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离开学校(2 / 2)

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仿佛有一束光,正在逐渐驱散那些阴霾。

接过报纸后,陈建迫不及待地展开纸张。

他凝神屏息,专注地浏览着每一个字。

房间里只有他翻动报纸的声音在回响。

此刻,他的心里只挂念一件事,那就是看看媒体是怎样描绘股市波动的新闻。

这份关注不仅仅是出于一个投资者的好奇心。

更深层的,是想要确认自己此前所做的决策,是否准确无误。

当看到那熟悉的标题,和随后详细的报道时。

满意的微笑,缓缓浮现在了陈建嘴角。

报道中提到的内容,完全符合。

甚至,超过了他对形势发展的预期判断。

他知道,随着这些信息广泛传播出去,在即将到来的新一周里,相关公司的股价,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

暂时放下第一份报纸,陈建转向第二本。

打开之际,表情又恢复到了起初那份凝重。

尽管记忆中并没有关于1993年具体某个改造项目的记录,但对于跑马场落成这一历史性时刻却铭记于心。

从那以后,这个一度被人忽视的区域仿佛获得了新生,大量人流涌向这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发展机遇。

曾经被边缘化的郊区,因此焕发出耀眼光芒。

更重要的是。

随着这片土地潜力日益凸显,无数嗅觉敏锐的地产业巨擘,开始将其目光投向此处。

包括未来那位被誉为业界大佬也在其中积极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

意识到这点后,陈建立刻感到心跳加快了许多。

“东城区的未来发展满是无限可能。”

“必须争取在这片蓝海占据一席之地才行。”

但是,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直接。

面对众多虎视眈眈的竞争者,要想顺利取得成功所需的不仅仅只是胆量与运气。

还需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周密细致的计划布局,再加上一点点恰到好处的契机。

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能够最终确保梦想成真。

陈建深知前方道路必定满是艰辛,但他同样坚信,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再遥远的梦想终将不再遥不可及。

东城地区的土地用途繁多,从个人住宅地、集体公用地、工业地、农业地到商业地等,都需要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置换补贴方案。

这样的安排,并不仅仅是因为简单的经济考量,而是在综合考虑到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

就拿最常见的个人住宅来说,虽然看似流程简便,直接在市场上进行买卖就可以完成所有权的转移,但其背后隐藏着的是无数个家庭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希望。

每一块看似普通的地块背后都有它独特的故事,有的是祖辈辛勤耕作留下来的宝贵财产,也有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才得以拥有的一片小天地。

每当这些老宅被转手时,总能听到街坊邻居之间互相道别的话语,仿佛整个社区都沉浸在这种淡淡的离愁别绪之中。

而想要成功获取属于某个村庄的集体共有地块则远比前者复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