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人,身为穿越者,嬴轩肯定很熟悉!
范增,乃是项羽的重要谋士,说起他,就不得不提起巨鹿之战、攻破大秦关中之战,其中都有着范增的身影,而最最著名的鸿门宴,也是范增献计想让项羽斩杀刘邦。
李由,这位更是不用多说,就是那一日嬴轩见到的那一位学子,他乃是此次科考的状元,而且还有另一个身份,便是当朝左相李斯的儿子,难怪那一日嬴轩觉得熟悉,且李斯这一次还要回避出卷、监考的职责,原来是如此。
嬴轩不由得打趣道:“李丞相,原来这便是你偷懒的目的啊!”
李斯笑而不语。
而另外一位,娄敬,为之后刘邦定都关中、防范匈奴进攻时提出了不少关键建议,更是让刘邦避免了多次危机!
范增,项羽谋臣,娄敬,刘邦谋臣,而如今项羽已经待在了自己的麾下,范增到时候跟着项羽,也算是如虎添翼,而娄敬,就直接被嬴轩从刘邦那里截胡。
削弱敌人等于增强自己,嬴轩还是很明白这一点的。
李由此次科考,位列状元,他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也听见了嬴轩和李斯的对话,上前,朗声道:“公子,那一夜与公子相见,只道是要继续努力,争取能够与家父一般站在公子身边,如今,便是与公子再见之时!”
嬴轩哈哈大笑:“好,好!李由,你的科考成绩不错,而李相又是本公子心腹之臣,却没有与你透露题目,甚至是连出题都不愿意,乃是我大秦反作弊之楷模!”
嬴轩自然是开心的,李斯,在大秦读书人的地位何其之高,要是李斯想要让李由考上功名,有一万种方法作弊,但是李斯没有,也算是做了一个表率,更是留下了一段佳话,于此,嬴轩怎么可能会多说什么呢?
而那一日,李斯之所以看中了那一条小黄狗,还是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他和李由当年一同牵着黄狗,到东门追逐野兔的日子……
李由有着这样的父亲,其实是很幸福,很幸福的。
而这父慈子孝的一幕,也落入了一旁嬴政的眼中,他很明显地看见了嬴轩的目光在两人的身上留下了羡慕,而后又有些异样地看向了帝王陵的方向……
嬴政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现在能做的,只能是轻轻叹气。
但是说归说,闹归闹,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嬴政这个时候则是站了出来,对着嬴轩朗声道:“公子,这科考前三,不是还经历殿试才可以上任我大秦官员吗?”
好吧,军师果然还是有些看不起除了李由之外的人。
嬴轩嘴角微微一撇,但是这也是在情理之中,他便顺着嬴政的话,道:“不错,本公子确实说过,通过了科考,仅仅只是迈入了我大秦朝中第一步,要是想要彻底为官,三位,还请各自回答本公子一题,若是百官皆无异议,便可准许为官!”
嬴轩这一番话说完,三人便再度跪下,道:“愿听公子出题!”
嬴轩看着三人,知道嬴政最看不起的,大概就是年迈的范增,当即道:“榜首范增,听题!”
范增立刻从三人中间站起,迈出一步,道:“喏。”
嬴轩思索片刻,便道:“你且以先帝之焚书坑儒之事,论己之见!”
此言一出,百官乃至嬴政的心脏都不由得颤动了一下,这一件事,可不是那么好说的啊!要是说错话,可是要掉脑袋的!
而嬴政听到了这个问题,面色也微微一变,但是最后也没有说什么。
嬴轩能够问出来这个问题,完全就是想让自己闭嘴,而且看嬴轩的样子,他还很有自信,相信范增能够回答出来!
这一个问题,不仅要让嬴政、百官闭嘴,更是在测试范增的对大秦的忠心!
不过范增的脸色却丝毫没有改变,稍加思索,便道:“臣以为,先帝焚书坑儒之事,并非错事,相反,更应当是我大秦之佳话!”
“先前略有耳闻,先帝之所谓焚书坑儒,乃是坑杀那些骗人方士,焚烧那些于大秦不利之书,乃是为了保护大秦子民之思想不受其腐蚀!先帝顶着千古骂名,为大秦立心立命,如此之事,何错之有?那些骗人方士不除,我大秦难有如此安定之日,那些反书不毁,我大秦何来‘车同轨,书同文’一说?这所谓焚书坑儒,恐怕也是那些方士游说四方散播的谣言,惹得天下人不满,可以说,若非先帝之手段,恐怕如今大秦将会沦为一片腐朽之地!”
“先帝横扫六国,其功宏伟,北筑长城南征百越,战功赫赫,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些方士看不见先帝之功,只能拿出此等事情大做文章,实则可恨!进一步说明先帝之举乃佳话也!就算现在来看,先帝之方法或许过于暴烈,于大秦而言,难免会产生社会动荡!”
“然,那时先帝方才一统六国,根基尚未牢固,若非不以此雷霆手段,那些方士指不定又将大秦搅浑成什么样子!先帝如此,正是要威慑那些方士,且令天下看见先帝之决心!何错之有?”
“时至今日,再看此事,确实是一件妙事,不仅令那些游走四方之方士不敢胡言乱语搅混水,更是令大秦在以法治国之路蒸蒸日上,而公子更是在先帝之基础之上,开创如今天下为公之道,既不改变先帝以法治国之根基,又增添为民为公之意,实在是民心所向!反之,若是先帝不做此事,大秦又怎能走到如今?法家之道,或许便会被愚昧之儒道侵蚀!”
“故而,先帝焚书坑儒,不仅将那些害人之儒术坑杀,更是在为公子天下为公之道奠定了基础,既保证了当时大秦经久不衰,又可令如今大秦继续强盛而去!虽略有不妥之处,最终也是功大于过,正如公子所言之——‘千古一帝’!于此,便是全部见解!”
范增一口气说完,随后便立刻朝着嬴轩跪了下来:“范增斗胆评论先帝,还请公子恕罪!”
一时之间,百官都沉默了。
因为,范增说的话,一点问题没有!而且还一边捧着嬴政当时焚书坑儒虽有差错但是功更甚,一边赞美嬴轩如今天下为公之道,说得那叫一个面面俱到,就连嬴政也挑不出一点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