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开山怪方星河(1 / 2)

这场突如其来的全民高潮,呈现出一种由点及面、多处爆发、自上而下、绵延不绝的态势。

最早爆破的点是首都、魔都、广深和东北四地。

一个文化之都,一个经济之都,两个开放前沿,精英扎堆,原本就是《时代》杂志最大的受众所在地。

《时代亚洲版》的平均每期销量大约在50万本上下,日韩接近一半,东南亚加港台15万本,整个大陆只有10万出头的销量,80%集中在四大一线城市。

而就是这区区8万本一线销量,制造出了堪称恐怖的声量。

没看到正文之前,好多媒体酸溜溜的写“方星河何德何能”,“长得好看就是可以为所欲为”,“方星河代表不了大陆的文化力量”……

13丑里面有六个人第一时间开酸开喷,反正关系都这样了,形象也固定了,哥们得举起反方大旗,永不妥协。

等到第一批订阅用户和媒体看完采访全文,集体傻眼。

妈的,这真喷不动啊!

《时代》对方星河的专访内容,是极其罕见的中英双语同时刊载,英文版的篇幅是中文版的两倍以上,加起来之后,你方哥一个人就占据了6页版面。

仅指文字部分。

再算上内页的4张特写,整整10页。

而如此盛大的待遇,却没有遭受任何质疑——看不懂访谈内容的不配质疑,看得懂的不敢质疑,就只有被喷到破防的殖人们跳脚大骂,给这篇已经具备一定传奇性质的访谈添加注脚和笑料。

5月2号,四大一线城市和凑数一样的东北媒体,集中式爆发式对方星河《时代》登封唱起了花样赞歌。

“历史级的文化力量!”

“方星河真正讲透了我们华夏人的民族精神!”

“方星河作为文化偶像的重要意义仍然不断升华!”

“壮哉少年,扬我国威!”

“《时代》最具含金量的文化名人专访,方星河驾临亚洲!”

如果让后世的小年轻们看到,保管感到莫名其妙——你们怎么忽然就高潮了?一点都不需要酝酿情绪的吗?

但在当前时代,这又再合理不过。

此刻的国人,是真的缺乏荣誉、渴望外部认可。

96年巩皇登封的时候,国内报纸一样铺天盖地,把她捧为国内第一电影女神,这还是在专访内容含金量一般的情况下。

现在是2000年,四年时间过去了,方星河作为第二个内地文化名人,本身便已极具意义,再加上他的那篇专访……石头人都TM湿透了。

毫不夸张的讲,所有看完正文的人,情绪全都爆了。

有人是振奋,有人是破防,也有人怒气冲天,但不管怎么样,是正是反,没有人能够一笑置之无动于衷。

四点爆破……五点?东北那点杂志销量,合起来也挺够呛。

反正点爆之后,迅速产生链式反应,扩散成面。

最直观的体现是,往常10万左右的销量,第二天就翻倍干到了20万,各处都在加急要货。

赵耀乐得合不拢嘴,感觉自己要放出一颗大卫星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国内数量并不多的销售点,最多时一天打8遍电话追着他要加印。

5月3日,央视知名女主持敬大姐在人日文学板块发表短评,言道:“这期时代杂志,值得所有方粉永久珍藏。”

敬大姐为人平和,不喜争斗,文章写得很好但很少写,这回实在忍不住,专门给方星河打call。

而她并非个例,方粉中的姐姐粉妈妈粉,几乎都在力推本期时代。

少女粉梦女粉就只能看着封面干流口水……妈的《时代》太贵了啊!一本零售价60多块钱,攒不出来,真的攒不出来!

小彤和她的方粉闺蜜们上学的路上,围在书报亭前面,对着紫微哥哥猛猛吸溜。

封面上,方星河坐在沙发中,处于低位,但却以一种虎踞般的姿态目视前方,他的右手食指悬停在太阳穴前面,表情很难形容——似正气,似邪气,坚定的眼神和带着讥笑的嘴角构成一种矛盾。

摄影师配加鸡腿,他贡献出了堪称此生巅峰的构图。

方星河的指尖、嘴角、眼睛,在画面中形成一个完美的等边三角。

而侧光在他脸颊手旁投下的阴影,在经过后期的调色之后,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张力。

“好帅……吸溜!”

小米擦擦嘴角,毅然决然的掏出全部零花钱,攥得皱皱的一小迭。

“不行了,我忍不了,咱们合买一本吧?!”

小彤马上追问:“看完之后最终归谁?”

“谁出的钱最多就归谁!”

“那我不干!”豆豆立即反对,“我有22块钱,小彤有25,凭什么我俩只差3块钱最后却归她?”

“小米也有15块,你只需要出20就够了……”

“不听不听王八念经!反正我不干,除非你把内页裁下来都给我!”

“不可能!”

小彤气急,这帮小女孩第N次因为本期时代而吵了起来……

这一幕并不是孤例,少女粉们是真的买不起,但又真的好想买。

所以《时代》确实爆了,却没有爆到特别离谱的程度,唔,区区四倍涨幅而已。

5月5号,第二批紧急加印的杂志刚一放出就售空。

5月7号,时代杂志官网宣布:大陆销售数据突破50万册。

因为这个年代的官网实在太简陋,所以只是一行文字性说明,就这,又让媒体高潮了一次。

“方星河式商业奇迹再次上演!”

“紫微星?财神爷!只要方星河出现,一本半英文半中文的国际杂志都能卖上天!”

“特供国内的《时代》中文版缘何出现?傲慢的时代终于在方星河面前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加印加印加印!《时代》内地销售火爆,小天王方星河掀起亚洲风暴!”

啧啧,他们可真敏感啊……

方星河每一天都会发出类似的感慨,因为总有媒体能够从不同角度实现新的高潮。

其实这挺悲哀的,过于敏感只意味着一件事——他们是真的什么世面都没见过,所以才会被一个姿色平平的女人一扒拉就硬,蹭俩下就飞。

但是,这能怪罪于眼下时代的文化人和艺术家们不够争气吗?

方星河知道不能,超越时代的绝世猛人没那么容易出现,能够在各自时代里做到顶尖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再多的要求都是苛责。

不过,华夏的泛文娱圈子属于格外的烂,不是打没打过外面的问题,而是骨头太软,根本没敢打,就呼呼啦啦的跪倒一片。

真要是像科学圈政经圈那样牛人辈出个个强梁,我安心躺平做个富家翁又如何?

所以,这破破烂烂的内娱啊,你们简直太他妈需要我了!

文化圈也有好多人意识到了这件事——我们太需要方星河了。

然后,大半的圈里人都通过各种方法表示了不认同。

除了销量引发商业价值的轰动之外,内容才是本次爆炸式反响的重点。

其中有一个非常明显,但却很少出现的态势是,清北复交等高校集体下场,社科院等与人文相关的重点单位连续发文,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式的讨论热潮。

讨论主题不是《时代》给出的“文化力量”,而是新时代炎黄子孙应有的民族精神。

社科院上大分,清北复交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