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4(2 / 2)

光绪中华 妖熊 5482 字 2019-04-15

不仅仅是英国和德国有权利支配这个世界,中国也可以,至少在东半个亚洲。

在海军自行设计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飞艇母舰驶抵马尼拉港后,整个东南亚大半在轰炸飞艇的航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菲律宾已经归属于大英帝国的其他两个岛上,民间的武装叛乱层出不穷,谁都知道这背后有中国人站在后面,但现在已经没有人要去指责这一点,因为在强权面前,徒劳的指责没有任何意义。

德国则以他们在略东方一些的太平洋海域上经营到的几个岛屿为基地,开始了他们的新的阳光土地的争夺,英国人心照不宣的陪着他们玩着威慑游戏,只是双方也在新的一年里,默默地为各自的太平洋舰队增加了实力。

这时候世界上还有一个热点,就是潜艇是否有未来,随着法国人可以投入战斗的潜艇的公开亮相,这成为军界特别是海军届议论的热点,当然大多数人都认为潜艇是个没有什么意义的东西,代表人物便是法国的福煦,以及英国的一些老派海军人物,因为航程和潜水能力以及攻击力的限制,潜艇似乎只配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

中国地潜艇还没有公开亮相,这个在江宁府北面的造船厂内。戒备最森严的项目,其实也只是皇帝一个人对它的前途抱有信心罢了。八枚鱼雷,两具发射管,水下生存时间四个小时,航速七节,这样的数据的确对海战没有太大的帮助,但是它将来确实有用,而且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就是这几年地事情了。所以,我陆续安排了海军的高级将领,参观了这个东西。也好让他们提前有个数。

英国的海军界内,当然还有着另一项冲突,只是目前来说还没有分出结果而已。考虑到英德双方在太平洋海战中的表现以及战果及形成原因等的综合分析,以费舍尔勋爵为首的一派认为英国舰队是输在了速度上,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皇家海军都无法离开危险太远,这当然是因为舰龄偏老的缘故。所以,他认为他主导的战列巡洋舰应当成为太平洋舰队乃至整个皇家海军的主体。有着重攻击力与高航速地战列巡洋舰,几乎就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而一派元老派则坚决认为绝对不可如此,战列巡洋舰的防御几乎与纸片相差无几,在小舰群的混战中还可能以速度的优势来避免被击沉的命运,但是大英帝国地敌人在成长。德国人已经开始了他们地军备竞赛。以皇家海军如今的地位,将来的决定性海战一定在于大规模的海上主力会战,在这种性质的海上对决中,战列巡洋舰的薄皮防御将会成为他致命的弱点。

争吵并没有在短期内分出胜负,这两种观点的对决使皇家海军的上层的矛盾开始凸显,费舍尔上台伊始地强硬政策和太平洋地区的失败海战形成了一定的关联性,很多人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在地球地另一面,德意志帝国高贵的代表,普鲁士亲王海因里希在2月初也就是在农历德馨年内抵达中国。与他一起到来的,还有造船界和船舶设计界地代表一百五十余人,后面还有两条船,装载了山东籍的一一九镇和一二零镇。随着德方贵客的到来,军事工业也得到了添补,火炮,火焰喷射器。步枪等陆军装备,也向中国开出了许可单。这令前去天津迎接的醇亲王载洸,聂士成等人均是大为开怀,德国人开始正式履行他们的承诺,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要在亚洲培养起一个强权,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这个新的强权与自己一道,挑战已经存在了四百余年的威严。

但让我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在农历初六,我抽出时间来接见海因里希的时候,这个家伙向我转达了威廉二世的私人请求,希望我可以看在他的面子上,以国家借款的名义,在十年内向德意志帝国提供十亿马克约合四千万英镑的贷款,要是折算成中国的银元,这就是三十几亿的银元,看来这老小子的财政危机不小。

这也难怪,这些年德国在扩展陆军的同时,又几乎是从无到有的建立起了一支极为强大的海军,海军是多么的耗钱,我是深有体会的,而且这钱花下去,还是一个无底洞,你要不停的往里面投钱,才能保证你以前的投资不会打水漂。德国人近两年狂造战列舰以补上以前的旧账,看来是花钱花太多了。

当然我不可能全额借这笔钱给他,不仅仅是数目大,另外一个我一旦借给了他,将来怎么可能不帮他他一旦输了,我的借款可就打水漂了。

想到这里,我朝略有不安的普鲁士亲王解释了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认为这一份借款计划对于中国来说是有些庞大了,可能会有些困难。这些问题,还要与经济方面的官员一同协商,过些日子再给亲王答复云云。

海因里希诚恳的谢了,又谈起了海军合作的进行事宜,我经过一晚的思索,是让他从人手中抽出一定的人力,看看是否能在合适的城市选址,建立一个友谊大学之类的学校,为中国培养长期的人才。海因里希答应将与教育部章尚书详谈。

至于他们还想得到我的承诺问题,我当然是要给的,只是心里越发地为国家军民阶层的普遍亲德反英的情绪有些不安,由于前一阶段政治的需要,宣传部也加强了历史教育,在报纸上以故事形式或是其他侧面的形式,发表了一系列的鸦片战争的缅怀专题。

并结合如今禁烟的宣传,把毒品的危害性隐隐与英国人联系到了一起,这在民间的反响是极大的,加上军号原本就有亲德远英的传统,即便是理论上最亲英的海军,都将立场放在了德国一边。

这种民心所向如果我不能加以良性的诱导,就只有循着他们的意思办事,所以,我犹豫之下,命令宣传系统放慢了对鸦片战争以来的回顾教育,但另一个方面的禁烟工作要加强起来。

这样子的民心和舆论就会渐渐向禁烟工作倾斜,也使我的这个举动对于英国人来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