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六月十六,皇长孙和樱宁大婚的日子。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纱帐里的夫妻俩就醒了。
看了眼外面的时辰,谁都没着急起身。
乔乔翻了个身,夫妻俩面对面侧躺着。
“咱们今日是直接去东宫吃酒席吗?”
谢珩听出她话里的意思,“你想去封家给樱宁添妆?”
乔乔点头,“是想去看看,毕竟我和这小姑娘也算是有缘分。”
何至有缘分,分明是她的大恩人。
若没她搭救,封家姑娘这会不知流落何处,为奴为婢都有可能,又怎么可能成王皇长孙的妻子。
谢珩如此想道。
“依你和封夫人的交情,去看看也好;封家在京城没什么亲眷,新娘早起梳妆,恐怕没什么人。”
乔乔:“封家的小儿子才七岁;好在还有这样小家伙,否则女儿一入宫门深似海,膝下再没个儿女承欢,官做到多大也没什么意思啊。”
谢珩点头,“既然这样,我带着昭哥儿和晗哥儿直接去东宫,你自己去封府?”
送嫁的闺房里,都是女眷,他去不合适。
乔乔:“好,东宫里今天想必也很多孩子在,你看好两个孩子,别和其他的孩子发生什么口角或是打架。”
谢珩觉得她有些杞人忧天,“昭哥儿和晗哥儿怎么可能会和人打架?”
乔乔:“他们俩不是主动找事的孩子,不意味着别人家的也不是;这不是以防万一吗。”
谢珩没话说。
吃过早饭,一家人兵分两路。
乔乔自己坐车去封府,而谢珩带着两个儿子去东宫。
至于还未满周岁的棠棠,只能和乳母留在家里。
乔乔不舍得抱着女儿亲了又亲,才转身上了马车。
封府距离定远侯府,坐马车大概需要两刻钟的时间。
让乔乔有点没想到的是,封府里没有她和谢珩预想的那么萧条冷清,从府门到二道门,再到内宅,最后到樱宁正由喜娘梳妆的闺房,每一处都有说笑忙活的人,尤其是樱宁闺房的女眷,几乎要挤满了。
封夫人听到下人通报,满脸带笑的迎接出来。
扶着她来到樱宁的院子。
樱宁穿着正红色的嫁衣,正坐在梳妆台前由着喜娘在她脸上勾勒涂抹。
看到乔乔来,沉稳端庄的姑娘这才露出了今天第一个眉眼俱笑的笑容。
乔乔站在其身后,透过镜子里的模样将人打量一番,也夸了一番。
身后的秋荷递上了两个边角打磨光滑一看就是上等之物的紫檀木盒。
乔乔:“这是我给樱樱的添妆,一番心意,你们母女俩可别嫌弃。”
封夫人:“你这话存心臊我呢,夫人对我们一家的恩情,我们可是……”
乔乔急忙打住,“今日是樱宁出嫁的好日子,说点高兴的事。”
封夫人欣然一笑。
随即有屋里其他的夫人小姐上前和乔乔搭话。
有的是京城里常见的熟悉面孔,有的则是她见都没见过的。
看出她的疑惑,封夫人凑到她耳边,“那些都是我家老爷在锡城老家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也不知他们从哪得知的消息,硬是千里万里赶了过来;来者是客,加上樱樱婚事要是没有娘家人架场子也实在不好看,我这才让他们留了下来。”
从樱樱被拐救下、封家定居京城多年,从来也没听说过锡城那边有亲友来探亲。
而樱樱这一许配给皇长孙,这些人便都不约而同且不远万里的都来了。
乔乔瞬间就明白了。
其中有位珠圆玉润面色白皙、面庞看着和封夫人有三分相似的年轻夫人对乔乔极度热情,其身边还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
封夫人冷声斥了几句,那人才面色不甘的退了下去。
随着封府面前一阵嘈杂喧嚣,皇长孙的接亲队伍来了。
乔乔还要去东宫,便和封夫人打过招呼后,绕过游廊,从角门离开。
……
新郎迎亲,自幼新娘的娘家人堵门,还要做催妆诗,短则一刻钟,长则两刻钟。
是以乔乔坐车来到东宫时,迎亲队伍还远远没有跟上来,她得以在东宫一位小太监的引路下成功和谢珩父子三汇合。
谢珩看到她,远远地迎了上来。
乔乔不自觉加快了步伐,目光却先看向他身后,空空如也。
“昭哥儿和晗哥儿呢?”
谢珩捏着她手的力道莫名加重了一下,“去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