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看了看眼前久攻不下的驿站,虽然不甘心,但是不得不放弃。
造反是个严密的活儿,必须计划周密。
按照计划,如果在上官家没有传出蜀王被刺身亡的消息,就要在天黑之前出兵攻打驿站,必须把蜀王抓住。
只有抓住了蜀王,才能拿到蜀王身上的兵符,才能调集周围的府兵。
但是如果没抓到,就要赶紧离开,因为一但天亮,就会有人去发现造反。
其实根本不需要天亮,昨天晚上那么大的动静,周围的百姓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必须在天亮之前离开,赶往下一个地方,和硖石关的守将一起控制住魏函谷关的府兵。
只要控制住魏函谷关,就能把整个陕州的通道都切断。
原本秦叔宝以为,让蜀王离开驿站去搬救兵,就算最后没来,也能保全蜀王。
殊不知,就是因为这样,才让李恪陷入了第二次危机。
硖石关的守将是崤函古道造反的主要人物,从他刺杀李恪开始,就已经准备好万全之策。
提前回到硖石关,就是为了整训府兵,然后再第二天和秦函谷关的府兵汇合,一起往魏函谷关走去。
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陕州境内工程器械,刀枪剑戟之类的武器,全部存放在魏函谷关后面的仓库。
魏函谷关后面,也正是陕州的刺史府和都督府的所在之地。
这里当初就是三国时期,曹操用来保护粮道和囤积粮食兵器的地方。
正因如此,当李恪几乎半死不活的赶到魏函谷关,这里的守将却没有选择去救援驿站。
因为昨天都督和刺史都去了上官家贺寿,全都经历了当时的惊心动魄。
刺杀蜀王啊!这是造反!
既然已经知道造反了,那么这个守卫武器仓库的关卡,当然不能离开人,不只是不能离开,还得加强!
李恪这会儿正在魏函谷关内暴跳如雷!
“出兵啊!你为什么不出兵救援?”
魏函谷关的守将被一个九岁的娃娃训得头都不敢抬起来。
李恪双眼通红,手中的马鞭狠狠地抽在地上,扬起一片尘土:
“本大王命令你,即刻点齐兵马,随我前去救援驿站!若有延误,军法处置!”
守将面露难色,抱拳低头道:
“殿下,非末将抗命,实在是事态紧急。
如今刺史与都督皆不在,下官需镇守此地,以防叛军来夺兵器粮草,这关乎整个陕州安危,还望殿下明鉴。”
李恪心急如焚,他深知驿站的众人危在旦夕,每耽搁一刻,伤亡便会增加一分。
突然,他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看向守将:
“你既知事态紧急,那便分拨兵马与我,本大王亲自带队救援。你只需严守此地,确保兵器粮草不失。”
守将听闻,犹豫片刻,终是咬咬牙道:
“不可!末将无权给殿下兵。”
“啪!”
李恪恶狠狠的把身上象征着兵符的“鱼符”拍在桌子上,指着守将的鼻子大骂:
“本大王有鱼符!本大王命令你!马上分三百府兵给我!”
“末将......末将不认识什么鱼符,请殿下等都督来了再定夺。”