武和敌兵对骂的声音。他们绕到那几名敌兵后面,连连开火,射杀了那几名敌兵后,方云叫道:“张连武,快走。”

张连武提着大刀跑了出来,和方云他们一起捡起敌兵身上的武器弹药,捡完后还踢了几脚,骂道:“看你还缴枪不杀,看你还优待俘虏,妈的。”估计刚才被气得不轻。

方云带着张连武、黄胜利,收拢了战士,连他在只有六个人,个个带伤,身上的弹药也所剩无几了。方云摸出怀表看了看,自己在这里顶了也差不多有一个小时了,杜英豪他们应渡过赤水河了,他叫道:“走”

一行六人推出了小村东面,往集结点赶去。敌人发现了村东面没有了枪声,涌了上来,接着忽隐忽现的火光,远远看见几个人影往河边跑动,骂骂咧咧的追了上去。

方云几人喘着粗气跑到了河边,看见一条木筏静静的拴在河边,不由欢呼一声,马上解开绳索,用竹篙猛点,木筏就向河对岸飘去。

过了约有十分钟,敌兵追到河边,看见木筏已过了河中央,没有办法,胡乱的打了几枪就慢慢退去。

木筏靠到东岸后,方云才是真正地松了一口气。

第一卷第十三章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北部。明朝开始建省。面积约有十七万平方公里。省内少数民族众多。山多地少,地势相当破碎,有“梁子”顶部平缓,两侧陡峭的梁状山脊,有“坝子”山地高原间的小型盆地和河流宽谷,有“地无三里平”之说。春季多冰雹,秋季多阴雨,冬季多雨淞。贵阳,遵义一带年平均阴天日数在两百天以上,故又有“天无三日晴”之说。

方云带领的先遣连在元厚防御战中,损失过半,除去十几名重伤员,剩下的五十多名战士中,大多数或多或少都带了点轻伤,真正没有负伤的只有十来个人,这其中还包括林雪、许丽两人,张文娟在撤退的时候,被流弹击中牺牲了。二十多匹马骡也只剩下了三匹马,轻机枪还剩一挺,物资损失惨重。

伤口虽然包扎妥当,可是方云的心在滴血。看着周围隆起的新坟,想起英勇牺牲后惨遭割头战友,以及被抛弃被出卖的愤懑,他涌起前所未有的强烈仇恨。

先遣连所有的残余人员,在方云、杜英豪和何凯的说明下,都知道了事实的真相,士气低落,目光涣散。一直以来坚持的信仰崩塌后,对人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这时候,负责警戒的林红军匆匆穿过树林来到这个隐秘的林中驻地,焦灼地说:“西北面有敌人出现,除开川军外,还有当地的民团、保安队跟随,约有四百多人。我们要赶快转移。”

王文宾心中压抑,茫然道:“往那里去我们是被抛弃的”

方云收拾起心情,打起精神说:“这里山多林密,敌人不一定会搜索到我们的踪迹。可是,这里毕竟是战场范围,缺少给养。唯今之计,就是潜回桐梓附近的山区中去,那里靠近黔北的物资集散地,情况我们也比较熟悉,在那里,我们应该可以躲避过敌人的搜捕。”他把目光投向王文宾、杜英豪、何凯、林红军、黄胜利、张连武等人,断然说:“我们马上走只要我方云有一天命在,那些陷害我们的人休想有一天日子好过”

方云一行人夜行昼伏,千辛万苦,挨饥忍饿,花了近五天的时间,终于潜回到了桐梓附近的天门洞溶洞群一带,安定下来。他们已和革命军中央纵队失去了联系,不知道革命军已运动到哪里,而革命军也认为他们已经被消灭了在当时的环境下,一个连队被消灭是很正常的。于是,方云他们就像朵浪花,消失了。

冬季在山里猎食非常困难的,好在方云他们带的给养还算足够,勉强还算维持得下来。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方云带着没有受伤的战士,把方圆几里内的地形都摸熟悉了,发现这里还真是个理想的休息地点:山石陡峭,溶洞成群,有点深邃的溶洞还不知道通向何方。溶洞里干燥温暖,对伤员来说,是个好地方。最担心的水源也不是问题,溶洞有几个地方有山体渗漏下来的露水。

不可否认,感觉到被无情的抛弃后,方云、何凯几兄弟的心态都起了变化。

对于党中央高层对他们的事后清洗,方云是没有做好相应心理准备的。在他内心中,还是有一定幻想的,认为自己是党中央新近竖立起来的英雄人物,况且自己一直以来都是问心无愧的,再怎么秋后算帐,也不会落到他身上的,所以,当事情发生在他身上的时候,他受到的打击也是特别大。

在苏区这几年,方云对内部党派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他也是耳闻目见的,只不过想不到自己也会有这样的一天。

“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劳其经骨,饿其体肤。如今时世之艰难,我辈必当坚持下去。”陷入绝境的方云给自己下了决心,“对于成为那个人的渴望,是我奋发前进的动力。”

杜英豪也是一样,以前很阳光很亲切的一个人,变得一天到晚板着个冷脸,人也沉默寡言起来。有不少时间,大家都看见杜英豪一个人坐在洞口外面发呆,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一天,杜英豪对方云说:“方云,我要走了。”

方云虽然有点意外,但还是有点理解他,作为一个忠诚的国家社会党员,不管自己个人遭受到什么挫折,都不会影响到他对党的忠诚和热爱的,正是这些人,构成了一个党的脊梁。

可是,杜英豪的内心想法是否是真的如此

“这样吧,等过段时间后,部分轻伤员的伤势也好了,再看看吧。而且敌人正在到处搜捕革命军,也不安全。”方云还是提出了挽留。杜英豪淡漠地看了一眼,没有反对。

日子过得依然平淡,大家都觉得前途很是迷茫。方云决定到周边去走走,一是熟悉一下地理环境,二是借此机会把自己的思绪理理。他决定徒步行走。

离开天门洞的时候,何凯不无忧虑地对他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他担心剩下的战士会散掉。方云只对他说了一句:日久见人心。随后,方云武器不带,钱也不带一个,背着一个简单的小包袱在大汉帝国的穷乡僻壤翻山越岭。

一个人走在布满敌意的环境中,到处都贴满抓捕革命军士兵、社会党党员的布告。方云沿路乞讨,这是他磨练自己心智的主意。他身无分文,衣杉褴褛,带着破伞和小包。装着笔记本和换洗内衣,他靠农民、偶尔也靠城里人的施舍为生。

这次外出周游既是一次探险,也是次考察。方云发现,依靠自己的机智和人们的慷慨可以生活下去。这时,方云第一次开始用分析的眼光来研究农村。

当时大汉帝国正风起云涌,三民党和社会党的斗争已逐渐成为了当今国内问题的主流。而方云这时下到农村,开始进行历时三个半星期,足迹遍及黔北四个县的徒步行走。正是在这一次艰苦旅行的基础上,他写下了黔北农运考察报告,提出了他对农民运动的态度。

这是对他前段时间以工人阶级为革命基础理论的补充。同样的,他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华泽民在苏区大力提倡农民运动的本质大汉帝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很短的时间内,将有数不清的农民站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写道:“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