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们怎能接受的了,这些人终于忍无可忍的爆发了他们的愤怒,许多人把这篇文章当作一篇反动文章告上了官府。
这一下的惊动可就大了,二十多个知州知府连夜写了折子连同那十几期呐喊报一起上报京城,这事也同样惊动了锦衣卫,于是一份对唐同从小到大所做的一切事情汇总后,也以快马送到了京城,而那三个按惯例安插在常州卫镇所的锦衣卫也被立刻调回接受审查。
这三个在常州卫镇所做密探的本是年青人,在唐同的军中当着小兵,原本对唐同的事情还会如实的上报,后来唐同见这三人的能力不错,把他们提为了旗总,而在唐同的手下当旗总,薪水是很高的,这也让这三人对唐同有了亲近之感,对唐同的事情汇报的也越来越没有以前那么仔细了,后来出了呐喊报,这三人觉得这是一件小事,比起唐同以前那样又是杀又是抢的,实在是算不得什么,很马虎的没有上报。
事实上,他们在锦衣卫中的上司刘百户以前也没把唐同的事放在心上,就象唐同的手中出现那威力很大的后膛枪,这样一个重要的情报,那刘百户却仍然当是大明以前的火枪,没有重视,至于唐同又杀又抢的,唐同在官场上把事情摆平了,也通过关系给过这个刘百户好处,这刘百户自然不会多事了。
后来,那三个锦衣卫密探受了呐喊报的思想影响,渐渐变成了唐同的支持者,自然是更加不会把呐喊报的事情往上报了。
不说这三个锦衣卫密探将要受何处分,这一日,崇祯皇帝早朝后,突然收到了一份加急传递的折子,眉头皱了一下之后,便把折子打了开来。
正文第六八章知朕者,唐惊也
一
大殿之内的气氛有些压抑,王承恩小心的看了一眼皱眉的崇祯皇帝。
王承恩是个太监,崇祯皇帝身旁的司礼秉笔太监,虽然也有些贪钱,对崇祯皇帝却极是忠心,是以崇祯皇帝一般喜欢让他在一旁侍候着。
崇祯皇帝拿起的一份加急传递的折子是金陵的镇守太监宁杰初上奏的,这份折了中写的就是当地的几个秀才举子们联名上告常州的都指挥使唐惊,告他开办呐喊报进行妖言惑众,诋毁圣人之言。
这份折子写的并不长,崇祯皇帝看完之后,眉头皱的更紧了,这个时候的崇祯还很年轻,还是血气方刚之时,对朝庭上的那些言官书生并没有什么好感,这些人动不动就是圣人之言圣人之语的,让年青的崇祯皇帝总觉得束手束脚的,一旦崇祯皇帝的言行上让这些拿到什么把柄,便会跳出来指责崇祯皇帝的不是,若是崇祯一气之下打了他们的板子的话,那就是更不得了,这些人伤好之后会更加的神气,因为崇祯的板子让这些人更加的有名气了。
对于现在的崇祯皇帝来说,他最恨的就是那些造反之人,对于是不是诋毁圣人之言,崇祯是不会太放在心上的,所以崇祯看完这份折子后,只是皱紧了眉头,却没有发火,随手拿起了与折子一同送上来的呐喊报,打开第一期的呐喊报看了起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头版头条上的一个标题是谁让大明的百姓受穷的,这是唐同在剧院中发表的那一番讲话,这一篇演讲的内容经过唐同的修改后,将主要的矛头对准了建奴和各地的恶霸劣绅,这篇演讲中,唐同是说了崇祯不少好话的。
当崇祯在文章中看到唐同讲的他崇祯现在的困境以及辛劳清苦的日子时,也不由的触动了崇祯心中的感叹,盯着那一段文章好一阵子之后,崇祯才自言自语的道:“知朕者,唐惊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武官,竟然也有这番见识。”
崇祯看完这篇文章后,已经对唐同抱有了一些好感,崇祯对西洋事物和科技,海军什么的没有兴趣,主要是看了一下建奴恶行录,当看到唐同在文章中大骂李自成,张献忠他们的造反是祸国殃民,大力的歌颂了朱元璋赶走元人的丰功伟绩时,崇祯对这个小小的唐都指挥使抱有的好感更多了,心中不禁暗想那些秀才举子们是吃饱了没事干,对朝庭如此忠心耿耿之人,岂会是妖言惑众之辈。
最后,崇祯直接翻到了那篇所谓妖言惑众的吾之奋斗,这一看,让崇祯这个皇帝也不禁有些激动起来,心中暗想,真没有想到啊,原来朕的大明竟然也有这么多的优点,虽然这个人对于圣人之言确实有一点儿诋毁的地方,想法也很不切实际,什么开很多工厂,让天下百姓都有事做有饭吃,什么杀尽天下所有的建奴与鞑子,什么让大明的旗帜插遍天下太阳所能照到的地方,实在是有些太狂妄与不切实际了,但总的来说,这个人还很忠心为国的嘛。
王承恩一直在旁边小心的看着崇祯,他与崇祯之间的感情关系有些复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崇祯皇帝把王承恩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而王承恩也是真心实意的关心着崇祯的一切,他知道崇祯自登基做皇帝以来,就没有过上过好日子。
当王承恩听到崇祯竟然说那个小小的唐都指挥使是他崇祯的知己时,心中也不由的大是惊讶,能得崇祯皇帝如此赞许,这人很不简单啊,王承恩心中暗自留了心。
崇祯将那摞呐喊报对着王承恩扬了扬,道:“你也看看吧,此人的想法虽然有些狂妄和不切实际,但对朕的大明还是很忠心的,那些地方上的秀才们实在是无事找事,他们是嫌朕的事情还不够多啊。”
王承恩先前时就已经有些好奇了,这会儿上前接过报纸后,道:“皇上,那些秀才举子们也不过是想沽名钓誉罢了,只是把这种事情捅到了皇上您这儿,却是做的有些太过了。”
崇祯摆摆手,微微的叹了口气,翻开第二封加急传递的折子,打开一看,又是状告那个唐都指挥使的折子,告的也是同一个罪名,崇祯眉头不由的狠狠的皱了一下,随意的阅览了一下之后丢在了一边,拿起第三封加急传递的折子,一看仍旧是状告那个唐都指挥使的,罪名也是一样,说他妖言惑众,崇祯轻轻的哼了一声,只看了一半就丢到了一边,打开第四封,第五封折子时,只瞧了一眼,便丢在了一旁,随后崇祯皇帝算了一下,状告那个唐都指挥使妖言惑众的折子竟然有二十三封之多,心中也不由的暗想,这个叫唐惊的都指挥使得罪的人也太多了吧,这点儿鸡毛蒜皮的事,竟然也让这么多的人告到了朕的这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